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专家们在查看出土文物。 昨从老河口市文物保护管理所获悉,该市光化大道北延线工地发现的汉唐时期墓葬群,目前已经抢救性发掘汉晋时期墓葬21座和一座汉代窑址,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 据介绍,文物部门在光化大道北延线龙岗段已经勘探出汉唐墓葬56座、汉代窑址1座。在发掘清理中,出土了龙虎纹青铜镜,青铜带钩,绿釉陶灶、陶狗、陶磨、博山炉等精美文物。 该墓葬群位于龙岗村的龙岗遗址,在第二次文...
3月7日记者获悉,淅川丹江口库区消落区盗扰墓葬抢救性保护文物工程告一段落,共清理修复陶器、铁器、铜器、银器、玉器、汉画像石等500余件文物。 从2016年起,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丹江库区消落区葛家沟、李沟一带被盗扰墓葬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清理工作。此次考古发掘在两地共发现墓葬100余座,其中葛家沟墓葬区清理土坑墓68座、砖室墓11座,出土陶器300...
3月7日记者获悉,淅川丹江口库区消落区盗扰墓葬抢救性保护文物工程告一段落,共清理修复陶器、铁器、铜器、银器、玉器、汉画像石等500余件文物。 从2016年起,受省文物管理局南水北调文物保护办公室委托,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丹江库区消落区葛家沟、李沟一带被盗扰墓葬进行考古勘探和抢救性清理工作。此次考古发掘在两地共发现墓葬100余座,其中葛家沟墓葬区清理土坑墓68座、砖室墓11座,出土陶器3...
图为第二处清代建筑遗迹全景。开封市文物局供图 图为抢救性考古发掘的第一处建筑遗迹。 开封市文物局供图 12月30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部门获悉,开封市对一处清代院落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房屋及周围出土了陶瓷器、磨盘、砚台、铁锅、铁剑、锡质水烟壶等生活用品及“乾隆通宝”等遗物,出土的若干棵树木的树干还未完全腐烂。 据了解,不久前,开封市文物部门在配合西区城市基本建设开展的...
为配合基建,考古人员近日对河南省沁阳市一在建工程中新发现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汉代墓葬19座,出土绿釉投壶等珍贵文物,为研究汉代豫西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埋葬习俗等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 该墓群位于沁阳市区东南部,距地表约3米左右,此次发掘清理的19座汉墓均为拱形顶砖室墓,平面呈长方形。 出土文物可分为陶器和铜器两类。陶器主要有汉代陶鼎、博山炉、绿釉投壶、灶...
图为工作人员正对汉墓群进行发掘清理。李志军摄 9月1日,记者从河南省文物部门获悉,焦作沁阳市对近日发现的一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出土了汉代陶鼎、绿釉投壶等随葬文物50余件。因该墓群地处沁河冲积平原,被发掘清理的19座墓葬大多已遭严重破坏。 8月12日,沁阳市文物部门接群众举报称,位于该市河内路东段的妇幼保健院业务楼施工建设中发现古墓葬。闻讯后,沁阳市文物局立即派出人员前往调查...
近日,焦作市文物考古所和沁阳市文物工作队联合对沁阳市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楼施工建设中发现的一处汉代墓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发掘出土有:汉代陶鼎、博山炉、绿釉投壶、灶、铜弩机、铜镜以及“五铢”和“大泉五十”铜钱等随葬文物50余件。 8月12日,沁阳市文物部门接群众举报,位于该市河内路东段的妇幼保健院综合业务楼施工建设中发现古墓葬。沁阳市文物局闻讯后,立即派出人员前往调查、看护,并向上级文物主管...
近日,界首市文物管理所对该市任寨乡一处东汉古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发掘清理出陶罐、陶灯、陶盆、陶灶等随葬品。 4月23日,该市文管所接到群众举报电话,称在任寨乡亮集行政村刘寨自然村小麦田地里发现古墓被盗掘。市文管所立即派出人员前往调查,发现盗掘现场遗留有汉代青砖、古陶器残片,古墓已被盗掘人回填。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市文物管理所一边与属地乡镇沟通协商,一边向上级文物主管部门报告...
3月3日晚,施工方正在作业的风钻触及硬物、难以推进,经操作员查看,原来是一块看似年久的白色“石碑”挡道,随即报告了文物部门。闻讯赶来的考古人员发现,这块连钢钻头都击不碎的“石碑”不是石头,而是由糯米、石灰和砂浆浇筑而成,比水泥混凝土更硬,常被古人用作墓葬外围结构的建材。4日上午,考古人员在现场进一步发现了“买地券”、镇墓符箓、墓志铭等高规格墓葬器物,但暂时难以断定该墓是否曾经被盗。目前,施工方暂停...
墓室内的壁画精美清晰、保存完好,而且壁画中的芭蕉树为我省墓葬中首次出现 唐玄宗时,他高居丞相之职,唐玄宗为用他而宁愿自身消瘦;他儿子所画的《五牛图》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他就是唐代名相韩休,近日,我省考古专家对其墓葬进行了抢救发掘。 线索:盗墓贼移动硬盘有壁画照片 发掘该墓葬的线索来自盗墓贼,更与2010年我国从美国追回的国宝文物——唐代贞顺皇后(武惠妃)敬陵石椁的案子有...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日前在对固原市一初唐时期墓葬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初步判断发现的墓主人头骨为男性欧罗巴人,这进一步证实丝绸之路重镇——固原(原州)在当时中西方文化交流中的重要地位。 图为考古人员正在清理保护壁画。
3月17日,考古人员在河南焦作商周文化遗址现场发掘清理。近日,考古工作者在焦作市聂村大沙河湿地发现一处大型商周时期文化遗址,在抢救性发掘中,出土了贝币、贝壳饰品、青铜器、玉器、陶器等珍贵文物。据考古人员介绍,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对研究商周时期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及墓制葬俗提供了实物依据。
近日,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九龙坡区联合进行的慈云寺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全面结束,共发掘面积1800平方米,发现并清理石碑、石雕、瓦当、柱础、铜钱、佛像、佛座、陶瓷碗盆等文物(标本)100余件。 慈云寺遗址是重庆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寺庙始建于唐代,历经宋、元,到明清时期香火旺盛,禅宗汇集,寺庙建筑现已毁损,但庙基残垣犹存,位于九龙坡区走马镇慈云村一带。此次考古发掘工作以寺庙基址为主体而进行...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