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9月21日,一条《最美野长城被砂浆抹平,700年历史的国宝面目全非》的帖子在网上引发关注。帖子中提到的长城,位于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因偏居野外、鲜有人迹而保有原始风貌,被誉为“中国最美野长城”。如今,经过一番修缮后,“最美野长城”的野性风貌已被硬化路面所取代。 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此次修缮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采用的是“专家制定的唯一方案”,...
小观众们在兴致勃勃地参观镇江营遗址代表性文物展。 北京晨报记者 李木易/摄 昨天,房山大石窝镇江营遗址出土的117件(组)代表性文物亮相周口店遗址博物馆。今年是房山镇江营遗址发掘30周年。镇江营遗址的发现,填补了北京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文化空白。 周口店发现的北京猿人,生活于距今70万年至20万年的旧石器时代,那么此后至商周时期这段漫长的岁月里,北京人生活在哪里呢?30年前,房山大石窝镇江...
昨天,房山大石窝镇江营遗址出土的117件(组)代表性文物亮相周口店遗址博物馆。现场专家表示,大量出土的陶器、石斧、小石片刮削器等器物,让我们了解到,早在一万年前,先民已经具备了相当先进的制器工艺。
甘肃省嘉峪关市峪泉镇中心小学距长城仅有500米,站在学校教学楼三层的屋顶,就能看到嘉峪关城楼和远处的祁连山。9月23日,孩子们在长城上听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宋新潮讲了一堂生动的长城公开课:长城有多长?明长城最西端为什么在嘉峪关选址?它为什么600多年屹立不倒? 而在长城的另一端,距嘉峪关2000多公里之外的辽宁省绥中县永安堡乡小河口村,一段原本默默无闻的长城,最近却受到全国乃至世界关注。因为一项...
9月22日,“首届中国·四平满族文化论坛”在吉林省四平市隆重闭幕。本次论坛取得了圆满成功,可谓是一次“挖掘满族文化,整合文化资源,繁荣特色经济,推动社会进步”的盛会。 本届论坛9月20日上午在吉平宾馆会议中心隆重开幕,由吉林省旅游局、中共四平市委、四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民盟吉林省委、北京市海淀区政协、天津市河东区政协、四平市政协共同承办。 首届论坛邀请了来自北京、天津、河北、...
日前,《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下称《办法》)已通过江门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将于10月1日起施行。《办法》确定了江门市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范围,明确了保护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以及各级政府和部门的职责;同时还规定了遗产所在地应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并规定保护资金来源。 《办法》所指的江门海上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是指“海上丝绸之路·江门史迹”相关文化遗产,包括上川贸易岛(...
“精美、漂亮,这里值得世界上每个人来旅游!”今(22)日,参加2016年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重庆香山旅游峰会的中外嘉宾又走进大足石刻,感受世界文化遗产的魅力。 “这是苦行僧,你们看他只有一只耳朵、一只眼睛、一只手……” 上午,嘉宾一行走进了大足石刻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宝顶山石刻参观。 一路上嘉宾们认真聆听崖壁上每尊造像背后的故事,或惊叹于精美的雕刻技艺,或赞叹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
新证据显示,世界范围内黍(Panicum miliaceum)和粟(Setaria italica)两种小米都起源于中国北部,后对外传播,在史前时期便已到达欧洲和印度。 20日,考古专家在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举办的第三届世界小米起源与发展会议上指出,这一史前考古实证将有助于厘清中华文明农业起源和传承发展的路径。 本世纪初,敖汉旗境内的兴隆沟遗址发掘出距今约8000年的粟和黍碳化颗...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日前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介绍,中国政府将援助尼泊尔修复在地震中受损的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项目将于今年12月启动。 在去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后,中国政府组织专业力量第一时间赴尼泊尔,了解尼泊尔方面关于震后重建援助项目的建设规划和具体诉求,确定加德满都杜巴广场九层神庙修复项目纳入中国援助尼泊尔的震后重建援助总体规划。
近日,有网友爆料称,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在修缮后被“抹平”,完全看不出长城的样子,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对北京青年报记者称,他们是在用白灰“对长城进行修葺”,该修缮项目每一步都经过审批,“合理合法”。长城专家表示,看到小河口长城被修得“面目全非”很心痛,但长城该如何修缮,至今仍没有统一标准。(9月22日《北京青年报》)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
有网友发帖称辽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被人用砂浆抹平。国家文物局表示,已派员赶赴现场核查评估,具体了解相关维修方案的审批落实情况及施工质量等问题,调查评估结果将及时公布。一经查实,决不护短,决不姑息纵容。
不可移动文物(古迹、史迹、文化古迹、历史遗迹等),是先民在历史、文化、建筑、艺术上的具体遗产或遗址,是活生生的文物史料。然而相对于被小心翼翼转移进博物馆的文物宝贝们来说,不可移动文物的生存情况可谓举步维艰。最近一段时间,不可移动文物毁坏的消息堪称不绝于耳。7月,河北清东陵被盗;8月,哈尔滨刘亚楼上将故居被强拆;前几天,“莫兰蒂”台风一波带走了三座国宝级廊桥。这两天,辽宁绥中县700年历史的野长城被...
日前,国家文物局专家组通过福建土楼永定景区洪坑土楼群评审,该土楼群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列入国家“文物消防安全百项工程”的项目。 据介绍,文物消防安全百项工程是由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组织开展的针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古建筑实施的消防安全规划、建设的规范性工程,旨在通过编制消防安全规划及设施设备建设,全面提升古建筑抗击火灾等风险的能力。
近日,一则“最美野长城被抹成水泥地”的消息引发热议。照片显示,有700年历史的国家级文保单位,被誉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绥中小河口长城,有一段一两公里的城墙与地面被抹平,起伏的墙垛与野性风貌被硬化路面所取代。 从照片看,这段野长城已被“抹平”,原先起伏的垛口墙和青砖地面彻底不见了。这不禁让想问修缮单位:你这是在修缮长城,还是修建游步道?在这上面都可以跑步了! 照理说,进行文物修...
既不任旧如旧,坐视它们雨打风吹去;也避免改旧换新,做“自毁长城”的傻事,这样才能让文物自在地呼吸 给长城贴瓷砖,给黄河加栏杆,给珠峰修电梯,常用来形容不伦不类的闹剧。没想到,这令人痛心的一幕真的发生了。日前有媒体报道,曾被民间称为“最美野长城”的辽宁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在修缮后被“抹平”,变成一堵蜿蜒的“白灰墙”。当地文物保护部门称,该修缮项目每一步都经过审批,“合理合法”。国家文物局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