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迎接全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使文化遗产蕴藏的价值被更多人感知、认可,唤醒激发大众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6月11日,苍南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图片展在县博物馆广场前开展。 该展览以苍南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为主线,图文并茂,用普查工作者的镜头和感触,带领观众领略普查成果,此次成果图片展除展出普查系统内文物116件(套)外,特遴选普查系...
又是一年端午时,6月9日下午,杭州博物馆举办了“浓情端午,粽享亲情”端午文化活动,15组家庭以及杭博志愿者们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带领下,了解端午节的传统文化,体验端午习俗,并动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端午粽。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赛龙舟、悬艾叶、包粽子、戴香囊是端午节的主要民俗。”博物馆工作人员通过多媒体演示和实物介绍,将端午节的知识娓娓道来。在座的小观众们积极...
6月7日下午,由龙湾区文广新局主办,龙湾区文博馆、龙湾区非遗保护中心承办的“文化遗产日”宣传系列活动在龙湾博物馆举行。 本次活动以“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为主题,通过文化遗产宣传、民间文物免费鉴定、非遗项目展演等活动,让群众在学习、欣赏、鉴定中亲近文化遗产精髓,拉近文化遗产与现代生活的关系。活动用展板展出了龙湾各级文物、非遗项目,图文并茂;邀请玻璃银光刻、米塑、古建筑木雕、镶嵌漆画等非遗项...
近日,青州市文物执法大队值班人员接到一个电话,称发现在职工子弟小学校内的建设施工中挖出一个古墓,其中文物被现场施工人员拿走。 得到信息后文物执法大队立即行动,联合公安机关对现场进行了勘查,在该工程挖掘的土方西北侧发现一处被挖开的小型宋代砖石墓,随后又对现场施工人员逐一进行了调查询问,调查过程中该工程负责人承认挖开墓葬内出土多件文物,并放到了公司办公室保管,表示要主动上交,调查结束后,执法人员...
国家文物局于日前召开例行发布会,会上,国家文物局政策法规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朱晓东表示,经过广泛征集和评选,2016年文化遗产日主题最终定为“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自2006年起,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日,相关活动一直备受关注。朱晓东说,今年文化遗产日提出5条口号,分别是“保护文化遗产 ,创造美好生活”“为文保员点赞,向守护者致敬”“文化遗产无价宝,需要你我呵护好”“...
近日,南乐县文物管理所在谷金楼乡梁方村征集到一墓志。 该墓志为武母楊太夫人墓志銘,呈方形,高65厘米、宽68厘米、厚12厘米。志主生于咸豐八年,卒于民國十八年,主要内容:河北省南乐县东关杨姓女子为陆军中将四等文虎动章武铭之母,上事舅姑下事姑叔相夫教子每事敬戒,勤俭持家照顾邻里严管幼儿等事迹。整个碑身保存尚算完好,字迹稍有磨损。该墓志对研究地方经济、地域划分、生活水平和民间信仰具有重要意义...
继今年4月23日在台北当代艺术馆揭幕后,“首届闽台大学生博物馆文创艺术设计大赛”11日再次在福建博物院启动。 至此,这项旨在推动博物馆行业与高校在文创产业领域深度融合的赛事,在闽台两地正式铺开。 “首届闽台大学生博物馆文创艺术设计大赛”以“中国梦·海峡情·文博缘”为主题,此前的4月23日,台湾地区赛事活动在台北当代艺术馆率先拉开帷幕,吸引来自海峡两岸10所高校的设计专家、学生参加。 ...
11日,第11个“文化遗产日”,响应本届遗产日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月”系列活动,让市民游客与金沙文化来一次“亲密接触”,感受身边的文化遗产。 6月11日,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成都市分公司主办,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中国邮政集团公司青羊区分公司承办的《中国文化遗产日》纪念邮票首发式当天上午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发行的“文化遗产日”纪念邮...
6月11日是第11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敦煌研究院通过“请进来”和“送出去”等多种途径来弘扬文化遗产敦煌石窟,希望世界文化遗产莫高窟等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从而使它们在未来得到更好地保护和传承。 敦煌研究院11日披露,今年“文化遗产日”前期,为了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社会教育功能,让敦煌石窟周边的中小学生享有、感受到敦煌石窟文化艺术的魅力,使中小学生们从小了解认...
今天上午,为期一周的“全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暨第四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在新疆吐鲁番博物馆启动。 伴着热闹的吐鲁番麦丽丝麦西来甫,“全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日暨第四届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周”活动拉开帷幕。活动中,吐鲁番市民和游客既欣赏到了吐鲁番本地的鼓吹乐演奏、现代那孜库姆,同时也领略了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哈萨克族、乌孜别克族、回族等少数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瑰宝。 ...
2015年7月,包括湖南永顺老司城遗址、湖北唐崖土司城遗址和贵州播州海龙屯土司遗址的“中国土司遗产”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图为海龙屯遗址“三十六步天梯”。 去年,中国“土司遗址”“打包”申遗成功,意味着中国世界遗产总数已达到48项,位列世界第二。成功列入“世遗”名录的文化遗产应如何保护开发?11日是文化遗产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考古专家王巍于近日接受中新网(微信公众号:cns...
近年来,我国文化遗产领域数字化应用发展迅猛,掀起了一股数字化的“浪潮”。技术究竟应该为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什么服务?我国遗产数字化面临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推动科技与文化遗产更好结合,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院长贺艳。 近年来,北京清城睿现数字科技研究院开展的圆明园数字复原工程、江西金溪古村落数字化重建等项目,在业界...
今天,中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浙江省文物局在今天的文化遗产日活动上,首次公布18项浙江省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利用优秀案例,比如杭州富义仓、宁波海曙督学行署、温州夏鼐故居等等。这些在城市发展中慢慢落伍的老建筑,如何保留时代印记又激活它们的使用价值,在新时代里活出新生命? 我们要说的主角就是这样的例子,它是省级文保单位,名为“清泰第二旅馆”,是杭州最早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