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再屯娜(左)在制作塔塔尔族撒班节传统糕点 撒班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撒班”是塔塔尔族一种犁地农具,传说由于撒班促进了塔塔尔族农业生产力的提升,为了纪念这种新式犁的发明,每年春耕农忙结束后,塔塔尔族群众都会聚在一起欢庆,久而久之,这种庆祝活动便演变为了塔塔尔族的传统节日。2008年,经新疆塔城地区申报,塔塔尔族撒班节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日前,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
塔塔尔族主要是在新疆的地区所分布,在节日上,塔塔尔族有着自己独特的民族传统节日,那么关于塔塔尔族大家知道到底有节日吗?下面一起起来看看吧。 塔塔尔族传统节日介绍 撒班节”(也称犁头节、犁铧节)是塔塔尔族特有的传统节日,一般在春耕后的农忙时举行,没有固定的日期,是为纪念新式犁——撒班的发明。 届时,选择风景优美的地方,相互聚会、祝贺,人们开展歌舞,摔跤、拨河、赛马等集体活动。最受欢...
塔塔尔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塔塔尔族在礼仪方面上全部都是先让长者们先的,所以在礼节方面上也是故为讲究,对于一些接待客人的方面也是如此,那么关于塔塔尔族的礼仪习俗到底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塔塔尔族礼仪介绍 塔塔尔族对长者非常尊重,走路、谈话、吃饭均先让长者。塔塔尔族人热情好客,对远道而来的投宿客人,总是热情款待,并乐于助人。在塔塔尔族中,妇女生小孩是件大事,亲戚朋友都要来祝贺、...
塔塔尔族的人们吃饭的时候都会在自己的旁边,为的就是放置一些食物上会溅到在衣服上,而且对于在准备吃饭的时候都是以长辈递送餐具的,对此塔塔尔族礼仪文化到底是怎样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塔塔尔族在饮食上的礼仪 进餐的礼仪 塔塔尔族 饭毕要做“巴塔”(祈祷)才算就餐结束。进餐时,每个人面前都放一块小手巾,用以擦拭嘴、手并防止食物溅在衣服上。全家人围坐一圈,中间餐桌上放一块餐布,吃饭...
塔塔尔族的人们在婚俗上都是比较奇特的,而新郎却是先要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这样的习俗,对此塔塔尔族的民族风俗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塔塔尔人的节日 塔塔尔族除过肉孜节、古尔邦节外,还过传统的“撒班节”。 肉孜节:塔塔尔语叫“肉孜艾提”,它是波斯语的音译。波斯语“肉孜”,是斋戒的意思,“艾提”,是节日的意思。凡信仰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每年都要封...
先嫁后娶?嫁娶嫁娶,不应该是同时的吗?怎么还分先后呢? 原来,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 婚姻过程是,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即算订婚。 按塔塔尔人的传统习惯,婚礼在新娘家举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的全部服装、炊具、...
塔塔尔族的服饰十分别致。无论男女老幼,通常都喜欢穿一种宽袖、竖领、对襟的白色绣花衬衣,在衬衣的领口、袖口、胸前大都绣着十字形、菱形等几何图案花纹,色彩和谐、美观。在白色衬衣外,再套一件齐腰短背心。这种黑白两色的强烈反差搭配,在男子的服饰上更为普遍。男子除了衣服是这样,头上也多戴黑白两色的绣花小帽。冬季则戴一种用羊羔皮做的蓝色卷毛皮帽,下穿宽裆紧身黑裤,脚蹬长筒皮靴,外套毛皮大氅,腰束皮带,显得威武...
塔塔尔族的婚俗别具一格,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然后再“娶”回来。 婚姻过程是,经媒人三番五次登门求亲,女方家长若允诺,男方再向女方下聘礼,称为“库拉克绥云切”,即给新娘从头到脚的整套服装。下过聘礼,即算订婚。 按塔塔尔人的传统习惯,婚礼在新娘家举行,即先把新郎“嫁”出去。结婚前几天,男方要把为新娘制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