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紧身T恤、牛仔裤、小平头,眼前的张珮琛,身型健美装扮时尚,让人很难将他和青铜修复专家的身份联系在一起。看到他,有人也许会惊诧:与那些历经千年的文物打交道的,竟然不是皓首穷经、白发满头的老先生? 事实上,上海博物馆的青铜修复团队,几乎个个都是这样。走近这个群体,你会发现他们的欢喜和烦恼与大多数都市青年一样:他们爱好运动、假期会约上亲朋好友旅行;只是当他们投入“修复”工作时,才会显出与众不同:为了每...
近日,市民王先生拨打本报热线电话称,他途经中华路与安阳西北绕城高速交叉口附近时,发现有工作人员正在进行挖掘工作,据了解,疑似商代墓葬群,并且有青铜器出土。4月23日9时30分,记者驱车前往现场进行调查采访。 现场: 道路施工时发现 三个考古挖掘坑一字排开 10时许,记者到达现场。挖掘项目位于安阳县柏庄镇(具体位置在中华路与西北绕城高速施工项目交叉口的东侧)。大片土地被黑色的网纱覆盖,三个已...
【摘要】辽宁省苗圃墓地M20中出土有一枚铜带钩,该带钩钩面施有臂挎青龙、白虎的蚩尤纹;钩钮模铸蟾蜍纹。通过对比其他地区出土的蚩尤纹铜带钩,并结合相关画像石、铜镜等实物资料,佐以相关文献记载,该枚带钩表达的主题思想应为辟兵避邪与升仙得道。 【关键词】汉代 铜带钩 蚩尤纹 青龙白虎纹 蟾蜍纹 【机构】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来源】《东北史地》2016年02期
据外媒报道,近日,西班牙工人在该国南部维修地下管道时发现了19个古罗马土罐,里面有超过600公斤的公元4世纪的铜币。 报道称,考古学家认为,这些古币可能是西班牙或者是世界上唯一还保存完好的公元4世纪的罗马古币。 据悉,硬币的正面印有当时的古罗马皇帝,而背面则是罗马预言。 研究人员表示,从来没有发现过数量如此巨大的古币,对考古学来说将会是一笔非常丰富的财富。 事实上,根据考古学家的认定,这些...
簠、簋,是古代祭祀和宴飨时盛放黍、稷、稻、粱等饭食的青铜器具,它与酒器同样重要。器内盛放着热腾腾的饭食,故以簠、簋铸盖保温。这种器具只在祭祀或隆重宴庆时才使用,属于礼器。《周礼·舍人》:“凡祭祀共(供)簠簋,实之陈之。”《礼记·乐记》:“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礼之器也。”借指酒食、筵席。如今,在西周至春秋战国墓内,发掘出土的簠簋数量不少,足见当时盛行这套礼制;作为随葬器物,则表明墓主人的身份。 河...
中国的青铜剑最早出现于公元前15世纪的早商时期,最初为短剑,长度在二三十厘米左右。对其起源有多种推测,有学者认为是脱胎于铜矛头,也有观点把早期青铜剑中的重要种类——青铜匕首认作是青铜短刀的继承者。但目前比较明确的是,大约到了公元前5世纪左右的春秋晚期,吴越地区在青铜剑的铸造方面已经相当成熟,再加上中原的主要作战方式从车战转为步战,就推动了中国青铜剑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涌现了一批传世名剑。 这把收藏...
甘肃省泾川县日前出土一件保存完好的元代铜鼎,铜鼎纹饰融合了儒、释、道三种文化符号。 泾川县博物馆馆长魏海峰介绍,近日泾川城关镇共池村村民史福林在重建旧宅时发现了这件铜鼎,“该铜鼎保存基本完好,品相较佳,是一次重要文物发现。根据鼎口上沿的铭文记载,其造于元代辛卯年(公元1291年),系泾川水泉禅寺法堂内用品。” “公元1289年,元世祖忽必烈曾用八思巴文敕赐水泉禅寺,要求佛教徒、道教徒等信众和谐...
