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唐鎏金双狮纹菱花圈足银盒 集法门寺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三馆之精华的《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目前正在深圳博物馆新馆展出。该展是国内首次以密教为主题的佛教艺术展,由深圳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主办,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协办,展示具有代表性的密教法器与造像等文物,包括法门寺地宫放置佛指舍利的鎏金银宝函、供养鎏金银香炉与香宝子、鎏金银茶具、秘色瓷、玻璃器以及西安安国寺白石菩萨、明王...
11月25日上午,由深圳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联合主办,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协办的“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全面繁荣的时期。逐渐形成了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成实宗、密宗、禅宗、净土宗等八大宗派。 密教是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盛中唐时期随着密宗的形成尤为兴盛,它以念...
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 11月25日上午,由深圳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联合主办,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协办的“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 唐朝是中国古代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也是中国佛教全面繁荣的时期。逐渐形成了三论宗、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成实宗、密宗、禅宗、净土宗等八大宗派。 密教是佛教的重要派别之一,盛中唐时期随着密宗的形成尤为兴盛,它以...
2016年11月25日上午,由深圳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联合主办,西安碑林博物馆、河南博物院协办的“曼荼罗——法门寺与唐代密教艺术展”将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开幕。 本次展览是国内首次以唐代具有广泛政治、文化与宗教影响的密教为主题的佛教艺术展,包括法门寺地宫文物和安国寺密教造像两个单元。 法门寺地宫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1987年重新开启,千余件...
1987年,法门寺唐塔地宫中出土了20件比较完整的琉璃器,也是我们所说的玻璃器。根据地宫出土的《物帐碑》记载,这批琉璃器为唐僖宗(873-888)供奉佛祖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之器具,除一套茶碗茶托是典型的中国器型外,其余按年代应是早期伊斯兰琉璃器。 图一: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 地宫中出土的盘口细颈贴塑淡黄色琉璃瓶,高21厘米,腹径16厘米。黄色透明,无模吹制成形,底部有加工疤痕。盘口、细...
法门寺地宫 法门寺出土丝织品上蹙绣的捻金线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扶风县的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鼎盛于唐,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被誉为“皇家寺庙”。1987年,法门寺地宫重见天日。这个31.48平方米的地宫,是世界上发现的迄今为止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珍宝并未深埋,距离地宫口地面仅20余厘米,不可思议的是,出土的2499件地下宝藏竟然和地宫中唐代物...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丝织品上,运用“缠金线”工艺制成的龙的图案。 显微观察下,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缠金线”。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盛唐真丝制品,被誉为“中国唐代丝绸的宝库”。是缠金线的织金锦和蹙金绣最为珍贵的使用。那么,今天俗称“捻金线”的传世工艺,盛唐时是如何制成,用的是何种工艺?考古人员进行了破解。...
(法门寺博物馆,陕西扶风722200) 摘要: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玻璃器,是世界伊斯兰玻璃考古的重大发现。本文通过对法门寺玻璃器的研究,结合国外伊斯兰玻璃器的考古发现与器物特特征,探讨法门寺玻璃器的制造时间、生产地点与文化内涵。 关键词:法门寺伊斯兰玻璃器研究 一、玻璃器的起源与传入 玻璃古代也称琉璃,大约出现于公元前十六或十五世纪的两河流域,其后埃及也开始生产,到古罗马帝国时期,玻璃业的生产...
10月28日下午,备受台湾各界关注和民众期待的《法门寺地宫与唐代文物大展》开幕仪式在台北历史博物馆隆重举行,陕西省文物局代表团和台湾“立法院长”王金平等社会各界人士共400多人出席开幕式。此次展览由陕西省文物局、台湾财团法人向阳公益基金会主办,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台北历史博物馆、高雄科学工艺博物馆承办。展览将于10月29日正式对公众开放。 陕西省文物局代表团团长、副局长张文在开幕式上致辞,对《法...
10月29日,备受台湾各界关注和民众期待的《法门寺地宫与唐代文物大展》在台北历史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120件(组)法门寺地宫与唐代文物精彩亮相。此次展览文物之精美,一级文物数量之多,是历次文物展览中极为罕见的一次,堪称海峡两岸文化交往中的一件盛事。据介绍,此次展览由陕西省文物局、台湾财团法人向阳公益基金会主办。参展展品共120件(组),其中一级文物66件(组),占展品总数的55%。在展品中,有6...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装有佛舍利的水晶棺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珍宝 经过8年的精心筹划,法门寺地宫珍宝将于10月29日至明年1月9日在台北的历史博物馆登场,此次展出文物120(组)件,包括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等皇帝供奉佛指舍利的珍贵文物,一级文物占60%,内容精彩丰富,可谓千载难逢的世纪大展。 今天下午,“盛世皇朝秘宝—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开幕典礼在历史博物馆隆重登...
法门寺地宫与大唐文物特展开箱,由向阳公益基金会董事长廖正豪(左二)、史博馆副馆长高玉珍(左三)代表揭开捧真身菩萨面目。记者高智洋/摄影阿弥陀佛三尊像曾湮没在历史长河逾千年的法门寺地宫珍宝捧真身菩萨、壸门座白玉棺等文物开箱,29日起将在历史博物馆呈现大唐丰采。大陆西安法门寺地宫是截至目前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佛塔地宫,因供奉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驰名。唐太宗时代下令修建法门寺地宫,唐高宗开始...
阿弥陀佛三尊像 跪拜俑 10月15日,陕西省文物交流中心与台湾方面在西安完成《法门寺地宫与唐代文物大展》文物点交工作,已经西安海关查验封箱即日运往台湾,这批文物将在台北、高雄两地进行为期半年的展出。 《法门宫地宫与唐代文物大展》将展出文物120件(组),其中61件(组)是唐代皇帝曾供奉佛指舍利的法门寺地宫文物,其余59件文物来自陕西各大博物馆、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该展览将于2010年1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