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商 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长14.8厘米,宽12.5厘米 这块卜骨上面有刻文:“(王)大令众人曰:协田,其受年?十一月。”即商王命令“众人”进行协田活动的记载。协田,一般认为是指在土地上进行集体耕作。
商 商王帝乙或帝辛时期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 长22.5厘米,宽7.4厘米 这是一块商代末年的牛肩胛骨,上契刻由甲子、乙丑、丙寅、丁卯……辛卯、壬辰、癸巳组成的“干支表”。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现在可以确知商代有三种纪日法:一、天干纪日法,即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天干分别纪日。二、地支纪日法,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分别纪日,这种...
商 河南省安阳市殷墟出土 长32.2厘米、宽19.8厘米 这块牛肩胛骨正、反面刻有卜辞9条,字口涂朱,内容是贞问一旬之内的灾祸,辞中记载庚戌日出现虹。此外,在其他卜辞中还记有日食、月食、星等天象以及云、雷、雨、虹、雹、雪、雾、风等气象情况,反映了当时人们观察自然的频繁、细致。( 撰文:于成龙 )
商 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长约12厘米 殷墟卜辞中有大量的日食资料。卜辞内容是预卜日食是否会发生,还有卜辞记载,壬子这天卜问:两天以后的甲寅日会发生日食吗?据有关殷历的研究,在武乙、文丁时确在甲寅日发生过日食,说明商代对于日食的观察与预测已有相当的科学水平。这件卜骨是研究商代天文历法情况的宝贵资料。
商 武丁时期 约公元前13世纪 传河南省安阳市出土 长30.8厘米、宽19厘米 这片大型甲骨阴刻文字并填朱,正面记述甲辰之夕,有大骤风等内容,背面记载北方有敌人入侵等内容。甲骨文自1899年被发现以后,至今已有百余年,殷墟共发现甲骨15万片,发现单字5000多个,其中可认识的约有4000多个。卜辞一般较短,最长的也发现有上百字的。甲骨文的内容涉及到商代社会的许多方面,政治方面涉及...
上官婉儿墓内骨头经鉴定是黄牛骨 没有人骨 上官婉儿墓内骨头经鉴定是黄牛骨 没有人骨 2013年,唐代才女兼美女上官婉儿墓的发掘引起轰动。昨日,省考古研究院传出消息,上官婉儿墓的研究又有了最新进展,墓中发现的小骨块,经研究并非人骨,而是黄牛的枕骨。这也引发大家的疑问:墓中为何出现黄牛骨?上官婉儿到底去哪儿了? 上官婉儿,被今人称为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的唐朝“巾帼宰相”,生前显赫而又不得善终,...
2013年,唐代才女兼美女上官婉儿墓的发掘引起轰动。昨日,省考古研究院传出消息,上官婉儿墓的研究又有了最新进展,墓中发现的小骨块,经研究并非人骨,而是黄牛的枕骨。这也引发大家的疑问:墓中为何出现黄牛骨?上官婉儿到底去哪儿了? 上官婉儿,被今人称为集美貌与智慧于一体的唐朝“巾帼宰相”,生前显赫而又不得善终,她曾被唐中宗封为昭容,与武则天、武惠妃、杨贵妃并称为唐代“关中四大美女”。2013年6...
“全球为数不多的罕见拍品”苏富比如此描述其65号拍品—猛犸象骨架 长毛犀牛 中国文物网8月6日编译报道:日前,一具完整的猛犸象骨架正在巴黎苏富比展出,展号65,预计售价高达25万欧元(约合人民币203万元)。 美联社将其评价为海绵客厅或后院草坪的必备装饰。 该骨架来自西伯利亚地区,时间可追溯至穴居人生活的旧石器时代中期。 苏富比表示,该骨架允许被带...
保存于永久冻土的野牛骨骼 一个位于加拿大永久冻土区域的金矿中,出土了3万年前古野牛(Bison priscus)的骨骸,这些材料帮助科学家们揭示动物对频繁气候变化的适应过程。相关研究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 ONE)。 来自该遗址的野牛骨骼尚存有DNA,研究者们将这些DNA提取出来,并分析其中有哪些特征使野牛发生了表观上的改变,并帮助它们适应气候的剧烈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表观遗传现象,...
中新社兰州9月2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2日从甘肃白银市博物馆获悉,经甘肃省博物馆化石专家鉴定,初步认定当地此前出土的原始牛骨化石年代属晚更新世,距今约12万年,保存基本完整。 白银市博物馆专家向记者介绍,此“原始牛”生存于第四纪晚更新世晚期的中国北方,为陆路动物,适应寒冷环境,体态比目前家养的牛壮大,有两只长角。 甘肃文博专家鉴定时称,牛骨化石对研究当地古地理、古气候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
平川农民武和海终于给他的“宝物”找到了下家!近日,他把3年前发掘的一堆“骨头”捐赠给了白银市博物馆,经鉴定发现这些“骨头”竟然是距今约12万年的原始牛骨化石,如此完整的原始牛骨架化石在我国属首次发现,在亚洲也很罕见,欧洲只有意大利等少数国家有收藏和报道。 发现“骨头”农民自行挖掘保护 今年50岁的武...
1953年发现于河南省郑州市货栈街的为二里岗商文化期的两片牛骨,分别为牛的肋骨和肱骨。现下落不明,不知所踪。原骨曾由陈梦家先生鉴定研究,相关资料刊发于《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及其著作《殷墟卜辞综述》以及1959年出版的《郑州二里岗》报告中。其中牛肱骨刻辞仅有一字,今各家考释多读为“又”字。牛肋骨刻辞陈梦家先生认为有10字,李学勤先生也认为有10字,近年来李维明先生认为各家释文漏掉一字,应为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