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珠光青瓷”是指一种主要以刻划花间饰篦梳、篦点纹为主要特征的青釉外销瓷碗,因得日本茶祖村田珠光的喜好,常用这种类似枇杷黄釉色的刻花篦纹碗喝茶,而在日本得名。上世纪50年代陈万里先生在同安汀溪窑考察时,发现并认为该类纹饰的青瓷碗等器物就是日本人所称的“珠光青瓷”。学术界约定俗成一直以同安窑或沿用日本称谓“珠光青瓷”。而将宋元时期与汀溪窑风格类似的仿龙泉青釉刻划花间篦点、篦线纹的福建窑也称为“同安窑系...
元青花的宏观,是指我们眼睛看到的整体和各项结构。比如器形、看构图布局、看绘画的流畅娴熟度、看酥润漂亮的秞面、看器内挂秞、看瓷胎接法、看修胎工艺、看印坯留下的人工按压痕迹、看底胎的出土(还有传世和出水)老皮的一系列综合特征。元青花的微观,是指局部细节和微观痕迹方面。并不只是拿着放大镜看气泡的大小和疏密度。首先在宏观都确认的情况下,利用微观放大镜看秞面的自然氧化痕迹,看自然土沁与水沁。有铁锈斑的也可以...
公元13世纪,蒙古族崛起,建立了元帝国,揭开了中西交通史的重要一页。元帝国征服了欧亚许多民族,使其统治范围横跨欧亚两洲,中西交通往来十分频繁,海外贸易发达。江西景德镇的瓷器,特别是青花瓷器不但在国内有广阔的市场,而且大量销往海外。 到14世纪以后,中国的青花瓷器就通过贸易的渠道输往西亚、东南亚、南非、欧洲等地。这些青花瓷今天能看到的不外乎当时出口而保存至今的传世品,以及古代遗址和墓葬发掘出土...
在号称“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度假,享受着阳光、沙滩、海浪以及巴厘岛的发呆,但是作为一个文物收藏爱好者来说,每到一个国家、一个城市,参访当地的博物馆是必修的课程。凭借着手机上的指南针、导航仪,从下榻的大太平洋宾馆步行至位于雅加达市中心的印尼国家博物馆,足足花了二十分钟时间,从32℃阳光蒸腾下进入凉风习习的博物馆大厅,顿感惬意凉爽扑面而来。 印尼国家博物馆是一家综合性博物馆,以当地艺术品、佛像...
在海外诸多重要拍卖会上,可以见到中国瓷器和工艺品的拍卖专场。2005年7月12日,英国伦敦Christie’s(克里斯蒂)拍卖公司在“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一件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以1400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元)拍出,成为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拍卖市场的最高纪录。毫无疑问,这一消息震惊了国际和国内收藏界,于是元青花“搜刮”之风兴起,当然赝品也层出不穷,尤其是元青花数量较...
自从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拍出了上亿元的价格后, 元青花瓷器更加受到欢迎,成为艺术品市场上受热捧的宠儿。为什么元青花瓷器这么珍贵?它真的有那么值钱吗?我们应该怎样收藏元青花呢? 青花瓷是釉下彩绘瓷,是世界上最著名和瓷器史上生产数量最大的品种。 元朝时期,米纳依彩绘陶器使用含钴的氧化物绘制烧成釉下蓝彩的技术,传到了我国内地,为景德镇制瓷艺人掌握,烧出了纯深蓝色的霁蓝釉和闻名世界的精美的白釉...
元末明初青花一束莲玉壶春瓶 云南青花瓷的大量发现,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初以后。它以朴实无华的造型,粗犷的青花线条,繁简不一的纹饰布局,散发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深深地吸引着人们去跟踪收集,到20世纪末已达高潮,至今方兴未艾,仿品亦应运而生,使青花瓷的研究和断代变得紧迫起来。 云南青花瓷为少数民族地区民窑烧造,无纪年标识,延续时间长,数量多,分布广。本文拟在收集云南窑址、墓葬出土青花实物的...
