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瓮棺葬是指用陶质容器作为葬具,埋葬在地下的一种埋葬形式。在中国,瓮棺葬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再度流行,广泛分布于环渤海地区,在同时期的朝鲜半岛和日本九州等地也有广泛的分布,是东亚地区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一种埋葬遗存,对于考察古代东亚地区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推动战国秦汉时期瓮棺葬研究,促进古代东亚文化交流研究...
战国时期的成人瓮棺墓 供图/北京市文物局 北京青年报记者从2016年北京考古工作汇报会上获悉,今年北京共有13个文物考古发掘项目开展,发掘面积达7万多平方米,是去年的两倍多。其中,在城市副中心考古中发现了62座战国晚期至西汉的瓮棺葬,这是北京首次发现成人瓮棺,其规模也是国内目前已发掘的翁棺葬中最大的。 今年是北京文物考古丰收年:7万余平方米的发掘面积是去年的两倍,通州副中心考古发现的千...
瓮棺葬(urn burial)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瓮、盆为葬具,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个别成人也有用瓮棺,一般用2或3件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数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室内地面下。 瓮棺葬的葬具一般是日常使用的陶器,底部一般钻有小孔,作为死者灵魂出入的地方。无论是幼儿瓮棺葬或是成人瓮棺葬,随葬品一般较少,多则几件,少则一件,或没有随葬品。 瓮棺作为一种特殊的葬具,它的使用从新石器时代...
日前,记者来到河北省黄骅市瓮棺葬群现场时,考古队员们正在进行挖掘工作。从今年5月开始,在这一带出土的“瓮棺葬”引起了众多考古专家的注意。 据现场考古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发现的瓮棺葬群遗址位于黄骅市城区西北部,毗邻郛堤城,其中儿童葬区位于郛堤城西北300米处,成人瓮棺葬区位于郛堤城西北200米处。截至目前,共发掘儿童瓮棺葬107座,发掘成人瓮棺葬6座。经鉴定,出土的瓮棺及随葬品均为战国时期器...
河北省黄骅市今年5月首次在郛堤城遗址附近发现瓮棺葬后,经过几个月持续发掘,目前已发现瓮棺葬超过110座,墓葬形制与规模均为全国罕见。 考古发掘现场遍布大大小小的墓坑,墓坑内以瓮、盆等陶器为葬具,2件或3件扣合在一起成为一具棺葬。来自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黄骅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已发掘儿童瓮棺葬107座,成人瓮棺葬6座。 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由于2000多年来河道挖掘以及自然环...
现场图 河北省黄骅市今年5月首次在郛堤城遗址附近发现瓮棺葬后,经过几个月持续发掘,目前已发现瓮棺葬超过110座,墓葬形制与规模均为全国罕见。 考古发掘现场遍布大大小小的墓坑,墓坑内以瓮、盆等陶器为葬具,2件或3件扣合在一起成为一具棺葬。来自河北省文物研究所、黄骅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已发掘儿童瓮棺葬107座,成人瓮棺葬6座。 黄骅市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由于2000多年来河道挖掘以及...
黄骅市郛堤城西北发现战国时期成人瓮棺葬群 图为战国时期成人瓮棺墓葬 考古人员对墓葬进行考古发掘 河北省黄骅市文保所14日透露,在该市郛堤城西北发现成人瓮棺葬群,墓葬形式为罐釜和大小罐组合的埋葬形式,年代初步推断为战国时期。 经过初步勘探,墓葬有6处,位于地面约2米深。考古人员对其中四座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揭露后的墓葬墓向为南北方向,呈东西排列,全部为瓮棺葬制。...
记者从河北廊坊霸州市文物管理所获悉,考古人员近日在霸州田各庄村北龙江渠河底发掘出一古墓群,出土了陶缸4个、陶盆3个、瓮棺5个,同时还发现一口北朝时期水井。经考古人员初步认定,这一古墓葬群时间跨度较大,其中最早的是1座战国时期的瓮棺葬,另有东汉时期墓葬4座和北朝时期墓葬1座。 霸州市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康健说,这处古墓群是田各庄村村民李宝泉在渠道内平整土地时发现的。他迅速上报到霸州市文物管理所,随后展...
日前,记者从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和林格尔盛乐古城南城和北城处首次发现了58座汉代时期的瓮棺葬,扩大了瓮棺葬的分布范围。 盛乐古城遗址分为西城、南城、中城、北城四大部分。从目前对盛乐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盛乐古城周边墓葬及出土的器物自春秋晚期至辽金元,没有缺环,且自成序列,与盛乐古城的历史沿革相一致。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强说,考古人员在南城的考古发掘中,首次...
据新华社呼和浩特1月8日专电(记者勿日汗)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人员在位于和林格尔县的盛乐古城发现58座汉代瓮棺葬,为了解中国古代儿童墓葬制度提供新实物资料。 瓮棺葬是中国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瓮、盆为葬具,常用来埋葬幼儿和少年,一般用2件或3件较大的陶器扣合在一起,多数埋在居住区内房屋附近或室内地面下。 盛乐古城遗址面积约4平方公里,墙体保存基本完好,是中国规模较大、沿用历...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7日对外披露,日前在和林格尔盛乐古城南城和北城处首次发现了58座汉代时期的瓮棺葬。 闻名于世的盛乐古城遗址分为西城、南城、中城、北城四大部分。根据目前对盛乐古城遗址考古发掘的情况来看,盛乐古城周边墓葬及出土的器物为春秋晚期至辽金元时期,基本没有缺环,且自成序列,与盛乐古城的历史沿革相一致。 考古人员此次挖掘的地点是位于和林格尔盛乐古城的南城和北城。 据内蒙古文物考古...
贵州考古人员对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大量先秦两汉时期珍贵遗迹遗物,取得了赤水河流域汉代考古学研究的重大突破。 黄金湾遗址位于习水县土城镇黄金湾村新阳组,2009年调查发现,处于黄金湾小河与赤水河交汇处的赤水河东岸,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贵州赤水河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处两汉时期古遗址。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金湾考古队队长张改课说,此次发掘面积580余平方米,共发...
河北省文物部门日前在位于任丘市青塔乡后赵各庄村村北的西汉高郭侯国国都遗址进行第二次考古发掘时,在墙体倒坍夯土中发现了战国时期的瓮棺葬以及尚待确认年代的一条南北向古道路。 据介绍,高郭侯国国都遗址是一座战国至西汉时期使用的城址,2008年建设大广高速公路时首次被考古发掘。城址平面略成方形,东西长546米,南北宽428米。城墙为夯土筑成,墙基宽度约2米,城墙外侧有城壕一周环绕。在城址周围分布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