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阳原县泥河湾遗址群被列入国家“十三五”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利用设施建设7个重点项目之一,这将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泥河湾文化遗产提供有力保障和坚实基础。 泥河湾遗址群分布在阳原县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桑干河两岸区域内,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被誉为“天然地层博物馆”和 “东方人类的故乡”。 此次被列入国家“十三五...
有“东方人类故乡”之称的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工作有了新进展,在张家口阳原县大田洼乡发现并确认了“黄灰红”标志性地层组,将为已知及今后新发现地层比对提供可靠参照,并成为一处考古地标。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赵海龙介绍,目前在大田洼地区基岩断层的北部发现了一套“黄灰红”三色连续叠压地层组,这一地层组介于半山文化层和马圈沟ⅰ文化层之间,从东部的岑家湾村一直向西延伸至郝家台,具有普遍分布的特征...
有“东方人类故乡”之称的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工作有了新进展,在张家口阳原县大田洼乡发现并确认了“黄灰红”标志性地层组,将为已知及今后新发现地层比对提供可靠参照,并成为一处考古地标。 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赵海龙介绍,目前在大田洼地区基岩断层的北部发现了一套“黄灰红”三色连续叠压地层组,这一地层组介于半山文化层和马圈沟Ⅰ文化层之间,从东部的岑家湾村一直向西延伸至郝家台,具有普遍分布的特征...
泥河湾遗址群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阳原县桑干河畔,因其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以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长期致力于这一研究的张家口市政协主席张宝华说,去年10月对马圈沟遗址的发掘研究,使泥河湾遗址的年代有了巨大突破,把亚洲文化的起源推进至距今200万年前,从而在东非澳杜威峡谷之外找到了地球上第二个20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遗迹,向“非洲唯一人类起源论”提出了具有决...
12月11日上午,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到河北师范大学就重点学科建设和文物考古工作进行调研。 张庆伟先后考察了分子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泥河湾研究中心、环境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实验室、数字考古实验室、考古人类学实验室,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河北师范大学、省文物局就考古学科建设、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情况的工作汇报,就进一步做好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加强考古学科建设进行安排部署。 张庆伟指出,...
12月11日上午,河北省长张庆伟到河北师范大学就重点学科建设和文物考古工作进行调研。 张庆伟先后考察了分子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泥河湾研究中心、环境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实验室、数字考古实验室、考古人类学实验室,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河北师范大学、省文物局就考古学科建设、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情况的工作汇报,就进一步做好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加强考古学科建设进行安排部署。 张庆伟指出,文物是...
11日上午,河北省省长张庆伟到河北师范大学就重点学科建设和文物考古工作进行调研。张庆伟先后考察了分子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泥河湾研究中心、环境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实验室、数字考古实验室、考古人类学实验室,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河北师范大学、省文物局就考古学科建设、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情况的工作汇报,就进一步做好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加强考古学科建设进行安排部署。 张庆伟指出,文物是人类文...
张庆伟在河北师范大学调研时强调 进一步做好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工作 11日上午,省长张庆伟到河北师范大学就重点学科建设和文物考古工作进行调研。 张庆伟先后考察了分子细胞生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实验室、泥河湾研究中心、环境考古实验室、文物保护实验室、数字考古实验室、考古人类学实验室,并召开座谈会,听取河北师范大学、省文物局就考古学科建设、泥河湾遗址群保护利用情况的工作汇报,就进一步做好泥河湾遗...
《泥河湾遗址群保护总体规划纲要》业经国家文物局批复同意,并于日前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泥河湾遗址群保护总体规划纲要的通知》予以批准公布。省政府要求,当地市、县政府要将《泥河湾遗址群保护总体规划纲要》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城乡建设总体规划,在编制城镇规划过程中,注意与本体规划相衔接。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最大限度保护泥河湾遗址群及周边环境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泥...
泥河湾遗址群 作为“东方人类故乡”的泥河湾遗址群虽已享誉全世界,但也面临众多问题。新华社报道称,“泥河湾遗址群因发掘面积有限、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无统一管理机构等原因,研究、保护和开发效果有限。” 泥河湾遗址群迄今共发现命名遗址150多处,其中距今百万年以上的遗址40处。可多年暴露在外风吹日晒,加上这些地方土丘沟壑纵横,植物稀少。泥河湾遗址群...
记者在河北阳原县采访了解到,享誉中外的“东方人类故乡”泥河湾遗址群因发掘面积有限、资金短缺、人才匮乏、无统一管理机构等原因,研究、保护和开发效果有限。 泥河湾遗址群分布在河北省阳原县东西长82公里、南北宽27公里的桑干河两岸区域内,因具有国际地质考古界公认的第四纪标准地层、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和人类旧石器遗迹而闻名于世,近百年的考古研究已使泥河湾作为“东方人类故...
8月20日至22日,光明日报连续刊发系列报道《东方人类是否从这里走来?——泥河湾遗址群考古探微之一》、《探索东方文明的根系——泥河湾遗址群考古探微之二》和《东方“奥杜维”如何走向世界?——泥河湾遗址群考古探微之三》,对河北阳原泥河湾遗址群考古发掘的历史、重要发现及其重大意义等进行了报道,引起了业界和广大...
对神秘泥河湾遗址群的研究已有百年历史,而对它的科学开拓应追溯至20世纪初来搜集古生物化石的一些西方传教士。至今,已有50多个国家的1000多名考古学家来此考察。泥河湾遗址群已成为中外考古专家研究世界古人类的文化宝库。1921年,法国传教士文森特来到泥河湾村传教,他在村周围发现了大量的贝壳、蚌类和哺乳动物化石,并把化石发现情况和泥河湾村一带特殊的地质地貌告诉了同在中国传教的法国古生物学家桑志华、德日...
致力于旧石器古人类研究的基层文保工作者成胜泉站在这座高逾五米的剖面下,手指沿着青灰色的“泥河湾层”缓慢划过,“这是第四纪标准地层。”细腻的泥屑泛起,每一点人类的遗迹都隐藏在这漫长的时间旷野里,雪爪鸿泥,吉光片羽。 在他周边的100平方米内,曾发掘出石器、化石1700多件。 在他周边的一公里内,发现了距今200万年的人类遗迹,对亚洲人类的起源与演化...
新华网石家庄8月21日专电(记者白林)日本同志社大学旧石器考古专家松藤和人、菊池强一20日来到河北阳原泥河湾旧石器遗址群,开展为期一周的实地考察,为泥河湾盆地古环境、旧石器时代中晚期遗址编年的深入研究搜集补充资料。 2010年8月,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与日本同志社大学共同研究确立泥河湾盆地晚更新世中、晚期环境及旧石器时代遗址编年项目,项目由河北省文物局、国家文物局批准实施。 次年8月,这个项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