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蓬莱水城南城墙复建工程中,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发现5处宋朝遗迹和瓷器、铜钱等文物,从而以实物证实蓬莱水城城墙兴建于宋朝的历史记载。
我国发现的新鸟类化石――郑氏始孔子鸟 据美国《国家地理》报道,中英科学家2005-2006年在河北丰宁县的一处湖边林地考察时发现一件属于恐龙时代的新鸟类化石,科学家表示这是最古老的发现之一。此新鸟类被命名为郑氏始孔子鸟(Eoconfuciusornis zhengi),它是孔子鸟类已知最原始的代表,距今约1.31亿年,仅仅落后于生活在侏罗纪时期的1.5亿年的始祖鸟(Archaeopteryx)。...
坑口桥韩当权 杨公墓韩当权 苍南桥墩水库日前正在改造修建,不想,有关部门发现水库底竟“藏”着一座明代杨氏始祖墓、两座清代桥梁和一条总长约2公里的古道。 据苍南县文物普查队考证,库底的古墓葬是明代杨氏始祖墓,至今已有360多年历史,墓葬已没于黄泥中,但其墓碑和墓道碑均保持完整,墓碑上刻有“明杨公墓”4个字。古墓四周摆放着花篮、香烛等后人...
在焦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田野调查的过程中,焦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市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在马村区演马街道办事处耿村调查时,发现一块有确切纪年的元代“延祐元年(1314年)”供床石刻。这是自2007年10月开始全市进行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以来,新发现的又一件有较高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的元代石刻。 焦作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市区文物普查工作队,先后对马村区演马办事处所辖...
记者近日从湖北省文物局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工作人员在南漳县三个镇一次性发现300多个文物点,其中绝大部分是清代和民国的文物。 2007年10月以来,湖北省文物部门在襄樊市南漳县板桥镇率先进行文物普查的田野调查工作。襄樊市文物普查办公室副主任叶植介绍说,迄今为止,他们在南漳南部的板桥镇、东巩镇和巡检镇,共发现300多个文物点,其中27处已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反映清代乡土风貌的碉堡...
一座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典型的明代古祠堂(上图),近日在我市文物普查中浮出水面。这座祠堂占地约1100平方米,完整保留历代破损、修缮痕迹,成为当地农村社会耕读文化的“读本”。 这座明代郑氏祠堂坐西北朝东南,位于永嘉县五氵束鸟乡岭根村野外。据永嘉县文物普查队介绍,该祠堂建筑体量大,沿中轴线依次由前天井、山门、戏台、天井、左右厢房、正厅构成,为合院式木构建筑。其中,叠檐式悬山顶...
记者从陕西文物部门获悉,此间文物专家在位于陕西省东部的潼关县“十二连城”一烽火台旁发现了汉代建筑遗迹,这一重要发现使该遗址多年悬而未决的年代定性有望获得解决。 潼关为中国古代著名的关隘之一,位于秦、晋、豫三省交界的黄河三角地带,素有“鸡鸣闻三省”的交通要冲之称。 陕西省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专家组日前到潼关县野外调查时,在距离R...
陕西省文物部门日前在富县羊泉镇八合村发现一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聚落遗址。 据了解,此次发现的聚落遗址位于八合村梁上,地处台塬,分布范围十分广阔。遗迹遗物内涵丰富,器型多样,包括钵、罐、盆、瓮、尖底瓶等,以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为主,夹砂灰陶次之,泥质灰陶较少,纹饰以绳纹为主,素面次之,线纹、蓝纹较少。纹样漂亮的彩陶引人注目,彩陶均为黑彩,纹样有勾叶、圆点、宽带等。 这个遗址的发现,对于研...
河北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4月25日顺利完成了河北省首站———邯郸站的文物普查的任务,在邯郸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共计3465处。昨天晚上,我省文物普查队人员已开赴承德进行普查。 昨日,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此次普查工作队由我省60余名业务骨干组成。由于邯郸实地文物遗存极其丰富,文物新发现超出预期,故原定于2007年年底前完成的工作,延迟至今年4月完成。 据了解,此次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极大,内...
自开展野外普查工作以来,桐庐县文物普查队陆续发现了一批明代名人墓葬。 俞谏,富春江镇俞赵村人。据调查,墓在文革中被毁,一些石像生、石板等构件被埋于地下。墓地现已改为菜园。此次调查发现了俞谏的墓志铭。据民国《桐庐县志》记载:俞谏(?—1524),字良佐,孝泉乡人,少颖异,气宇宏敞,幼学于杨邃庵之门,登弘治三年(1490)进士,授山东长清知县,后历任南京监察御史、右佥都御史、右都御史;世宗即位,召谏...
据报道5月4日上午,淮安金湖县塔集镇种兔场在挖掘鱼塘时挖出一座古汉墓。 该墓属于东汉时期的一座民间古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棺木已全部腐烂,从墓穴中挖掘出部分陶制品和部分陶制残片,并追回了被群众拿走的文物。目前完好的主要有一个陶制砚台、一个陶制水盂和一个陶罐,对于研究被称为“尧帝故里”的塔集古文化特别是汉代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巩义市近日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一处大型清代建筑群——海上桥古建筑群。 巩义市文物管理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前天,工作人员在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海上桥古建筑群。该建筑群位于巩义市大峪沟镇海上桥村,古建筑群坐北向南,其东北有青堆山,南临季节性河道,地形呈环月状,总占地面积22400平方米。现存清、民国建筑20余处,共有窑洞75孔,楼房42幢80余间,古井一口。其建筑综合了北方四合院的建筑特点,色调古朴,...
一座保存完好、建筑风格典型的明代古祠堂(上图),近日在我市文物普查中浮出水面。这座祠堂占地约1100平方米,完整保留历代破损、修缮痕迹,成为当地农村社会耕读文化的“读本”。 这座明代郑氏祠堂坐西北朝东南,位于永嘉县五漱乡岭根村野外。据永嘉县文物普查队介绍,该祠堂建筑体量大,沿中轴线依次由前天井、山门、戏台、天井、左右厢房、正厅构成,为合院式木构建筑。其中,叠檐式悬山顶,木...
4月初,镇海区文物普查队与镇海区九龙湖镇文物普查小组在该区九龙湖镇万丈山南侧的山坡上,发现距今已有1700余年的西晋墓葬群。 这些古墓多为复合式埋藏在底层的古墓,上层复土之上为晋以后的墓葬。表面层的晚期墓葬几乎全被盗挖,而埋藏在底层的早期墓葬也多数早年被盗掘。此次暴露在该区九龙湖镇万丈山南侧山坡上的左右两座西晋古墓葬,前后都有2个盗洞,甬道盗洞宽度达1米左右,墓室盗洞60公分左右。经初步勘察,甬...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