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配合炎汝高速公路建设,2012年7月20日至25日,炎陵县文物局派出专业人员,在炎汝高速三河镇1+558段6号附道的虎形山上,抢救性发掘一座古墓葬。通过发掘得知,该墓是一座东汉时期带凸形砖室墓,墓向70度。墓分前后室,不砌隔墙,墓室底部积有40厘米淤泥。墓壁砌砖的纹饰均朝室内,前室已遭施工机械挖毁,仅后室部分保存,后室长为4米,宽为2.8米,墓壁用长方形砖上、下单层纵放平铺错缝叠砌,靠前室楔形砖...
墓葬中出土的铜镜 墓葬中出土的陶勺 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残片上的文字 考古发掘现场 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抢救性发掘 考古工作人员清理发掘出的陪葬品 已出土五铢钱、铜镜、陶器等陪葬品,发掘工作仍在进行 6月11日,记者从阳原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了解到,该县揣骨疃镇揣骨疃村的施工工地发现一处东汉墓葬,经文保部门抢救性发掘,已清理出五...
昨天,北京市文物局对今年上半年考古工作成果进行了阶段性发布。2017上半年,北京市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0余项,发掘和保护各时期古墓葬1300余座,出土文物共计3000余件(套),其中通州城市副中心新发掘的古墓葬有276座。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长郭京宁介绍,今年前5个月,北京市配合各类基本建设工程共完成考古勘探项目54项,勘探面积约660万平方米。完成考古发掘项目20余项,发掘面积约16000...
盗墓前 盗墓后 随着电影《盗墓笔记》的上映,神秘的古墓和盗墓贼又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日前,在成都高新区,就上演了一场现实版的《盗墓笔记》。 成都高新区一片新发现的汉代墓葬群,在未被专家系统性发掘调查前,就被盗墓贼盯梢,并惨遭破坏。 9月5日,华西都市报记者从成都文化执法总队获悉,盗墓的嫌疑人已被现场挡获,但被盗的两座墓葬被破坏。目前犯罪嫌疑人陈某已被正式批捕。 ...
近日,老河口市袁冲乡发现2座汉代墓群和1座明清建筑遗址,四川大学等考古队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明清建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该市宋元明考古的空白。 8月1日,记者来到袁冲乡纪洪村北岗东汉墓群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对5号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工作,预计该墓将于8月6日之前挖掘结束。考古队负责人、四川大学博士生张科说:“通过5号墓葬主室菱形纹砖的尺寸和花纹,以及出土的随葬品,可以推断这个墓室是东汉...
近日,老河口市袁冲乡发现2座汉代墓群和1座明清建筑遗址,四川大学等考古队正在进行抢救性发掘,其中明清建筑遗址的发现填补了该市宋元明考古的空白。 8月1日,记者来到袁冲乡纪洪村北岗东汉墓群时看到,工作人员正在紧张地对5号墓进行抢救性挖掘工作,预计该墓将于8月6日之前挖掘结束。考古队负责人、四川大学博士生张科说:“通过5号墓葬主室菱形纹砖的尺寸和花纹,以及出土的随葬品,可以推断这个墓室是东汉时期...
去年年底,肥东县白龙镇一位村民在家门口平整田地时发现了一些带有花纹的青砖。之后,经过省考古所专家的考察鉴定,推断这片田地下面有一片较大规模的古墓群。 近期,经过多方考虑和评估后,省考古队正式开始对这片古墓群进行发掘。 青砖纵横交错 日前,记者来到白龙镇,在镇政府同志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位于白友镇三家村的考古发掘现场,被发掘的墓葬区域位于靠近村庄的一侧。记者走近发现,经过工作人员的发掘,墓坑约半...
江北城城墙公园,保定门遗址。 重庆晨报记者 甘侠义 摄 位于渝中区的九开八闭十七门,是老重庆城的标志性建筑。而在清代,江北嘴一带也曾有八个石门拱卫,而且城门间都筑有坚实高大的城墙。在城门包围的弋阳观左右侧,还设有炮台。建造这些石门、城墙和炮台,总共花了38500两白银。 吴涛说,清道光年间,重庆府江北同知(注:同知是清代官名,为知府的副职)福珠朗阿,召集本地绅耆、阁属、粮户捐资三万八千五百两白...
重庆市考古部门近日在在江北区五里店发现一处距今1900多年的东汉时期墓葬。 市考古所工作人员称,这处墓葬上面3座砖室墓有两座是并排挨着的,另1座与之相隔大概3米。并排两座墓下不到1米深处,还发现了1座土坑墓。上面3座墓葬属东汉中晚期,下面1座墓葬是东汉早期。4座墓葬的墓室都被盗,由于3座砖室墓容易被发现,所以基本被盗空。下层的土坑墓墓室虽然也被盗,但是还残留了一些东汉时期的陶俑。考古所工作人员称...
记者8月26日从河北省黄骅市文保所了解到,经过20余天的田野考古发掘,黄骅市旧城镇大马闸口村汉代墓葬发掘结束,出土陶模型器20余件,墓葬最大的特点是墓砖都为画像砖,且保存完好,花纹非常精美。
8月26日消息,河北黄骅,经过20余天的田野考古发掘,黄骅市旧城镇大马闸口村汉代墓葬发掘结束,出土陶模型器20余件,墓葬最大的特点是墓砖都为画像砖,且保存完好,花纹非常精美。" 图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在测量墓葬大小 图为墓葬内刻有精美纹饰的画像砖 图为文物保护工作人员在查看出土的文物
《考古与文物》2015年02期 【摘要】2005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在原平市北贾铺村清理了东汉中晚期的7座墓葬。通过随葬陶器以及棺内铺垫石灰,死者头枕灰泥枕等埋葬习俗等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这批墓葬的主人与当时活跃在北方草原的鲜卑集团关系密切。原平地处汉魏时期的雁门郡,是当时北方游牧集团南下侵扰比较频繁的地区,也是中原王朝安置归附的北方游牧集团部众的区域之一。结合文献记载,北贾铺东汉晚期墓葬的...
3月14日,河南省周口市文物考古部门近日在配合项城某基建工地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发掘出土一批精美随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铜剑,保存完好,十分罕见。 图为埋藏了地下两千多年的青铜剑,仍然寒光逼人。 经上级文物部门批准,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对该墓葬群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出古墓21座,其中19座为竖穴土坑墓,两座为砖室墓,年代为战国至东汉晚期。考古专家在清理发掘该墓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