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山西省吉县的“人祖庙遗迹” 中新社临汾6月18日电 题:山西“女娲遗骨”事件还原:“女娲遗骨”的报道失实 北京大学文博学院对2011年8月在山西吉县女娲塑像前发现的骨头碎片做碳十四年代测定数据显示,其中有两块是距今6200年的人头骨。之后有媒体发布消息称“山西发现6200年前女娲遗骨”,引发巨大争议。 今年6月2日至4日,吉县召开了人祖山考古文化旅游开发监评听证会,参会者包括中国...
所谓的“女娲遗骨”。 女娲遗骨被发现?是科学发现还是借机炒作?广州日报记者走进山西吉县拨开“女娲遗骨”疑云。 在当地,无论是专家、学者还是政府官员,都矢口否认曾说过吉县发现了“女娲遗骨” 吉县人祖山蜗皇宫应该是我国可考证最早祭祀伏羲和女娲的场所遗址 遗址中发现的木函还写有“大明正德十五年,天火烧了金山寺,皇帝遗骨流(留)在此……”等墨书题记 题记中“皇帝”之说,可能是...
女娲 在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神话中,盘古氏开天辟地,一个人狐独地度过一生,后来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传说盘古氏去世以后,天地之间一直是空荡荡的,辽阔的天地之间什么也没有,只有树木、花草自生自灭。后来不知道经历过了多少漫长的岁月,人类的始祖,名叫"女娲氏",才出现在大地。她一个人孤独地生活在天地之间,就想造出一批人来,与她一块儿生活,宽释那难耐的寂寞。 用什么来造人呢?女...
女娲的神话 伏羲、女娲的神话,自古以来流传于我国广大地区,包括少数民族地区。特别是女娲,传说她抟黄土造人、化生万物,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称她是“古之神圣女”。古书上还说,上古天有缺漏,女娲曾炼石补天。这个故事被曹雪芹写入《红楼梦》,产生了巨大影响。有的神话说,伏羲、女娲是兄妹;有的说是夫妻,上古发生大洪水,他们躲入葫芦,得免洪灾,出来后成为人类的祖先。那么,女娲、伏羲的神话故事具体有什...
汉画像石中,神话题材占了很大比重,其中,女娲的图像又是一个得到普遍表现的题材,全国所有汉画像石分布点都可以发现女娲的图像。我国神话传说中,女娲是一个大神,有着极高的地位,在我国早期的史籍中,几乎每部都有关于她的文字记载,在各地的民间传说中,女娲也有着极为丰富的资料。不过,与先秦的史籍相比,女娲在汉画像石中的表现有了一些变化,她很少以独立神的形象出现,而更多的是与伏羲以对偶神的形象出现,而且在与伏羲...
遗产编号 ι-8 所属地区 山西·朔州·怀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文学 申报人/单位 怀仁县文化馆 申报日期 2006 女娲,即女阴,是生育之神的化名。女娲是中国历史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与伏羲为兄妹。人首蛇身,相传曾炼五色石以补天,并抟土造人,制嫁娶之礼,延续人类生命,造化世上生灵万物。 女娲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母亲,她慈祥地创造了我们,又勇敢的照顾我们免受天灾。是被民...
时间: 2006 类别: 民俗 地区: 河北省 编号: Ⅹ-38 申报地区或单位:河北省涉县 涉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晋冀豫三省交界处,城西10公里的古中皇山上建有娲皇宫,占地面积550亩,主要建筑有朝元宫、停骖宫、广生宫和娲皇宫等,分为山上和山下两组,中间以十八盘山道相连。 传说农历三月十八日是女娲的生日,因此,每年农历三月初一至十八日,来自晋、冀、鲁、豫四省的人...
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199.6cm,右175cm,横上82cm,下53.7cm。吐鲁番遗画。 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大袖裙襦汉装,二人腰相连,共穿一条白裙,白裙角饰云头纹。男子居左,微髭,高髻,张左手执矩,右手执剪刀状物搭于女子肩部。女子居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左手执剪刀状物搭于男子肩部。男女上身相拥,下尾盘曲相交两节成螺旋状。两人头上有圆轮一,轮中已残损,漫漶不清,周...
