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你还原二千多年前贵族奢靡生活 2014年12月26日至2015年3月15日,良渚博物院临时展厅将免费向公众开放由良渚博物院、湖南省博物馆共同承办的“马王堆汉墓:长沙国贵族生活特展”。 马王堆汉墓,是新中国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1972年,当考古人员打开这座古墓时,看到接踵而来的珍贵文物,幸福得都快晕了。 大约五年前,科研人员复原了墓中女尸的原貌,其中有一张面容端庄的,被认为“长得像李湘”,...
27日,主题为“五千年文明见证—敖汉红山文化专题展”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拉开帷幕,5000年前珍贵文物猪首龙形的玉制C型龙等120多件出土于中华文明重要源头红山文化的核心区—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的珍贵文物集中亮相,引千余名国内外爱好者前来参观。 公开资料显示,被喻为“中国第一龙”的猪首龙形的C型龙,最早发现于内蒙古赤峰,是红山文化的代表。红山文化因内蒙古赤峰市红山后遗址的发掘而得名,是中国东北...
作为全球范围内的文物流失大国,中国正在传统多边国际公约的惯例之外,以实践双边协定的形式,促进流失文物返还。中国国家文物局国际组织及港澳台处处长朱晔说,中国已经与18个国家签署了打击文物非法贩卖、促进文物返还的双边协定。 “1970年公约”的缺憾 作为最早开始的文物返还双边谈判,中美《对旧石器时代到唐末的归类考古材料以及至少250年以上的古迹雕塑和壁上艺术实施进口限制的谅解备忘录》于20...
据央视报道 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物证,“南海I号”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完整的宋代远洋贸易船。自去年11月全面发掘启动后,发掘出的金器、瓷器等不同材质的文物数量每天都在增加。 专家称,预计最终“南海I号”的船载文物总数在6万到8万件。央视今日14时将推出“南海I号”考古发掘提取直播特别节目,部分网络媒体也将全程同步直播。
印度文化部博物馆司司长迪帕克·阿希什·卡尔在上海博物馆“圣境印象——印度佛教艺术展”开幕式上接受《东方早报·艺术评论》专访时告诉记者:“我个人非常喜欢犍陀罗艺术风格,犍陀罗之后的佛陀形象出现了人形的表现形式,这在印度佛教艺术历史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流派。” 印度拥有佛教艺术品馆藏最丰富的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的91件(组)佛教艺术品,包括雕塑、漆器、银器、贝叶经和微型佛画等,日前正在上海博物馆二...
27日,首届中国收藏·鉴定·市场·拍卖高峰论坛在浙江杭州中赢生命方舟尊享馆举行,本次论坛策划者,浙江大学中国书画文物鉴定研究中心主任陈振濂认为,书画文物鉴定从金字塔尖上走下“神坛”,是民间收藏交易活动的价值保障,但目前鉴定收藏的行业秩序还欠规范,规范市场未来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随着艺术品交易热在国内逐渐升温,大师书画作品及古玩玉器动辄就能拍出上千万价格,经济利益驱使下的造假行为也随之猖獗起来...
青铜器的鉴定专家,一般是从铜器的造型、纹饰、铭文、地子、锈蚀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套鉴定的方法,它是经过长期的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这些经验传给了一些人,有很多的人学习了这些经验之后便用于鉴定。但也有一些人学了这些经验之后,专门研究仿真作假。历史上作伪者就大有人在,加之现在收藏又是热门,便形成了一支庞大的造假大军。 从文物修复的角度辨其真伪,一般情况下还是比较准确的。铜器的修复人员...
展览开幕式现场 中国文物网讯 (编辑 张艳)为配合国家外交大局,进一步增进中柬合作与交流,12月26日,由国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首都博物馆、北京华协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高棉的微笑——吴哥艺术特展》在北京首都博物馆开展。国家文物局副局长顾玉才,柬埔寨王国政府文化艺术部秘书长楚什•费欧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外办主任赵会民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首都博物馆馆长郭小凌主持。...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白頔)2014年,中国海外文物回流可谓大事不断,这其中当属国之重器皿方罍盖身合一回归故里最为人所称道。除此之外,今年2月份曾被多家媒体报道的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回国的消息,也引起社会舆论的广泛关注。时值中国文物网联合各大门户网站所举办的“2014年十大文物事件”评选活动即将正式拉开帷幕之际,中国文物网记者也就今年海外文物回流的相关问题,采访了中国圆明...
中国文物网讯(编辑 朱悦嘉)2014年9月,中国携手20多个国家的政府官员、学者、专家共同商榷文物保护与返还的法律与技术难题,讨论通过旨在促进文化财产保护与归还为主题的《关于保护和返还非法出境的被盗掘文化财产的敦煌宣言》,成为2014年年度“十大文物事件”中关注文物保护工作重要的提名事件之一。作为中国首次主导制定的文物返还领域国际性规则,中国正在增加自己的话语权,试图有效、稳妥地推进国际文物流通新...
砚台下空的地方放蜡烛。 清朝光绪年间的“保温饭盒” 古人用的“暖宝宝” 冬至之后,光临南京的寒流一波接一波。当我们还在为是否供暖争论时,不妨先走进博物馆,看看古人是如何过冬的。在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收藏的文物中,就有一批古代冬季用品:加热汤羹的温碗、后来演变为“烫壶”的手炉、可以加热的抄手砚……这些传世的老物件,展现了祖先抵御寒冷的智慧。 “墨汁加热器”:抄手端砚 ...
“颐和园珍宝展”现场。 嘉宾接受当地媒体采访。 据文化部网站消息,日前,由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和马来西亚博物馆局主办的“颐和园珍宝展”在吉隆坡国家博物馆隆重开幕。马来西亚旅游与文化部长纳兹里、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副主任周明及各界来宾300余人出席开幕式。 纳兹里部长致辞说,2014年是马中建交40周年,40年来两国在经济、外交、教育和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深。此次“颐和园珍宝展”的举办体现...
2014年全国文物局长会议25日在京举行。文化部副部长、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强调,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做好文物工作要有“开放”意识,利用社会资源吸引社会力量参与文物保护,“既要鼓励倡导对文物保护的无偿捐赠,又要允许社会资金在投入保护文物的同时,享有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和经营权。” 他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使命,我们要树立开放的理念和心态,携手打造开放型文物工作的新格局。 励小捷表示,首先要...
中溪村是新昌境内最偏僻的山村之一,因村中有一溪水流径,源头自虾脖尖出溪口,村座落在溪流中游,故名中溪。建村立基于北宋仁宗天圣年间(约公元1023),至今已近千年历史。 张家祠堂,俗称老祠堂,谱称“昭穆堂”,亦称“贻忠堂”是一座封闭式的祠堂建筑,位于巧英乡中溪村村中段,大约于十三世纪末(公元1280年)开建定基。清康熙戊子年(1708)宽建,并由二十五世孙士俊公书写主匾“昭穆堂”,清光绪二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