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沈家山工地考古又有新发现,汉墓和宋墓先后重见天日,考古人员发掘出不少“宝贝”,宋墓保存较完好,须弥座有精美花纹。 昨天上午,考古人员发掘了一座保存比较完好的汉墓,从棺材内和足厢里清理出常见的汉代随葬品,如陶器、漆器、佩剑、铜钱,以及耳塞、鼻塞等。下午又有一座保存比较好的墓葬被考古人员从泥土中清理出来,制作非常精美的须弥座上鲜艳的朱红色油漆还保留着,特别是上面还有黄色...
温岭新河镇新近发现一块南宋时代墓志铭,墓主人是南宋的戴钟。经过初步查考,戴钟即江湖派爱国诗人戴复古堂叔。墓志铭题目为《有宋校尉戴公幽堂记》,记载了南宋“输粟补官”制度。这块墓志铭的发现,对于考订南塘戴氏世系、考证戴复古家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家住温岭市新河镇的颜夏明先生最近致电笔者,说他发现了一块南宋时代墓志铭,墓主姓戴,不知与南宋江湖派诗人戴复古有无关系。9月1...
出土黑釉灯盏、影青瓷碗4件 肥西县高刘镇发现一北宋古墓群,昨天,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清理出5座墓葬,出土黑釉灯盏、影青瓷碗等文物4件。 据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副所长张永新介绍,6月26日下午,他们接到肥西县110的电话,说肥西高刘镇王拐村在进行土地置换中,挖掘机在对一片原本是宅基地的土地上整土时,发现几处古墓葬。考古人员初步确认,这是一古墓群。 昨天,考古人员在该处发现古墓葬8座。张永新告诉...
5月17日下午,襄樊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对壁画进行最后修补。经过1年多的努力,襄樊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于当天全面完成对出土的南宋墓葬彩绘壁画的保护性修复工作。目前,6.12平方米的9块壁画全部露出真容。据介绍,这些墓葬壁画以宋代生活情景为绘画题材,在国内十分罕见。新华社发(安富斌摄) 5月17日下午,襄樊市博物馆文物修复专家对壁画进行最后修补。新华社发(安富斌摄) 5月17日下...
据悉,文物修复专家下一步将展开壁画修复工作。2007年6月,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襄城檀溪城中村改造工程工地发现5座唐、宋墓葬和1座窑址,在其中一座南宋时期墓葬中发现壁画。新华社发(安富斌 摄)
铜梁超大宋墓群的一处 铜梁县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超大规模宋墓群——整座山上重重叠叠全是坟墓,保守估计在500座以上。专家认为,墓群所处地估计系当时的公墓区。 该墓群位于铜梁县城南郊一片果园内,当地群众称其“观山坡”,平时鲜有人至。记者在现场看到,在方圆三四百平方米的一片斜坡上,可以看到一排一排由条石砌成的墓穴口,有单体墓,也有合葬墓,一些较大墓穴的门口条石长达3米、高...
昨日,绵竹市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先后在绵竹市2个地点的3个宋墓中挖掘出宋代的谷仓罐、陶制酒杯、开元通宝铜钱等一批文物。 在土门镇梵高村8组村民修建地震后的永久性住房时,在离地面近一米的地下发现了两个相邻20米左右的宋墓,从中挖出了高、低双谷仓耳罐两对、4个和6个陶质酒杯和几枚宋代开元年间的铜钱。接着,他们又在紫岩小学的操场处施工教学楼的地基处,在离表土2米多深的沙砾土下,发掘出一青砖砌筑的国字形南...
