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2月28日,焦作市的文物工作者清理一座陶窑的烟道。 近日,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省焦作市段发现一处汉代陶窑作坊群遗址。从12月26日开始,焦作市文物工作队对陶窑作坊群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发掘了3座陶窑,出土大量汉代墙砖和部分陶片。据文物专家介绍,该陶窑作坊群遗址为汉代山阳城的生活用陶烧制场所,此次发现为研究两汉时期焦作地区制陶历史和制陶工艺提供了重要依据。新华社发(杨帆摄) 12月2...
属洪州窑系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1月24日,樟树市博物馆工作人员在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时,在昌傅镇太平村棲梧山发现了一处隋唐时期大型窑址群。经樟树市博物馆专家考证,该大型窑址群属洪州窑系列,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棲梧山大型窑址群位于樟树市昌傅镇太平村丰溪陈家组西南约600米处,南面靠水田,稍远处为蒙河,是一处理想的古代烧瓷场所。窑址群分布范围长约500米至600米、宽约50米,呈多...
在河北曲阳北镇村,已经清理出来的金代定窑窑炉也许应该用“壮观”来形容。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称:“窑炉总体长9.7米,保存十分完好。火塘深达2米,全部用规整的青砖砌建。周边的护窑墙用大石块砌建,厚的地方也近2米。外侧修得十分平整,涂抹的墙面就像抹了一层水泥。窑壁用各种窑业废弃物建成,显得厚实而坚固,使窑炉整体看上去十分经济耐用。” 窑炉深深...
玻璃釉。郭冰德等 图 窑址上堆积着不少瓷片。郭冰德等 图 连续几个月干旱,南安金淘镇毓南村跃进水库的水位下降了近8米,使得三座古窑址显山露水。泉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专家闻讯赶往现场查看。经考古鉴定,这些窑址为元代,主要烧制青瓷和青白瓷,器形以盘、碗等日用器皿居多。据悉,这是南安金淘首次发现古窑址,对进一步研究南安窑有重大的意义。 昨日上午,普查小组来到水库,只见这里依山傍水,...
玻璃釉。郭冰德等 图 窑址上堆积着不少瓷片。郭冰德等 图 连续几个月干旱,南安金淘镇毓南村跃进水库的水位下降了近8米,使得三座古窑址显山露水。泉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专家闻讯赶往现场查看。经考古鉴定,这些窑址为元代,主要烧制青瓷和青白瓷,器形以盘、碗等日用器皿居多。据悉,这是南安金淘首次发现古窑址,对进一步研究南安窑有重大的意义。 昨日上午,普查小组来到水库,只见这里依山傍水,盛产高岭土和...
连续几个月干旱,南安金淘镇毓南村跃进水库的水位下降了近8米,使得三座古窑址显山露水。泉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小组专家闻讯赶往现场查看。经考古鉴定,这些窑址为元代,主要烧制青瓷和青白瓷,器形以盘、碗等日用器皿居多。据悉,这是南安金淘首次发现古窑址,对进一步研究南安窑有重大的意义。 昨(3)日上午,普查小组来到水库,只见这里依山傍水,盛产高岭土和釉水等矿产资源,具备烧制青瓷的条件。在水库原储水处...
因天旱少雨,南安金淘镇毓南村跃进水库水位下降,水库旁边一宋元时期到明代的古窑址浮上水面,重见天日。经考古工作者鉴定,这应该是一个宋元时期到明代的古窑址。这也是金淘首次发现窑址。 宋元窑址藏身水库 近日,我市考古工作者在南安金淘镇毓南村跃进水库发现一个古代窑址。一段疑似窑基的土墙像龙脊一样延伸到水面,虽然经过数百年岁月的冲刷及数十年湖水的浸泡,但仍可看到它的雄姿。由于窑址有部分仍在水下,所以没有...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日前,从河北省曲阳定窑遗址考古发掘现场传来消息,发现了迄今最完好的定窑窑炉、最早的“尚食局”款碗,发现了印证定窑“唐代”起源说的唐代遗留。“发掘达到了预期目标,基本上各个时期的地层都有发现。”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秦大树教授高兴地说。 此次考古发掘是建国后国家文物部门对定窑遗址的第三次发掘。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
排水管道用了30多个废弃的酒罐子。高峰/摄 9日,南京大学文化与自然遗产研究所、宿迁市博物馆和宿城区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在对宿迁市区东大街汇金大厦建筑工地(原该市中医院旧址)经过40多天的考古勘探,发现了一处明末清初的古酿酒作坊遗址,现场除了发现砖筑墙基、土筑墙基外,还发现了酒坛、酒壶、酒杯、酒糟等与酒有关的器物。 宿迁中医院旧址地下 藏着一个酿酒作坊 据考古人员介绍,这次勘探总...
中新社德化八月二十四日电(林永传 张晴雯)记者二十四日从此间文物部门获悉,福建德化将正式对两年前发现的一处商周时期古窑址进行考古发掘,为福建闽江流域和晋江流域商周时期的文化探源,并有望揭开两岸史前人类文化的关系。 获知消息的美国毕士普博物馆人类学部主任、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焦天龙博士日前特意赶到德化县考察,并准备申请参与该古窑址的发掘研究。 两年前,德化县三班镇泗滨村的一位郑姓村民在...
2008年发现的宣州古窑址,日前被列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 据了解,该处古窑址位于宣州区古泉镇邵村凤头村民组南250米处,占地面积1395平方米,其形制为馒头窑,堆积层高约7米,在窑包东北下沿有一碎片堆积场,通过碎片可以确定此窑址的年代约为宋代至明代。窑中器形比较丰富,有执壶、小罐、钵、碗、双系罐、四系罐等,多数施有青釉,窑包整体保存较好,下层北部有部分挖掘痕迹。该遗址地貌属于皖南丘陵...
近日,余干县文物工作者在该县瑞洪镇发现一处明代古窑址。 该窑址位于瑞洪镇上湖和下湖之间,一直延伸到傅家塘,名叫曹家庄窑址,附近居民称为“阴窑”。该窑址的形制为馒头窑,高2米宽2米。在该窑附近,可见遗存砖块,规格长1尺2寸,宽4寸,厚2寸。质地青灰色,烧制精细。砖块端部印有“饶州府余干县提调”铭文。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十九年兴建南京城,仅烧砖一项,...
近日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宣城市文物部门在宣州区发现一处古窑址。该古窑址被国家文物部门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据悉,我省被列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重要新发现的文物点仅有三处,另两处是安徽休宁落石台石刻和安徽淮北口子窖酒厂建筑群。 宣城市此次发现的古窑址位于宣州区古泉镇邵村凤头村民组南250米处,占地面积1395平方米。该古窑址为馒头窑,堆积层高7米,在窑包东北下沿有一碎瓷片堆积场,常见...
记者昨日获悉,崇州文物管理所近期对崇州天福村窑址进行考古发掘,采集和出土大量陶器和窑具,并初步确认这个已发现22年的古窑址兴盛时期为初唐和盛唐时期,上限可能早到隋代。 据崇州文物管理所专家施全新介绍,从今年6月中旬开始,为配合崇州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北部崇州花果山生态观光旅游的开发利用工作,成都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崇州市文物管理所联合对窑址区域进行了考古调查。据了解,天福村窑址位于崇州市公议乡天福...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