出土的铜鼎 4月25日,记者从平凉市泾川县获悉,泾川县文物部门根据基层文保员提供的信息,通过广泛调查摸排及上门教育动员,于日前在城关镇共池村农户史某家收回了一组元代铜器。 据悉,这组铜器是史某在旧宅重建时于地坑内的两个塌陷窑洞间隔区发现的。文保员得知后,向泾川县文物部门提供了相关信息。4月20日,平凉市与泾川县考古工作者将这组元代铜器收回,并对这组出土文物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根据考古工作者的考古...
4月24日,工作人员展示河南博物院的“镇院之宝”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青铜鼎(国家一级文物)。 今天,随着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开外箱,武曌金简、楚国宰相的礼器——“王子午”青铜鼎、汝官窑天青釉瓷瓶三件国宝在长沙展露真容。4月28日-8月14日,“天地之中——河南文物珍品展”将在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同时光临的还有300余件河南国宝。 本次展览由湖南省博物馆联袂河南博物院...
记者21日从海南省博物馆获悉,由海南省博物馆和湖南省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酌彼金罍——皿方罍与湖南出土青铜器精粹展”,将于4月29日在海南省博物馆开展,展品包括皿方罍在内的57件湖南出土的文物珍品。 皿方罍全称“皿天全方罍”,通高88厘米,重51.5千克,为目前所见商周青铜罍中体量最大的一件器物,整器集圆雕、浮雕、线雕于一身,造型庄重高峻,展现了青铜器鼎盛时期的高超技艺,被誉为“方罍之王”。 海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酿酒的国家之一,自从发明了酒,随之而来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酒具便应运而生了。酒器有着相当广泛的社会功能,除了用于存贮、温煮、饮用等功能之外,还起到了作为一种礼器的社会功能。它成为衡量社会地位和等级制度的载体。随着酒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在学会利用粮食酿造酒的同时,各种盛酒的器物也就随之开始了制作与发展。 这件出土于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溪南村的唐代三足铜盉...
邓共盉 盉,古代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即用水来调和酒味的浓淡,如同现今的鸡尾酒。商朝贵族饮酒之风颇为盛行,所以商代青铜酒器盛行,并往往举行隆重的仪式,祭祀时也是礼器,所以商代酒器十分发达。公元前1046年,武王伐商后,周人认为商的亡国是由于统治者溺在酒中,所以周代禁酒。 盉的形状较多,一般为侈口,深腹,有盖,颈、腹间前有一斜置的流,后有鋬,下有三足或四足,盖和鋬之间有链相连接。青...
公元564年,北周与北齐的邙山之战,一位将军一战成名,他就是名扬千古的兰陵王。据说他相貌俊俏,可是在狼烟烽火的战场上,谁会惧怕一位“貌美如花”的将军?为此,兰陵王每次征战必会戴上一副面目狰狞的面具,以震慑敌军。今天,为大家“寻找”到的这件宝物是一件西周时期(距今2700多年)的铜面具,现保存在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看到它的那一瞬间,或许你会想,这是谁的面具?难道山西也有个“兰陵王”? 这件铜面具高1...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寿县在修筑城关南门外公路时出土一件青铜弩机,出土资料不详。该弩机郭长12厘米、宽3.4厘米,望山高5厘米、牙长6厘米、重1000克。在郭面右下角竖书铭文三行,共31字。 1994年由国家文物局专家鉴定组定为二级藏品,现藏于安徽省皖西博物馆。现将笔者对这件弩机的肤浅认识和疑问整理成文,为研究者提供方便。 铭文第1字不清,仅能见其末笔为一横,第二字“始”清晰。联系后文判断...
可以这样说,由于历史的偏见和考古资料的缺乏,唐以后的铜镜并没有得到深入研究。宋代铜镜就属于这类情况。例如宋代铜镜的类型和分期,宋代铜镜的特点以及它与其他时代铜镜的关系,特别是宋金铜镜、宋明铜镜的异同都没有很好研究。因此将宋镜研究得深入一些会有助于宋以后其他时代铜镜研究。 一、宋镜类型 根据已经发表的资料,可以分为花卉镜、龙纹镜、禽鸟纹镜、神仙人物故事镜、八卦镜、商标铭文镜、吉祥铭文镜、素镜等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