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青白瓷,又名影青、隐青、映青,是北宋时期景德镇窑的创新产品。由于它的釉色是介于青白之间,青中有白和白中显青,如浅湖色,故名。其胎质洁白细腻,釉色晶莹明澈,具有色质如玉的效果,同时它制作精细,造型优美,具有较高的工艺水平,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收藏。 景德镇是我国青白瓷的故乡,《陶录》中说:“景德镇,宋景德年间烧造,土白壤而埴,质薄腻,色滋润,真宗命进御,瓷器底书‘景德年间’四字,其器尤光致茂美,当...
明青花花鸟纹菱口盘 高4.5厘米,口径25.3厘米,足径13.7厘米。盘口呈菱花形,浅腹,坦底,圈足。此盘造型优美,形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器内壁为莲瓣形开光,开光内分别绘花、鸟、虫、蝶,内底绘了一幅由流云、山石、竹子、锦鸡组成的花鸟画,画面上一只美丽的锦鸡站立在山石上俯首啄食,给人一种深山幽谷、自得其乐的意境,率意真趣的画面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器外绘了两组枯枝雀鸟图。 此盘青花闪灰,...
帽筒乃中国瓷器中常见的一种,其形制单一而画意繁琐,也恰恰是诸多美丽的绘画,从而使这种造型单调的帽筒充满了活跃的情趣和生气。今介绍四件帽筒与大家共同欣赏。 图1:近代墨彩“暖春图”花鸟帽筒。作者石宇初模仿老师刘雨岑作品,他采用夸张手法以墨彩绘一鸟巢筑于合欢树间,巢中小鸟张口待哺,母雀口衔小虫而归。画家将禽鸟喂食的刹那情景,以惯用的工笔技法加以细腻生动的表现,使墨鸟绘制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无论...
笔者最近在合肥的一个古玩商店里,觅得一把长沙窑白釉绿彩横柄壶。 此壶高12厘米,直口短颈,翻层,上腹微鼓,下腹略收,瓜型,肩部饰管状长流和横柄;白釉,施釉到底,横柄上有绿彩。有趣的是横柄饰成两段两节竹子,加上竹柄上唯一的釉下绿彩,令人赏心悦目爱不释手。 店主也许看出了我的痴迷,故开价颇高,后经再三商议店家才有所让步。 回到苏州后,几位收藏的朋友看后都感觉东西古朴,沧桑里渗透出生趣...
笔者收藏有一件署有“陈国治作”篆书刻款的降龙罗汉白釉雕瓷笔筒(见图)。笔筒高15.5厘米,直径9.5厘米,通体白釉。作者以娴熟的刀法雕刻一挥舞禅杖的罗汉,正在降伏一盘旋在苍松上的巨龙。罗汉怒睁双眼,神态威严,怒不可遏。巨龙在云松中俯首贴耳,眉须下垂,利爪无力,尾部还在松枝上盘旋,而头部却低垂到罗汉脚下,好似刚刚还在云松中叱咤风云,而被罗汉顷刻降伏。整个画面采用高浅浮雕技法,特别是罗汉头部高浮雕显出...
从这只钧窑斗笠碗可以欣赏到著名的“雨过天青”的釉色,并从中看到一只紫蝶在晴空飞舞,使人进入庄子“蝴蝶梦”境,浮想联翩。 斗笠碗盛行于宋、金时代,敞口、斜腹、小底足,倒置像斗笠,其口径18.5厘米,足径4.3厘米,高约5厘米。手工拉坯成型,底厚往上渐薄,器壁有拉坯时形成的轮指痕,圈足旋痕明显,削足不过肩,足端平切,墙厚适中,内墙稍外斜。从此碗口沿小崩口可看到糯而灰色的胎质,圈足黄褐色杂有褐色斑...
哥窑是宋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之一。南宋时期,处州人章生一、章生二兄弟,在浙江龙泉各设一窑,烧造瓷器,生一之窑出品称哥窑,生二之窑出品称弟窑,弟窑也称龙泉窑。但哥窑窑址至今未发现,故是我国陶瓷史上的一大悬案。 哥窑以开片“金丝铁线”著称于世,所谓“金丝铁线”即黑色的大开片与黄色的小开片交错形成,纹片还有“鱼子纹”和“百圾碎”的俗称。釉色有粉青、灰青、月白、米黄诸色,由于胎骨为紫黑、铁...
