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古代文学的众山头中,对于“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这句话,领悟很痛者,一定有宋诗。 《全唐诗》在清朝就问世了,而《全宋诗》的编纂,起于上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古文献研究所,1998年才出版。随着宋诗研究拥有愈发坚实的文献基础,同时点燃公众兴致的,还是和唐诗的“千古PK悬案”。 清人蒋士铨有一首著名的《辩诗》,以犀利毒辣的语气戳穿了真相:“唐宋皆伟人,各成一代诗。复出不得已,运会实迫之。格...
12月23日,2018浙江唐诗大会暨“来益杯”中国·天姥山唐诗大赛在绍兴新昌举行。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十位青年唐诗爱好者齐相聚,交流中国传统文化。 大赛分为唐诗朗诵表演和古诗词知识竞答两部分。其中朗诵表演采取轮流朗诵、配乐+背景音朗诵、舞台表演、情景式朗诵等形式。古诗词知识竞答在首届唐诗大会诗词接龙环节基础上,新增千题题库,以时限作答的形式进行比赛。 “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
11月18日晚,上海大剧院将有一场别出心裁的演出——《诗魂词魄•唐诗宋词评弹演唱会》。这场演出作为第20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江南韵•上海情”单元委约作品引人瞩目。届时,秦建国、孙庆、郭玉麟、沈仁华等众多来自上海、苏州的评弹艺术家将集体亮相,用“弦上非遗”评弹,加上新鲜的编曲,演绎《满江红•写怀》、《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 参加本次演出的评弹表演艺术家孙庆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之前,将...
北塔高耸望古城。施正越 摄 “重雾疑朝雨,斜阳竟晚晴。万山江外尽,一塔岭间明。”这是南宋诗人杨万里讴歌严州的诗句,在今年9月底召开的“钱塘江诗词之路·梅城诗词大会”上,这首诗歌被重新吟诵。历史与今天,古人与今人,游客与原住民,仿佛经历了一场久别重逢。 “睦州诗派”是唐代唯一的地方诗派,严州古城(梅城)是名副其实的“诗词之乡”,是“钱塘江唐诗之路文化带”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大力推进“钱塘...
图为“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现场。项菁摄 中新网绍兴10月8日电(见习记者 项菁)“文化遗产是当代中国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突出优势,长期以来,中国文化遗产工作普遍存在重保护轻利用、重学术研究轻成果转化和文化传播现象。”10月8日,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陆建松在“浙东唐诗之路”剡溪智库成立大会上表示,“活化”文化遗产是新时代文化工作的重要历史使命。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
《孔子圣迹图·学琴师襄》 光明图片/视觉中国 唐王朝三百年,诗文炳蔚,音乐亦在传承前朝的基础上蓬勃发展,种类繁多。乐以诗为本,诗以声为用,中国自古便有诗乐合一、以诗入乐的传统,音乐始终是唐诗传播的重要载体。唐代音乐与诗歌相结合,名篇佳什得以流传广远。 一 唐诗的音乐传播,按传播形式和载体,可略分为歌唱、乐器、舞蹈等。 诗与歌唱自古关联紧密,先秦时代就有“声诗”(《礼记·乐记...
展览海报 展览海报 《意境》中国唐诗主题画展 主办单位:海牙中国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 承办单位:北京画友艺术交流中心、书画圈网 展览时间:2018年5月17日到6月20日(周日不开放) 开幕时间:2018年5月17日 17:30—19:00 开幕地点:海牙中国文化中心 相关活动:唐诗鉴赏研讨会 2018年5月17日 15:00—17:0...
上官惠作《中秋望月图》(局部)庚寅(1770年)中国嘉德供图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光此处多。 ——白居易《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 作为我国当代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的中秋节,早在唐代就已初具节日氛围,赏月、玩月、宴饮等中秋节俗渐成规模。据刘德增《中秋节源自新罗考》统计,《全唐诗》中咏八月十五中秋的诗歌达111首之多,出自65位诗人之手。透过这1...
儒学作为一种精神导向渗透在唐诗的创作宗旨和思想内涵中,对其产生了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绵长的影响。通过对儒学的吸收、转化、融和,唐诗逐渐开拓着自身新的发展道路,尤其在应制、宦游、乐府、咏史等多种诗歌类型中,形成了文质浑融的诗性表达。 箴规引领 风雅兴寄 从《诗经》开始,中国传统文学肩负起“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的政教功能。在这一互动的过程中,儒学作为一种理念融入到诗歌之中,尤其对唐...
2017年8月19日上午,日本京都晴雨碾转,处处都是禅意。 由日本松宫书法馆主办的“王清州书法展-唐诗的世界Wang Qingzhou Calligraphy Art Exhibition”,在日本松宫书法馆开幕了,王清州先生、橘邨先生、松宮貴之先生、石永峰先生、中岛先生等嘉宾莅临开幕现场。 王清州近几年创作的草书和隶书作品。王清州自幼由其祖父王瑞西启蒙学习...
由日本松宫书法馆主办的“王清州书法展-唐诗的世界WangQingzhouCalligraphy Art Exhibition”,将于2017年8月19日上午在日本松宫书法馆开幕。将展出他近几年创作的草书和隶书作品。王清州自幼由其祖父王瑞西启蒙学习书法,笔耕不辍,苦临名帖,初习唐楷汉隶和北碑,后尝试将碑帖相融,追求雄浑厚重中蕴含灵动的艺术风格,又在篆刻、中国画小写意、素描、油画、抽象画等艺术形式做了...
一、唐代茶的普及与佛教 中国人饮茶风俗在南北朝时期的南方就已较普遍了。从北朝人来看,南朝人的特征之一就是有“茗饮(茶)”的习惯。而在中国北方,一般重视乳制品一类的饮料而蔑视饮茶,当然更谈不上普及了。[1] 隋唐统一中国之初,这种情况仍无大的改变,直到开元年间,才实现茶文化的北移。唐代的封演在《封氏闻见记》卷六《饮茶》一文中就有描述:“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寺...
洛阳周公庙博物馆自2015年11月30日起举办“翰墨诗韵·唐诗与洛阳”主题书法展,共有40名国内知名书画家的优秀作品参展。展览历时十天,受到广泛关注,众多书法爱好者慕名前来观摩学习,好评如潮。 此次书法展系洛阳周公庙博物馆与中国文化艺术网联合主办。作品展陈于洛阳周公庙博物馆定鼎堂内,内容以唐代文学家歌咏洛阳城风物情志的诗文为主,形式包括楷、隶、行、草等,风格多样,意趣万端。众多书法名家如寇北辰、...
文人雅士过年,过的是一种情怀。翻一卷《唐诗宋词》,品味一下诗人词人的除夕夜,就可感受到他们那种情怀留给我们的意义深远。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这是北宋苏轼的《守岁》,在古代,除夕有守岁之俗,俗名“熬年”。这既表达了对旧年的留恋,又寄予了对新年的希望,同时,以此来体会光阴似箭,更懂得珍惜年华。...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这首被列入中学教材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大家都非常熟悉,然而,这个仙境一般的天姥山在什么地方呢?却鲜有人知。 近日,一群来自北京的大学生,花了两个月时间,在新昌县寻找到了天姥山,走完了这条走唐诗之路 重温了古代的文人走廊这一条古文化遗梦。 有专家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