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市民参观镂金叠翠特展 瓯窑青釉狮形烛台 “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此句出自曹植的乐府歌辞《美女篇》,大意是说,挽袖方能见到洁白的手,洁白而光泽的手腕上戴着金手镯。这里说的金环,究竟是何种模样,犹未可知。 瓯海博物馆收藏着目前温州地区出土的时代最早的金首饰,它是一只西晋金手镯。而根据目前的推测,它的主人在当时的身份非富即贵。 本期《温州宝藏》,我们就带您一起探索属于...
前天,位于温州瓯海区南白象街道霞坊村的两座清代古门台,搬至石刻艺术博物馆安家。 在搬迁现场,有关方面动用一台吊车、一台挖掘机、两台叉车,七八名工人互相协力,经过约9个小时的努力,将两座古门台从霞坊村的拆迁工地,整体迁移至1公里以外的石刻艺术博物馆。 该博物馆馆长张金成说,在霞坊村的拆迁过程中,他们发现几座建于清代的大宅,其中有几座古门台保存完好,非常具有文物保护价值。这几座古门台如果被...
春节将至,为切实做好节日期间文物安全工作,严防文物安全事故发生,1月23日,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支队联合瓯海区文化行政执法支队、瓯海区博物馆(瓯海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对瓯海区文保单位及文保点进行了文物安全检查。 本次检查重点走访了三垟周氏旧宅和应潭村应氏宗祠等文保单位及文保点。检查组就消防器材配备情况、安保人员、制度落实以及安全整改情况进行了检查,详细询问了节日期间的活动...
玉海楼 这是一个关于玉海楼和《六书故》的故事。 玉海楼是中国东南的著名藏书楼之一,《六书故》是南宋文字学家戴侗撰写的用六书理论来分析汉字的字书。 它们之间的故事,要从这幅孙衣言的《征刻六书故启》横幅说起。 本期《温州宝藏》栏目,我们带您来到瑞安博物馆,带您走近这幅清道光孙衣言的《征刻六书故启》横幅,为您揭秘它的“前世今生”故事。 -前世传说 《六书故》曾被玉海楼...
1月12日上午,温州市瓯海博物馆开展第三期“木活字印刷”体验分享会。印刷术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对世界文明进程和人类文化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瓯海博物馆结合瓯海当地历史文化,开展活字印刷系列体验活动,带领市民探索千年文化,在纸墨之间感知传统技艺的魅力。 活动开始之前,报名参加活动的市民首先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瓯海博物馆“瓯居海中——历史陈列厅”以及“越地宝鉴——古代铜镜展”。参观的过...
1月6日,在浙江省考古学会主办的2018年度浙江重要考古发现汇报会现场,来自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四家单位选送的16个提名考古项目一一亮相。经过报告人答辩、专家点评、理事评议等环节,最终10个考古项目脱颖而出,获评2018年度浙江十大重要考古发现。 由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选送的两个项目:《永嘉瓯北丁山汉六朝墓群发掘》和《玉环玉城...
今年12月,温州龙湾区城中村改造中被迁异地保护的一座清中期35吨老门台在瑶溪街道钟秀园“安家”,得以保存并焕发新生命的古建筑将被建成共享书屋,供市民免费共享书香。据悉,乔迁新居的老门台在钟秀园共有五座,目前已经安置完毕的有三座。不久后,园内“串点成线”形成一道古建筑群落人文景观。 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龙湾区素来不遗余力。今年,龙湾区在温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对文物和历史建筑采取“就地保护、迁移...
五代吴越国阿育王漆塔 开栏语: 温州古称“东瓯”,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昌盛、人文荟萃的文化名城,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在流淌不息的历史长河里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 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文化——瓯越文化。而近年来,温州更是收获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等国字号的6张金名片。 今天起,《温州宝藏》栏目继续带您走进带有“老温州”符号的我市各大博物馆,探寻宝物“前世今生”,体...
近日,第五批2646个拟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基本情况公示。温州市共有9处传统村落入选第五批名单。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永嘉县岩坦镇岩龙村 岩龙村地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楠溪江上游西侧,始建于宋淳佑年间(1241—1252年),为季姓聚居繁衍之地,曾获浙江省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中国景观村落等荣誉称号。 岩龙村四面环山,中贯楠溪江的支流石溪,青山叠翠,溪流潆洄,苍山翠柏,秀竹茂林,...
今年国庆,全新的五马街、禅街开街,以怀旧风唤醒了许多温州人当年的记忆。年近六旬的温州人黄先生说:“改造后的禅街,老石板配上楼房墙面的老青砖,以及坐落于街中的两只石狮子,仿佛看到以前老温州的传统风貌。” 去年,我市出台的《关于开展“大建大美”行动的实施意见》中,将城市记忆作为其中一项重点工程,推动人文景观复兴。国庆节亮相的这批“大建大美”项目,获得了市民的一致好评。如何留住城市记忆?本期《...
江心屿老馆入口 温州博物馆建馆60年以来,江心屿老馆是温州文物收藏、沉淀的浓重一笔。2001年起,该馆着手文物搬迁准备工作,3万多件文物从江心屿老馆安全搬移到位于市府路的新馆,前后历时3年多。 “每一件文物都弥足珍贵,有着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价值,都得精心呵护。当时江心屿老馆受地理位置限制,文物搬迁工作非常艰难。如何把3万多件珍宝‘毫发未损’搬到新馆,我们‘温博人’动了不少脑筋,花了很多...
11月9日,坐落于市区滨江商务区市民中心内的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将正式开馆。 世界温州人博物馆作为世界温州人家园主题展示板块的项目之一,以历史为轴、人物为纲,展示温州人精神风貌、温州模式创新、温州民营经济发展等良好形象和成就,意在打造世界温州人的情感地标与精神家园,以及促进海内外温州人互动交流、情系家乡的重要窗口。 自今年3月起,世界温州人博物馆正式面向全球启动展品征集,截至目前已征集到世...
近日,《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修编)》(以下简称《保护规划》)获得批复。《保护规划》将成为温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管理的依据,各项开发建设活动必须符合其要求。 2016年,温州获批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被要求编制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并将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划定历史文化街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制定严格的保护措施。 市规划局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此次《保...
昨天,世界温州人博物馆收到两件特别的“礼物”,一件是日本产的“祝贺”座钟,一件是法国产镶贝壳的望远镜。这两年物品由温州强达表业有限公司(下称强达表业)特地向世界温州人博物馆捐赠。据了解,目前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已有各种反映温商精神的“宝贝”1700多件。 “祝贺”座钟高44厘米、底座长27.4厘米、宽12.3厘米,品相完好,前面玻璃上有彩绘图案竹子和仙鹤,意为“祝贺”,背部说明书由红色纸印刷,与...
昨天,楠溪江青龙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平来到温州博物馆,将珍藏了30多年的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外出证明书等4件反映温州商人时代特征的材料,捐赠给世界温州人博物馆,由该馆永久收藏。“那时,到外省做生意,必须带上个体户营业执照和介绍信(外出证明书)。”陈平说。 两件捐赠材料很少见很珍贵,当年外出经商处处要用到介绍信 。 陈平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在永嘉等地的工艺美术厂工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