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市民排队进入长沙博物馆免费参观。 湖南日报记者 郭立亮 摄 析尊、析卣、析觥三器铭文拓片 陕西扶风庄白一号窖藏中发现的三件“析器”之析觥 宁乡、安化交界处出土的虎食人卣,共两件,均流失海外,一件在法国,一件在日本。 宁乡出土的四羊方尊 宁乡出土的人面方鼎。(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图片) 悠悠岁月,酝酿...
“华夏古文明 山西好风光”2018全国网络媒体看山西采访团13日来到位于山西省临汾市曲沃县的晋国博物馆。晋国博物馆内的车马坑是中国商周时期最大车马坑,比秦始皇陵的车马坑早600年。 晋国博物馆展览以晋文化为主线,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为一体的山西省首座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全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国历史文化风貌的平台,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山西以晋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明,...
明代蒋应镐手稿 中古夏商周三代,承袭了上古华夏四族的万字符。但是黄帝族通过“炎黄之战”征服神农族、入主中原、建立夏朝以后,为了神化王权,实行“绝地天通”,导致夏商周的万字符极其罕见。 学界对“绝地天通”的基本解释,是剥夺民间的祭天权利。这一解释并不确切,“绝地天通”的核心内容,实为严禁传播天文历法知识,包括天文历法符号。 “绝地天通”的史实,最早见于《山海经·大荒西经》: ...
▲ 黄州区发掘现场 10月13日,在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豹子垴村“寨上遗址”发掘现场,武汉大学考古系教授余西云介绍,经过1个月工作,已发掘出青铜铸件、石斧、砺石、陶纺轮、石锛、石凿、陶网坠、大小陶片等商周时期遗物300多件,这些都是长江支流巴河流域不可多得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 ▲ 寨上遗址位置详图 “寨上遗址”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长江支流巴河西岸的浅丘区域,距黄冈市...
10月13日,在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豹子垴村“寨上遗址”发掘现场,武汉大学考古系教授余西云介绍,经过1个月工作,已发掘出青铜铸件、石斧、砺石、陶纺轮、石锛、石凿、陶网坠、大小陶片等商周时期遗物300多件,这些都是长江支流巴河流域不可多得的早期人类文化遗存。 “寨上遗址”地处长江中下游北岸长江支流巴河西岸的浅丘区域,距黄冈市区18公里,南距长江25公里,东距巴河4公里,是1981年第二次全国文...
在古人心目中,鹿是一种瑞兽,有祥瑞之兆。《宋书·符瑞志》载:“白鹿,王者明惠及下则至。”认为鹿为纯善禄兽,“鹿”与“禄”谐音,寓意加官进禄、权力显赫。因此,古代玉器中鹿纹图案较多,造型亦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或卧或立,或奔跑于山间绿野,或漫步于林间树下,皆生动秀美、雅致可爱。 玉器中的鹿纹最早出现在商代,以后各代屡有发展变化,各具时代特征。其造型丰富多彩,寓意吉祥,是深受国人喜爱的装饰纹样,体...
2008年7月,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余姚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对杭甬客运专线余姚段进行地面调查时,曾在丈亭镇渔溪村桐树园自然村附近采集到夹砂红陶及木炭灰等文化遗物,初步推测可能为一处商周时期的文化遗址。2009年12月23日至2010年1月22日,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余姚市文保所联合对该遗址实施了正式考古勘探,总勘探面积约40000平方米,勘探确定遗址面积为6000平方米左右...
商周时期 浮滨文化 食器 广东省饶浮县出土 高26.9厘米 此陶壶为夹砂褐色陶制,长颈,平底,腹饰编织纹。陶壶的瘦长形制与中原不同,是浮滨文化特有的器型。浮滨文化是广东地区青铜时代的文化,有着独特的文化面貌。
尊盘—商周十大青铜器精品之一 在曾侯乙出土的青铜器中,尊盘是最精湛的工艺品。经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所属铸造学会的传统精铸工艺鉴定会鉴定后认为:“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青铜盘,造型端庄优美,纹饰精巧、复杂。是现已出土的青铜器中最复杂、精美的珍品。” 它被列为商周十大青铜器精品之一,也是曾侯乙墓中唯一无人复制、仿制出来的铜器。 尊和盘是两件器,放在一起又浑然一体。尊是盛酒的,盘则是装...
我本人长期从事青铜学的业余研究和收藏活动,从老师那学习到的知识,加上长期实践并与民间的“野战排”出身的收藏者常常切磋技艺,对商周时期泥范法铸造出的青铜器,都有共同的思维定式,认为没有一模一样的。但是有基本相似,近看不一,大小重量有区别的青铜器如:春秋战国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则另当别论。2003年元月19日轰动全国的陕西省眉县杨家村出土的青铜器,共有27件,件件有铭文,有三个大鼎,形制、纹饰基本一致,...
周朝以封建制度建国,以严密的阶级制度来巩固帝国,制定一套非常详尽周密的礼仪来规范社会,来安定天下。服装是每个人阶级的标志,因此服装制度是立政的基础之一,规定是非常严格的。 商周时代的服饰: 商周时代的服饰,主要是上身穿「衣」,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裳就是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边的腰带,肚围前再加一条像裙一样的「韍」,用来遮蔽膝盖,所以又叫做「蔽膝」。 春秋战国的衣...
甲字形墓葬M13墓道填土中出土的有字卜骨 近日,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境内商周遗址发现甲骨文最西北部的一处遗址。 姚河塬商周遗址位于彭阳县新集乡红河支流李儿河、小河切割形成的塬地上,面积60余万平方米。2017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目前经勘探发现壕沟、墙体、道路、储水池、水渠、铸铜作坊区、制陶作坊区等遗迹。墓葬区勘探发现墓葬6...
近日,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在考古发掘中出土甲骨文,是目前中国境内商周遗址发现甲骨文最西北部的一处遗址。 姚河塬商周遗址位于彭阳县新集乡红河支流李儿河、小河切割形成的塬地上,面积60余万平方米。2017年6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开展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目前经勘探发现壕沟、墙体、道路、储水池、水渠、铸铜作坊区、制陶作坊区等遗迹。墓葬区勘探发现墓葬60余座,截至目前已发掘墓葬18座,其中甲字形...
彭阳县新集乡姚河塬发现商周遗址,不但改写西周在宁夏历史,颠覆学界“周人文化未过陇山”论断,填补了周人在大后方布局的史料,更是将六盘山地区的建制史提前了近1000年。继去年年底以来,经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发掘整理,在甲字形墓葬M13墓道中发掘出土甲骨文,进一步佐证该地区的历史地位。 墓葬中发掘出土甲骨文 此次发掘出土卜骨3件,其中有字卜骨1件,质地为牛的肩胛骨,正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