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彩陶鲵鱼纹瓶(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 高38厘米口径6.8厘米 1958年甘肃省甘谷县西坪遗址出土 现藏甘肃省博物馆 远古时期,中国的黄河流域生活着许多不同氏族的人群,他们结成较大的部落,在文化上互相影响,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交流,但各自氏族仍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性,并都有与众不同的信仰和崇拜。同半坡的人面鱼纹一样,这件彩陶瓶上的鲵鱼图案也是器物制作者信奉的神话...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三门峡市市长安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三门峡仰韶文化遗址群符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条件,建议国家给予支持。 安伟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仰韶文化遗址在中国乃至世界考古学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黄河中游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彩陶文化的典型代表,它的发现让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史找到了源头,是华夏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在世界文明史上...
在河南省巩义市博物馆里,陈列着一件距今约5000至7000年的仰韶时期的尖底红陶瓶。它直口、方唇、上腹近直,下腹稍鼓急收至尖底(见图);泥质红陶,陶质较细,使用泥条盘筑法制成,内壁有拍捏痕迹;口沿下有几周弦纹,近口处有六组捏制而成的附加堆纹,划纹布满整器,从一侧斜下盘旋至底,感觉犹如一个水中的旋涡;腹中部有一系,系上面有一不规则的圆孔,一侧有一刻画的倒“曰”字。 据专家们考证,这是仰韶时期较...
文物档案:新石器时代,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1958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出土,高35.8厘米,口径23.3厘米。 作为64件禁止出国展出的国宝级文物的陶鹰鼎,其造型采用驻足站立的雄鹰造型。鼎口设置于背部与两翼之间,紧密结合似背抱状,将鼎形器物特征与鹰的动物美感巧妙地融为一体。 鹰形陶鼎是原始艺术与实用功能完美结合的典范,是远古时期不可多得的雕塑艺术珍品。该鼎周身光洁不加纹饰,鹰腿与尾羽巧...
仰韶文化也被称之为“彩陶文化”。 彩陶是指在陶器的内、外壁上用含铁量较高的一种矿物质颜料绘制出各种花纹和图案。彩陶的纹饰主要有两种:动物纹和不明意图的几何纹。 人面鱼纹盆是彩陶的代表作之一,画上的人面和鱼纹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只见人面戴着一尖顶饰物、圆圆的脸、三角形的鼻子,嘴上还衔着两条小鱼。关于它的含意国内外专家看法各异,有近三十种解释,其中较普遍的观点有三种:人面鱼纹是当时图腾崇拜的...
资料图 历经近六个月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陕西考古人员日前在陕西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时期龙山文化遗址。 这处名为贾大峁的仰韶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六十年代。2016年,陕西考古人员开始对这里进行勘探和发掘。在七处遗址发掘点,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遗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仰韶...
历经近六个月的考古勘探和发掘,陕西考古人员日前在陕西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一处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时期龙山文化遗址。 这处名为贾大峁的仰韶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20世纪六十年代。2016年,陕西考古人员开始对这里进行勘探和发掘。在七处遗址发掘点,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遗迹。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 仰韶文化是...
文物考古工作者经过近六个月的发掘,近期在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龙山文化遗址。 这处名为贾大峁的仰韶文化遗址最早发现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直到去年6月才再次被人们发现重视。目前,在现场七处遗址发掘点,已清理出仰韶文化晚期和龙山文化早期的古人类居所、壕沟等。时间跨度为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000年左右。目前,文物保护部门对已发现遗址采取了对应的保护措施。 ...
资料图 陕西省文物考古队经过近六个月的发掘,在榆林横山区贾大峁村,发现了面积超过一百万平方米的新石器仰韶、龙山文化遗址。 在榆林横山贾大峁村的山山峁峁,散落着大大小小的泥质红陶、灰陶和夹砂红陶片,素面或饰篮纹、绳纹、附加堆纹,初步确认器形为尖底瓶、罐等。 省文物考古队队员郭伟:“这都属于仰韶文化,仰韶文化也分为好几个层(次),这属于庙底沟二期,属于仰韶文化中晚期。” 贾大峁...
1914年,一个瑞典地质学家来到中国帮助找矿;1921年,他发现并挖掘了仰韶文化遗址,结束了“中国无石器时代”的历史,并拉开了中国近代考古史的序幕。 他不仅让一个普通的中国小村庄成为中外学术界向往的古文化圣地,还为发现“北京人”起到了“先导作用”。他就是“仰韶之父”安特生。 安特生被仰韶村迷住了 1921年10月23日,当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开幕整整三个...
仰韶文化各种类型遗址发现的彩陶花纹形式与风格互有区别,但也有它们的共同特点。早期以红地黑彩或紫彩为多,中期流行先涂绘白色或红色陶衣为地,再加绘黑色、棕色或红色的纹饰,有的黑彩还镶加白边,十分美丽。 绘画所用的颜料、磨砚、研磨锤等工具,在西安半坡、临潼姜寨、宝鸡北首岭等遗址的营地、墓葬中都有发现。从彩陶图案纹饰的痕迹分析,当时绘画已经使用毛笔一类较软的工具。 各地的居住营地中,有...
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器,是裴李岗文化和磁山文化的陶器,距今已有八千多年。显然它不应是最原始的陶器。中国最原始的陶器出现在何时,是什么样的形状,目前考古发掘中还没有见到,所以我们只有从仰韶文化的陶器谈起。 仰韶文化大约在4000年至8_年之间,这一时期的陶器以细泥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灰陶比较少见,黑陶更为罕见。这与当时陶窑的结构有着直接关系。仰韶早期多采用开放式架火烧制技术,陶器的温度低,...
在仰韶文化陶器中存在着红、棕、橙黄、土黄、灰陶、白陶等诸多颜色,这些颜色中以红陶居多,是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陶器在色调上的主流。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看仰韶陶器在颜色上的具体特征。 橙色,新石器时代中期仰韶文化陶器的色彩是以红色为基调主流,这是无疑的,但是,这个时期彩陶也有呈橙黄色的陶器,如,仰韶文化庙底沟下层和三里桥下层出土的葫芦瓶,其颜色就是橙色。这可能是为了表现葫芦经阳光暴晒后所呈现...
馆外,是成群结队的游客在薰衣草庄园一望无际的紫色花海里徜徉、拍照;馆内,上百名参观者在不同区域、不同展厅,随着导游的引导,通过先进的声、光、电、控手段和图文模式感受先祖在7000年前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下的生产和生活,感叹古人创造的文明奇迹……这是近日记者在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看到的情景。 仰韶文化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村文化遗址,在遗址保护区兴建的一个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
者在不同区域、不同展厅,随着导游的引导,通过先进的声、光、电、控手段和图文模式感受先祖在7000年前地理环境、社会背景下的生产和生活,感叹古人创造的文明奇迹……这是近日记者在渑池仰韶文化博物馆看到的情景。 仰韶文化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仰韶村文化遗址,在遗址保护区兴建的一个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内首家仰韶文化专题博物馆,占地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4700多平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