伏羲女娲像页,唐,绢本,设色,纵左222.5cm,右231cm,横上115cm,下94cm。 此图上彩画人首蛇身男女二人,均着窄衫小袖绛红色胡装,二人腰相连,共着一条白裙。男居左,无须,头戴笼冠,张左手执矩,矩上有墨斗(已被腐蚀)。女居在右,束高髻,张右手执规。男女上身相拥,中间两臂相连,下尾盘曲相交四节成螺旋状。两人头上有圆轮,周画圆圈以象征日;尾下有下弯月牙一,周画圆圈以象征月。画面四周面遍...
牛河梁泥塑人头像 距今5000年的红山文化文明是以“坛、冢、庙”为标志的。“坛”是指辽宁建平东山嘴遗址的祭祀场地,“冢”是指辽宁凌源与建平交界牛河梁遗址大型随葬精美玉器的积石墓葬,“庙”是指牛河梁遗址出有大型人物泥塑的建筑基址。 牛河梁泥塑人头像出于建筑基址的主室西侧,高22.4、面宽16.5厘米,与真人头部大小相当。头顶以上残缺,从鬓角处的竖行系带推测,额顶原有箍饰;眼嵌淡灰色玉石为睛,炯炯...
近日,国际绿松石城的国际绿松石博物馆进入布展阶段,不久将面向社会开放。据了解,这是全球首家绿松石主题博物馆,也是承载和展示女娲文化与竹山绿松石珍品的最佳平台,也将成为世界绿松石文化的主要交流区。 国际绿松石博物馆占地7000平方米,共设6个展厅,分为地灵之精展厅、东方圣玉展厅、玉出上庸展厅、苦掘巧琢展厅、玉煜生辉展厅及弧幕影院。博物馆包罗万象,从绿松石的分子构成,到中外名称的来历;从绿...
某些史前事件虽然以民间传说或神话的形式存在,但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却存在着事实依据。“大禹治水”的传说就是如此,虽无准确的文字记载,但该神话被普遍认为以治理古代水患为事实依据。那么,另外一个重要的神话——“女娲补天”是否也存在着事实基础呢?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有这样生动的故事流传下来? 多年来关于女娲补天神话的研究不断涌现,虽然各家研究结果的解释有差异,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该神话的起源应是远古...
一件五千年前的雕塑陶像,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和兴趣。它的艺术性令人赞叹,它的神秘性又令人迷惑。它就是陕西省洛南县出土的红陶幼女头像瓶,高23厘米,底径6.3厘米。 请看那塑像,脸、额、鼻、颌等都是塑就的,眼与口却是透雕的。眼用透雕手法,显得深邃有神,口用透雕,似要说话,又似在呼吸,平添了几分生气。整个雕像各部位的比例是恰到好处的。无论是从什么角度去欣赏,它都呈现出一位五六岁女孩天真、稚朴的...
核心提示:我们可以设想:森林大火过后,暴露在地面上的石灰岩被烧成了白粉末。石灰岩本身是杂色的,加上掺杂其他一些岩石,故曰五彩石。那些在大火中煅烧而成的石灰,淋上雨水就成了泥浆,晒干后又结成硬板硬块。聪明的女娲从中得到启发,将石灰与芦苇草灰拌和用来填补漏洞,从此后便学会了烧石灰补漏洞的技术,为人类进步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古老的中华民族历史上,流传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女娲造人补天就是其一。...
经过专家鉴定并多方论证,初步判定该墓为汉代古墓,而这次出土的古墓石棺图案与合江出土的石棺图案极其相似,因此可以判断该墓为汉墓,“双阙图和出行图与之前合江出土的汉墓上的图案都十分相似,汉代墓与宋代、清代墓相比图案更多样繁复。” 专家 墓中石棺移位 骸骨或为盗墓者尸骨 为何判断该墓已被盗?专家表示,汉墓中一般有陶俑、陶罐等陪葬品,但目前发掘情况来看并未发现这些陪葬品,洞口打开时,石棺棺盖已被放...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