“影青”一词,始于晚清,以后又称为“隐青”、“映青”、“印青”等。而通常被称为“影青”的,实际上就是宋代景德镇湖田窑烧制的青白瓷。青白瓷以其釉介于青白之间而冠名,说它是青瓷却青中显白,说它是白瓷却白中泛青。这种介于青瓷、白瓷之间的青白瓷,是宋代湖田窑独有的特色瓷。 宋代青白瓷除了具有胎白细腻、釉润如玉等特点外,还辅以刻花、篦点、篦划和印花及堆塑等装饰,增添了青白瓷的艺术感染力。而北宋时期的青...
蓝釉瓷器品种,始创于元代。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陶胎琉璃珠及唐三彩中的蓝釉器,都是属于钴蓝呈色,低温烧制;唐青花开始向高温烧制钴蓝器过渡;元代景德镇高温釉下青花工艺大放异彩,烧造出举世闻名的元青花,同时创烧了高温蓝釉新品种。清代康熙年间,又创烧了一种浅蓝色高温天蓝釉。一釉多色阶,不断改进配方,不断改进工艺,烧造出理想中的蓝釉,这都反映了人们对天蓝色的执着追求。 这件元代蓝釉杯(见图),细观之,有...
笔者最近在陈湖边的一户农家觅到一只良渚文化的葫芦型的黑陶壶(见图)。 该壶高16厘米,器型就是一个葫芦,品相完整。制作应当分三个过程,中间大的弧肚一层,壶口与小弧肚一层,底为一层,然后捏接成一体;盘口稍微外敞,内外底均是黑皮。给人古朴稳重的观感,如果插上一枝梅花一定让人浮想联翩。当然这仅仅是我的一种设想,我也从未给它以梅花或者说玫瑰;它能放在我的玻璃橱柜里本身就是一种完美,在我烦躁的时候端起...
宋定窑白釉刻花盘 高3厘米,口径18.5厘米,足径5.6厘米。敞口,口沿为葵口式,浅斜壁,折腹,矮圈足。内外满釉,口沿无釉,釉色白中泛黄,釉光温润。盘内刻折枝花,花纹线条柔和流畅,生动自然。胎体轻薄,迎光透影,光照下胎质呈淡红黄色,整体制作规范。 定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以生产白瓷为主,曾为宫廷烧制“贡瓷”。此盘采用覆烧工艺,口沿露胎无釉。纹饰典雅清新,刀法技艺娴熟,采用双线刀刻技法,...
耀州窑是宋代北方著名民窑,以烧造青釉瓷器最有特色,所施青釉大都光润,这是宋代药釉加工精细,烧出较好釉面的原因。此盘胎骨呈灰白色,质地坚致、紧密、均匀,胎釉结合良好,青釉熔融成玻璃相,与胎骨结合釉面的薄处略闪黄色,这就是俗称的“橄榄青”釉,是宋代耀州窑青釉瓷的典型特征。 北宋晚期,耀州窑盛行在盘、碗内印花装饰,纹样图案既规整又清晰,构图严谨,盘碗一般施满釉。这件“仕女出阁行列图”青瓷盘,当是宋...
说到天球罐,首先得简叙天球瓶的发轫:天球瓶创于明永乐,这一器型和西亚、中东一带的伊斯兰文化影响有着密切关系。明永乐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下西洋,其足迹远涉波斯湾、东非一带,不仅带回了烧造青花瓷的原料——“苏泥勃青”,同时也带回了一大笔出口瓷器订单。按订单的器型、纹饰要求,烧造出一批具有西亚风格而中国本土未有的瓷器器型、纹饰,比如水注、无档尊、花浇、卧壶、双耳扁瓶、抱月瓶、天球瓶等等。 自明宣德以...
有关“香瓷”的文献记载,曾见许之衡《饮流斋说瓷》所载:“香瓷最不易得,有土胎香者,有泥浆香者,有瓷胎香者,有各种香胎者,此人工之香也。然亦稀也之珍也……”又曰:“清初大画家、画坛一代宗师恽寿平有一香瓷碗,能于座间发出香气,故其斋名‘瓯香馆’即指此也,盖宋瓷胎制胎往往杂以香料,历年已久,异香喷溢最为珍罕之品”。由此可见,早在清朝初年尚有香瓷存世,曾被恽寿平收藏,后近三百五十年间则淹没于历史的烟尘之中...
建盏是古瓷明珠,是建窑的骄傲,是中国福建的骄傲。窑址创烧于晚唐五代时期,初期产品为青黄釉瓷器。入宋以后大量生产黑釉瓷器。无论从造型、品类,或是釉色、胎质等方面看,芦花坪窑址生产的黑釉碗在建窑各窑中都是较成熟的产品。该窑生产的油滴釉盏及带“供御”、“进盏”字样的产品都是名贵的瓷品,为世所珍。据无锡市博物馆原馆长顾文璧先生考证,建窑烧制“供御”、“进盏”的鼎盛期,“主要是北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