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它具有 百闻不如一见 的真实性,最有说服力、最有感染力。”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曾这样说过。 保护好文物是大事、重要的事,同时也是难事。《瞭望》曾援引一组数据披露:2014年,国家文物局对100个古城不可移动文物的消失情况进行普查。对于地方自查上报的数字,国家文物局选择10个县区,用卫星和其他手段进行复核,发现出入很大。如以这10个县区的文物消失速率折算到全国,大...
“城市的发展和传承必须要有人、有人们鲜活的生活。否则,城市白天是布景式的表演,到了晚上就成了‘死城’。”就如何在城市发展中传承文脉、让城市记忆永续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阐释了他的观点。 在他看来,城市更新的核心是构建城市与人的情感联结、文化共融。而城市的文化脉络则是城市特征的重要构成之一。“比如上海的石库门里弄、花园洋房,北京的四合院、宫...
全国政协委员 张廷皓 。资料图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 张廷皓 带来了一份《关于将云南保山腾冲列为国家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活动场所之一》的提案。 “滇西军民抗战,特别是龙潞游击队和腾冲抗日政府的敌后抗战活动,所创造的军民联合抗战、敌后游击战、少数民族抗战等成功经验及所遗留的大量史料、史迹,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弘扬抗战文化传统,振奋民族精神,提供了十分宝贵的依据。” 说起文物、遗址保护,...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委员:文化遗址保护规划不能只是文物保护单位的事,应该把文化遗址保护纳入整个区域的发展规划中。特别是在文化遗产比较集中的地方,文化遗址保护应该是城乡建设总体规划的有机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研究员张廷皓委员已经是连续第三次在两会上提出有关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提案了,今年他关注的焦点是大运河文化遗产的工程价值。 张廷皓说,大运河遗产构成可分为两大类,第一类运河水利、水运的技术和管理设施等核心遗产,第二类是运河建设、运营和发展中所派生和衍生的遗产。 张廷皓说,大运河的价值和大运河遗产的价值是不同的概念,大运河遗产的价值应放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加以考量。大运河的初始功...
面对近年来世界各国掀起“申遗”热潮,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张廷皓今天接受本网记者采访说:“‘申遗’是好事,但不能急功近利,‘申遗’成功后,要把对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保护灵活地与公共生活相融合,从而使遗产有效地得以传承和发展。”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 保护古村落延续水乡原生态文脉 “江南水乡并不仅仅是枕河而居的民居,有着严格的定义,还应该是有湿地、码头、稻田、耕牛,一派活生生的生活气息,应该是一处完整的江南人民几千年来生活、劳作、繁衍生息的原生态体系,更是一片蕴涵着丰富人文历史的宝库。”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院长张廷皓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在今年国际博物...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