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2015年12月31日,由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编著的《临安洪起畏夫妇合葬墓》考古报告,由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临安洪起畏夫妇合葬墓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葬坐东北向西南,方向210°.墓体规模宏大,纵长60米,横宽约52米,占地面积约3000平方米;结构复杂,由抱手、封土、墓前建筑、墓室、排水道等五个部分组成,其间紧密相连,浑然一体。该墓的...
记者16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了解到,继发现唐宰相韩休夫妇合葬墓之后,考古人员又在西安市长安区同一区域附近发现一座北周时期墓葬,墓志揭示墓主人为吐谷浑晖华公主库罗伏和其丈夫茹茹骠骑大将军乞伏孝达的合葬墓,这为北朝时期西魏、吐谷浑、柔然的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据主持考古工作的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刘呆运介绍,墓葬发现的地方位于长安区大兆街道郭庄村西南,也就是去年发现唐代宰相韩休夫妇合葬...
2012年5月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发现一座葬于唐贞观十四年间的夫妇合葬墓,墓主为隋朝鹰扬郎将,该墓出土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陶俑、铜镜、铜钱等器物百余件。 该墓葬带有明显的隋唐时代墓葬形制特点,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南朝北,由墓道、3个天井、3个过洞、甬道、封门、墓室组成,东半部则陪葬有大量的随葬品。有:灰陶罐、黄釉陶罐、鼓吹骑马仪仗俑、武士俑、文官俑、风帽...
图为出土的各类陶俑。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供图 图为骑马仪仗俑。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 供图 2012年5月底,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在长安区发现一座葬于唐贞观十四年间的夫妇合葬墓,墓主为隋朝鹰扬郎将,该墓出土了具有典型时代特征的陶俑、铜镜、铜钱等器物百余件。 该墓葬带有明显的隋唐时代墓葬形制特点,为长斜坡墓道单室土洞墓,平面呈“甲”字形,坐南朝北,由墓道...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安徽省安庆市文物部门近日在落实文物普查“回头看”的查缺补漏工作中,在该市十里乡林业村重新发现一座清代夫妻合葬砖室墓。文物专家称,此墓葬对研究清代葬制具有较高的考古价值。 据了解,该墓葬位于陈独秀生平陈列室西面500米的树林中,墓冢封土高大,墓穴由青砖砌成,青石板盖顶,墓室正前方有块墓碑,上刻“山向艮坤兼未丑,取名黄龙戏珠形”风水吉语;中刻̶...
近日,挖土人员无意中在昌黎县城西北的杜侍郎山上发现了明代工部侍郎杜谦夫妇的合葬墓。 杜侍郎山位于昌黎县城西北约2公里处。据记载,明代工部侍郎杜谦告老还乡后葬于山上,杜侍郎山由此得名。 经深入发掘,考古人员发现,该墓冢埋于地下3米,墓顶由白灰加砂注砌成拱形,坚如磐石,下为矩形花岗岩条石扒券墓室,墓室四壁的底端由条石砌筑,其质地、形制与扒券墓顶的条石相同,上端由明代青砖砌筑。该墓属同穴双棺夫妻合葬...
记者昨天从市文物局获悉,考古人员在高陵县灰堆坡村发掘清理了一座明代墓。该墓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夫妇合葬墓,出土的石材雕刻精美,墓志内容丰富,为研究西安地区明代的丧葬习俗与物质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所与高陵县文化馆联合对该墓进行了考古发掘。该墓坐北朝南,全墓由墓道、庭院和两个并列石室组成。墓道为长方形竖穴状;庭院为平面略呈长方形,两侧有砖砌院墙,条砖铺地。庭院中有仿木结构的石材...
近日,在安庆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安庆市博物馆考古队对开发区内叶祠村寺拐组一处清代墓葬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根据碑文记载,该碑立于清光绪七年,书写碑文的作者是经历清代末年道光至光绪四朝的晚清重臣毛昶熙,当时其为荣禄大夫、翰林院编修、工部尚书、国史馆副总裁。墓主是马莘,男主人曾被钦加布政使司衔赏戴花翎,署理直隶长芦盐运使司天津河间兵备道,另外还有诰赐封二品、五品封典国学生,赐封三品封典贡...
昨天,西湖镇蚕桑砖瓦厂的西汉木椁墓考古工作持续进行,主墓室的椁盖板已经打开,专家确认该墓葬为夫妇合葬墓,从墓葬形制来看,为西汉贵族大墓。不出意外,今明可开馆,届时将揭晓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同时外藏椁发现大量汉代木俑,其中不但有人俑,还首次发现了车马俑和木梯等陪葬品。考古工作人员介绍,连日来外藏椁发掘出了陶器、漆器、粮食、木俑等大量随葬品,充分说明了汉代“视死如视生”的厚葬风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