元代塔钮斗笠盖印贴青花12生肖折枝花罐 目前发现元青花瓷的地区有:以滇南建水窑为中心的附近地区,滇西以禄丰县黑井火葬墓为中心及周围地区,以大理市为中心的洱海周边地区。尽管滇西尚未发现元青花窑址,但墓葬已有青花出土,并具地区特点,而且烧造青花瓷延续时间长,数量多,是构成云南青花瓷多元体系的主要内容。附近地区火葬墓出土零星元青花,按元代行政区域划分,可归入这三个青花类型或传播地区。 建水、...
元青花 釉里红开光镂空花卉纹盖罐 高41.2厘米 河北文物保护中心藏 元朝(1271-1368)建立后,一方面将自身的民族文化和习惯带到了中原;另一方面,也将汉文化的优秀成分保持和发扬。在蒙古族政权统治的文化身份上,我们能看到其复杂性和多元性。元青花瓷就是在这种复杂多元的文化背景中诞生的。王莉英先生在《元青花研讨引言》一文中就谈到:“元青花的历史成因和文化性质是多元的,它的形成曾经融合了中国...
元代 景德镇窑 至正型青花龙纹大瓶 高63.8厘米 大英博物馆藏 青花瓷的命名很大程度上和“钴”料的使用有关,“钴”赋予了青花瓷全部内涵。也就是说,谈青花瓷,离不开重要材料“钴”。何为“钴”?钴是一种化学元素,主要成份是砷化物、氧化物和硫化物。符号为Co,属过渡金属,有磁性和毒性。钴的英文名为“Cobalt”,来自德语“Kobold”,意谓“坏精灵”。19世纪之前,钴最广泛的用途是作为染料,...
瓷器收藏中,因为存世量稀少和巨大的利益驱动,同时在收藏爱好者中普遍存在“捡漏”心理,致使市场上本应为珍稀的宋代单色釉、元代青花瓷和明代成化彩瓷成为造假重灾区,赝品泛滥。 炙手可热的元青花是不是像市场中那样随处可见呢?在本次公益讲座中,中国艺术品鉴定与评估委员会常委、CCTV国际频道《精品收藏》栏目鉴定专家王胜勇老师表示,元青花瓷器存世极为稀少,目前,在国外各大博物馆有记载的元青花瓷器有200多件...
"至正型"的提出源于现藏英国的"至正十一年铭青花绘云龙纹象耳瓶"的研究。理论上并无异议,但实际上往往扩大了"至正型"的范围。 元代至正时期起于1341年,止于1368年,共28年,但实际上自至正十一年,包括江西景德镇的长江以南广大地区爆发了"民人尽乱,巾衣皆绛绛,赤帜蔽野"的元末农民战争。此时景德镇烧制的任何瓷器,无法顺利地走昌江,穿鄱阳湖,经长江入京杭大运河,前往元大都了。所以,许多在内蒙古自...
青花是彩瓷的一种,属釉下彩,它要在1300度以上的高温中才能烧制成功。它的出现可追塑到唐代,从出土的碎片来看,当时就有点彩纹的青花瓷器了,宋金时期青花只是作为线条等辅助纹饰出现在彩瓷当中,最早生产青花瓷器的应是磁州窑,元代瓷州窑生产的青花瓷器也是在胎体上涂化妆份,再画青花图案,然后上釉烧制(我有实物为证).真正意义上的元青花瓷器应该是元代中期才成熟的。元青花主要产地在景德镇、云南玉溪、建水及南方部...
关于元青花发色问题的探讨,这是一个很敏感的学术问题,我想归根结底还是陶瓷工艺问题,不懂其工艺,单纯的谈论元青花发色,肯定不能对元青花的青花发色进行深入的探讨,更解决不了长久以来学术争论。 青花瓷的发色要求的条件很特殊,首先是胎料的配比,其次是青料配比,再是釉料的配比,最后是温度的恰当性和还原气氛的控制。明中期以后到现在烧制青花瓷,因为有成熟的胎、釉、青料配方和基本配比,所烧青花相比前期比较容易,...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