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河北省南和县文保部门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三思乡淮庄村发现一处明代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所立古石碑,距今已有418年历史。专家表示这块石碑的发现,对研究冀中南地区行政区划变迁和宗教传承有较高价值。 新发现的石碑通体青石质地,高310厘米、宽88厘米、厚23厘米。碑首呈半弧形,碑身保存基本完好,石碑正面书文,字体为行楷,目前仍较为清晰,全文共729字。 据邢台市文史专家兰剑辉...
图为:慈善寺的工作人员昨天正在进行最后的清理打扫工作。(记者 吴镝/摄) 记者昨天从北京石景山区获悉,经过半年的文物修缮,慈善寺院内修缮工程已如期完工,将于后天重新对外开放。修缮后的慈善寺文物本体得到保护,改善了游览环境,门票价格也将维持成人票8元不变。 慈善寺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坐落于石景山区西部天台山之上,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是一座集佛、道、民间诸神为一体的寺院,共有房舍100余...
记者从河北省临漳县文保部门获悉,文保人员日前清理文物时发现一方明代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墓志铭,距今已有432年历史。专家表示,墓志铭详细记载了明代彰德卫指挥佥事李奉的生平及宦海沉浮经历,其对明朝官制设置及历史人文研究梳理提供了实物参考和文字资料。 该石碑为长方形,长65厘米,宽55厘米,厚15厘米。墓志铭楷书篆刻、书写精巧、雕工深邃,共计719字。墓志铭重点介绍了李奉博览群书、勤俭自...
记者从河北省磁县文保部门获悉,考古人员日前在该县一村民家中发现一块明朝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所立古石碑,距今已有410年历史。专家表示,石碑的发现对研究冀南地区考古线索和宗教传承有较高史料价值。 该石碑为当地村民在翻修院子时发现,石碑通体青石质地,高120厘米、宽53厘米、厚20厘米,刻有图案与文字,碑额呈半弧形,碑身保存完好,底座已缺失。碑额两侧刻有巨龙,龙眼硕大、龙须飘逸、祥云环...
作者:卜松竹 种烟者十之七八 种稻者十之二三 按照农史学者吴建新的说法,最早的烟草传入广东的记载见于明末张介宾的《景岳全书》,称烟草是万历年间“出于闽广之间,自后吴、楚地土皆种植之”。广东最早记载烟草栽培的地方志为崇祯九年《恩平县志》,当中说烟草“今所在有之”,也就是说当时广东很多地方都有烟草栽培。 崇祯元年至崇祯三年,时任广州府推官的颜俊彦在他审判案件的案...
海口美舍河生态修复,现场施工的工人在美舍河的苍屹湖畔,发现一处神秘石洞,石洞上“石室仙踪”四个字清晰可见。海口市文物局立即组织考古学家前往现场挖掘,“石室仙踪”遗址重见天日,再次成为海口这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热点话题。 考古初步显现,“石室仙踪”题词于明万历年间(1608年),为福建泉州武进士海南副总兵邓钟的题字。7月27日,“石室仙踪”被列为海口市首批62个城市更新示范性项目之一,或将打造...
河北省任丘市鄚州镇后塔村文物爱好者王增田日前将私人收藏的一块石碑捐献给任丘市博物馆。经鉴定,这块石碑是明代万历年间兵部尚书田乐为其岳父所立。 王增田介绍说,这块石碑原来立在村里,“文革”期间遭到破坏,后来村民把石碑当成井盖,倒扣在村里一个废弃的井上。一年前,他无意间发现石碑,便将其搬回家里。王增田听说任丘市博物馆将于明年5月投入使用,决定捐赠石碑。 经当地文物部门鉴定,这块石碑为汉...
“这是一座保存十分完整的明代牌坊!”近日,记者随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开展文物普查时,在临川区太阳镇郭溪村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明代万历年间的牌坊,牌坊正中有四个行书大字“郭溪钟秀”,门坊的两侧是一幅石刻楹联“礼门贤者出入,义路君子往来”。据该镇干部介绍,郭溪为艾姓村庄,有300多人,是在明代从东乡坪塘埠迁来的,已经传了20多代。 这座牌坊为何年所建?在该村村谱上记载,牌坊始建于明万历17年(公元...
昨天,德州禹城辛店镇大谢村村民正在修建村活动广场,几铲子下去,竟然使几座明代石刻文物重现天日。 据山东广播新闻频道《直播山东》报道,挖掘工作已经告一段落,现场散落着几件刚刚挖掘出土的石刻文物。大榭村村民说:“这是修广场来,知道这里有些玩意,寻思别埋广场地下了,这全是老古物。就这么找了找。头一天挖出一点点,第二天继续挖又挖出一些。” 这批石刻文物包括一块石碑、两块石碑底座和两块石碑碑...
在铜梁县土桥镇六赢村二社高速路工地,发现一个明代古墓,发掘清理出17件明代仪仗俑 由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这棵距离墓一百米远的珍贵红豆杉大概是墓主人在下葬时种下的 这一时期,重庆已经成为“车涌栈途,船塞两江,万商云集,夜不敛市”的水陆大码头。 这一时期,据说重庆南温泉被发现。也是在这一时期,距重庆几百里之外的铜梁县城:前导的护卫,八抬大轿,骑马的护卫殿后...
继发现可能是用于建造乾隆行宫的精美龙凤石雕后,昨天,栖霞山风景区又发现了现一尊落款为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的石碑。专家考证后认为,此处很可能是为纪念明代高僧兴善法师所建的“圆通精舍”所在地。 此次发现石碑的地方,离上次发现龙凤石雕的地方约50米。这一带原本是一片丛林,工作人员在平整场地时,发现了一块碑额、一块碑座,以及一块残缺的碑身,还有几个建筑用的柱础。碑额一面刻有“重建圆通精舍灵应圣殿...
作者:马祝才 郁文生 王文 昨日,记者获悉,安福县文史工作人员在该县洲湖镇北山村三峰山考察时,在玉泉山发现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佛塔。该发现,为研究明清赣西佛教文化和古建筑工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这座佛塔坐落于玉泉山山口,塔高约18米,底座周长约7米,七级六面,为楼阁式砖塔,夹缝处塞入小口砖为楔,整体造型美观大气。佛塔每级均有一龛,位于正面中央,每个龛内有一石刻佛像嵌入其中,佛像神态端...
昨日,记者获悉,安福县文史工作人员在该县洲湖镇北山村三峰山考察时,在玉泉山发现建于明代万历年间的佛塔。该发现,为研究明清赣西佛教文化和古建筑工艺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新发现的明代大佛塔。 这座佛塔坐落于玉泉山山口,塔高约18米,底座周长约7米,七级六面,为楼阁式砖塔,夹缝处塞入小口砖为楔,整体造型美观大气。佛塔每级均有一龛,位于正面中央,每个龛内有一石刻佛像嵌入其中,佛像神态端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