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苍松翠竹与红墙灰瓦的层层殿宇相映生辉,重峦叠嶂与淙淙清流天然成趣,游人如织拾级而上领略千年古寺勃勃生机……这便是被誉为“北京的敦煌”的房山云居寺。 云居寺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千余年,屡有修葺,声名远播。作为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现存七座唐塔、五座辽塔,珍藏的石经、纸经、木经板号称“三绝”。其中,尤以1122部、3572卷、14278块石刻佛教大藏经著称于世,其历史之久远、工程之浩大、刊刻之...
10月18日,“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在缅甸仰光舍利佛寺举行。 此次展览由北京房山云居寺文物管理处与缅方共同主办,旨在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展览分为“云居春秋”“刻经伟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四部分,以云居寺千年刻经史为主线,以通俗易懂的形式向参观者展现石经文化,通过实物、拓片、图文、场景和摄影作品等,对千年云居寺石经历史和文化遗产进行全面展示。 除实物...
日前,“中华文化奇迹——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在上海华夏石刻艺术发展研究院开幕。 展览以云居寺千年刻经史为主线,分为“云居春秋”“刻经伟业”“物华天宝”“人杰地灵”4个部分,通过实物、拓片、摄影作品等多种形式,较为全面地展现了云居寺的历史及其千年刻经传奇和石经珍品。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展览更加生动,该展览使用了VR(虚拟现实)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在VR互动区,观众可佩戴VR眼镜“...
今年是北京房山石经刊刻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中国佛教协会发掘拓印房山石经60周年。为更好地保护研究、利用房山石经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进一步拓宽和提升学术研究的渠道和水平,9月9日至9月11日,由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房山石经与云居寺文化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纪念房山石经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暨中国佛教协会发掘拓印房山石经60周年国际学术讨论会”在房山云居寺召开。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演觉、北京市...
7月9日,众多佛教文化爱好者9日上午来到北京房山区云居寺参加首届晒经节活动。600本纸经、300块木板经,60方石经拓片在晒经棚中展示。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也与云居寺签订意向书,以参与研究保护云居寺馆藏文物。 据云居寺管理方介绍,云居寺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板经,号称“三绝”。其中房山石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绵延1039年,共刻佛教典籍1122部,357...
万历皇帝生母奉献的佛舍利贮藏宝函、被康熙赐称“画状元”的宫廷画家绘制的山水画册页、房山石经刊刻开山祖师静琬的千年灵骨……今年恰逢云居寺创建与房山石经刊刻1400周年,“房山石经 云居宝藏”珍贵文物展今天在云居寺释迦殿开展,100余件精品文物亮相。 此次展览有三大亮点引人关注。其中,首次展出了珍藏在首都博物馆的四套佛舍利函。早在1981年11月27日,在云居寺旁的雷音洞发现了五重宝函,内贮...
空灵梵呗,响彻云居。2016年5月21日晚,北京云居寺静琬广场上人声鼎沸,佛乐绕梁。为纪念房山石经与云居寺创建1400周年,进一步弘扬云居寺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由房山区云居寺管委会主办的“敬畏千年 房山石经”大型佛教艺术音乐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佛乐会分为《千年宏愿》《刻经伟业》《云居圣境》三个篇章,共有16个精彩绝伦的节目贯穿始终。佛乐会不仅让观众感受到佛教文化雅乐,而且以艺术化手段再现了云...
房山云居寺昨天上午迎来了新宝贝,获赠素有“佛教熊猫”之称的宋代《贝叶经》。《贝叶经》将在云居寺佛教文化展馆中展出,供游人欣赏。 据了解,《贝叶经》发源于印度。古印度人用铁笔将佛教经文刻写在一种名为贝多罗的树叶上,千百年后,经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昨天上午在云居寺毗卢殿内,这件保存完好的宋代《贝叶经》被正式捐赠进入云居寺,金黄色的贝多罗树叶细长一条,上面字迹清晰可辨。此次向云居寺捐赠宋代《贝叶经》...
曾经辉煌的云居寺,如今破败不堪、几近坍塌。 相传南朝时有名的古刹云居寺,2011年经“文物迷”揭秘,现身大众面前,却已经残破不堪。当时,曾有媒体进行过跟踪报道。时隔四年,有居民称,这座古寺的状况更加糟糕了,风雨中几近坍塌,伤痕累累。 身世 白居易曾在这里留下名诗 云居寺坐落在青龙山林场深处。走进去,看不到寺庙,只见旧式厂房和职工宿舍楼,路边歪歪斜斜放着几块“云居寺”...
相传南朝时有名的古刹云居寺,2011年经“文物迷”揭秘,现身大众面前,却已经残破不堪。当时,曾有媒体进行过跟踪报道。时隔四年,有居民致电现代快报热线96060称,这座古寺的状况更加糟糕了,风雨中几近坍塌,伤痕累累。 身世 白居易曾在这里留下名诗 云居寺坐落在青龙山林场深处。走进去,看不到寺庙,只见旧式厂房和职工宿舍楼,路边歪歪斜斜放着几块“云居寺”的石碑,其中一块躺倒在地。 “这可是千年古...
9月9日,北京市房山区云居寺地标性建筑“南塔”复建完工,并举行落成观瞻仪式。该塔为全国首例复建古塔,没有先例可循,仅能依据老照片复建。文物专家用5年时间搜集南塔的原始资料和照片,开展资料研究、考古发掘、地质勘探等前期工作,经过8次修改研究,并报经国务院批准建设后,才最终使其恢复到民国旧貌。 云居寺始建于公元605年,被列为国务院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云居寺南塔原名“释迦佛舍利塔”,...
9日,一名记者在拍摄刚修复落成的云居寺南塔。 云居寺始建于隋末唐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南塔在抗日战争期间毁于侵华日军炮火。 此次南塔修复工程历时五年,按照留存下来的1901年至1923年原貌照片上的十一层密檐式砖塔原样、原大小,以原规格的青石等材料修复。
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昨日发布,云居寺将在4月4日至6日的清明节小长假期间,推出以“绿色清明”为主题的插柳戴柳、吃寒食、踏青等民俗文化活动,让更多市民了解我国的传统民风民俗。 清明节是我国古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又被称为“寒食节”,传承至今已有2640多年的历史。云居寺文物管理处有关负责人介绍,清明节源于寒食节,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先贤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