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国务院下发《关于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的通知》,在正式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中,青岛市博物馆四部馆藏古籍在列。这四部古籍分别是:(西晋)释竺法护译唐写本《般若波罗蜜光赞经卷第十五》和唐行书写本《维摩诘所说经义记》;(元)周伯琦撰明崇祯七年(1634)胡正言十竹斋刻本 王筠批注的 《六书正讹五卷》;以及刚刚在市博物馆“传拓千秋——馆藏碑帖拓片展”中...
文化部24日举办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入选本批次《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共有899部,其中有汉文古籍754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31部和其他文字古籍14部;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机构共14家。 据了解,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名录申报范围扩大,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申报了8部珍贵的宋元名拓,这是香...
5月24日,记者从山西省文物局获悉,国务院日前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山西博物院共9部古籍入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加上入选前四批的40部古籍,该院共4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共收录139家藏书单位的899部珍贵古籍,包括汉文古籍754部,少数民族文字古籍131部,其他文字古籍14部。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
中国文化部24日正式公布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第五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香港中文大学申报的宋拓《淳化阁帖》、《兰亭序》等8部宋元名拓被收录其中,这也是香港地区首次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在24日的发布会上,文化部公共文化司司长张永新介绍,此次收入名录的古籍共有899部,有14家单位被评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前五批累计,全国共有12274部古籍被列为《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5月24日,记者从文化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99部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4家正式公布。截至目前,我国已公布《国家珍贵古籍名录》12274部,“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180家。 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张志清介绍了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特点:一是名录申报范围扩大,如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申报了8部珍贵的宋元名拓,这是我国香港地区首次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我省将面向全省开展《贵州省珍贵古籍名录》申报评审工作。《贵州省珍贵古籍名录》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后公布,对古籍收藏量较大,珍贵古籍较多,管理制度完善,具备一定保护条件的单位,经省政府批准,命名为“贵州省古籍重点保护单位”。 “今年第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申报中,我省又有108部古籍申报。”据贵州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贵州省图书馆副馆长钟海珍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古籍文献(含1949年前)约64万...
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20日透露,经过历时7年的古籍摸底普查,全省古籍数量约150万部,其中485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7年国家开展古籍保护工作以来,启动了古籍保护计划,在全省开展古籍普查,摸清家底,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普查,辽宁省图书馆现存61万部古籍、12万部善本,保存在近2000平方米的书库内。全省古籍数量约150万部,存...
据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20日透露,经过历时7年的古籍摸底普查,全省古籍数量约150万部,其中485部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辽宁省古籍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07年国家开展古籍保护工作以来,启动了古籍保护计划,在全省开展古籍普查,摸清家底,目前这项工作已基本完成。 据普查,辽宁省图书馆现存61万部古籍、12万部善本,保存在近2000平方米的书库内。全省古籍数量约150万部,...
记者27日从中国国家古籍保护中心获悉,自2007年“中华古籍保护计划”正式启动以来,已有9859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周和平表示,当前,中国古籍普查登记工作还面临许多问题,古籍保护工作仍需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和支持。 据了解,“中华古籍保护计划”的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
日前,文物保护专家在大陆浙江省宁海县深圳镇龙宫村,发现一部保存四百多年且完好的佛教经卷《华严经》,古籍专家予以极高的评价,建议申报《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这部《华严经》诞生于明万历年间,全卷共八十册,藏于龙宫村的有五十多册。经古籍专家刘开升等鉴定后认为,龙宫《华严经》经历四百余年,依然字墨如漆,纸白如玉,且字体隽秀饱满,尤其是版画精致,图文并茂,写刻精美,有较高的文物、文献和艺术价值,是佛经中少...
金黔在线讯 近日,荔波县5部布依文古籍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入选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的古籍共1510部,其中布依文古籍仅5部,分别为《盘古前皇》、《祭解全卷大小通用》、《祈请婆王》、《钜鹿氏》、《做桥》,这5本布依文珍贵古籍全部为清代手抄本,年代最为久远的《盘古前皇》出自清代嘉庆十六年(1806年),距今已有两百多年,非常有研究价值。
3月7日,记者从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办公室了解到,已经公示的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推荐名单,经全国古籍保护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审议,将于近期上报国务院,由其确定最终入选名单。 据悉,入围此次推荐名单的古籍共计1510部,其中包括汉文珍贵古籍1214部、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287部、其他文字珍贵古籍9部。少数民族文字珍贵古籍涵盖藏文、回鹘文、西夏文、蒙古文、察合台文、彝文、满文、东巴文、傣文、水文、...
(记者游雪晴)7月18日,2011年全国古籍评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第四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和“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评审工作正式启动。 据悉,稿本申报量相对较大,残本较多。此次送交专家评审的共计9665部古籍材料:经部古籍1444部,史部古籍2182部,子部古籍2095部,集部古籍3459部;简帛古籍30部;碑帖124部;佛经331部;民族文字古籍688部。另有包括布...
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1年全区文化(文物)局长会议上了解到,我区古籍普查工作启动以来,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目前,我区已有34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自治区文化厅厅长尼玛次仁介绍,2010年,我区文化部门共向文化部申报了15部珍贵古籍,其中,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苯教藏医集》、《诗境》,自治区图书馆收藏的《四部医典等医学经典集要》等12部古籍入选了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截至目前,我区已有3...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