漯河市召陵区许庄村,是东汉古文字学家、经学家许慎的故里和埋葬地。近日,考古人员在“文宗字祖”陵园旁300米处,发掘出了一宋代大型古墓(如图),但遗憾的是墓中随葬物品已遭偷盗。据文物部门考古人员介绍,从这座古墓的规模看,墓主是有一定身份的人,为何葬在许慎墓旁值得研究。
北宋墓葬在潜江地区首次被发现。截至昨日,潜江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已在浩口镇陈家岗发掘出3座宋代土坑竖穴单棺墓,并出土10余件釉陶罐、瓷碗、瓷盏、瓷盘、玉耳环、银钗等珍贵文物。 据介绍,今年夏天,为配合汉宜铁路工程建设,潜江博物馆文物考古工作人员,在该市陈家岗开始进行文物勘探发掘,首次发现了北宋墓葬。 经考古工作人员研究,发掘出的墓葬和文物下葬年代,约在北宋晚期,距今约有900多年历史。从其规格来看...
古墓发掘现场。 昨天,在龙游县高仙唐村发现的3座古墓发掘工作结束。专家初步推断该古墓为北宋时期墓葬。 古墓发掘现场。 9月中旬,高仙唐村民在平整土地过程中发现了3座古墓,立刻向龙游县文广新局报告。省考古专家对现场发掘出土的文物、古墓的建造方式及所用石料造型等特征的考证,初步推断该古墓为距今约1000年左右的北宋时期墓葬,且全部为石墓。 古墓中发掘出的一对金蟋蟀。 据考古现场查...
被列入2002年全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泸县宋墓石刻日前再次爆出消息:主持国家文化部艺术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四川南部南宋墓葬群石刻艺术研究”项目的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张春新教授日前发表论文宣称,在泸县青龙镇3号宋墓石刻中,发现了“中国最早的火箭兵”形象。如果这一发现得到证实,中国火兵器实物形象的记载将提前20...
福州考古队长林果十二日风尘仆仆从福州罗汉山考古现场回来后对记者说,在福州罗汉山考古时,发现其中的一组墓葬群的型制为宋代墓葬群。 林果介绍说,两年前,考古部门在罗汉山隧道进、出口处发现大量印纹陶片、素面陶片,年代约为商周时期,于是认定此处为商周遗址。 考古队员十分意外的是,在发掘中,确实发现了大量商周时期的陶片。然而这些陶片都是混杂在宋代、清代以及现代的文化层中。 考古队员还意外地发现了一处非...
昨日,鄂州市郭家垴古墓群又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其中两块墓志铭详细记载了一名宋代邵姓高官的生平,这名高官的名字在现在的邵氏家谱上还可以查到,实属罕见。 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宋墓由青砖砌成,死者部分骨架仍保存完好。骨架旁边,有一件象征主人身份的银腰带。棺木涂红漆。墓穴还出土大中小三个瓷碗,保存完整。 墓中发现大小两块墓志铭。大墓志铭长90厘米,宽50厘米,刻有大约1000个文字,清晰可辨。考古人员介...
在商周遗址上考古,却挖出了宋朝的墓葬区。日前,考古人员在福州罗汉山考古时,发现了这些奇怪的现象。而其中的一组墓葬群的型制为福州考古界首见,可能将对福州考古的学术研究上带来一片新天地。目前对于这组墓葬群的具体年代是北宋还是南宋,专家们还存在争议。 商周遗址挖出宋代墓葬 福州罗汉山位于火车站附近,两年前,考古部门在罗汉山区域的罗汉山隧道进、出口处发现大量印纹陶片、素面陶片,年代约为商周时期。于是...
金丝楠木棺木保存完好,油漆色彩鲜艳 出土的金耳环 十二月五日,金坛市文管会博物馆工作人员对花山盛天农业生态园内发现的宋代古墓进行了抢救性挖掘,共出土镏金银荷包、金耳环、锡皿器和部分陶器。 据考古人员称:这是宋代典型的砖石圈顶墓葬,为夫妻墓,右侧为一女性单棺,墓室为3.05×1.09米,左侧为男性套棺,墓室为3.35×1.7米。从挖掘现场看,金丝楠木棺材保存完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