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兰渝铁路南充段施工现场,发现一处迄今为止结构最为完整的宋墓,经过近半个月的发掘,5座墓室已于昨日基本清理完毕。南充拟将其中3号或5号墓整体搬迁,作为研究宋墓的“标本”。 铁路隧道口施工挖掘机“拱”开墓道 精美完整的古墓 从南充城区驱车40分钟,再沿着有些泥泞的工地施工道路步行半个多小时,华西都市报记者昨日到达了顺庆区潆溪镇青龙山村曹家...
现在的辽宁省博物馆坐落于市府广场附近,不过,随着沈阳城市中心的南移,它将和省图书馆、省档案馆、省科技馆、图书城等一起落户浑南。“可以初步确定这次省博物馆的搬迁是整体搬迁,包括办公区和展馆。这样的搬迁方式将有利于省博物馆在浑南新城得到更大的发展。 ”昨日,沈阳市浑南新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即将新建的省博物馆位于现在的青堆子地区,即未来的行政中心旁。...
近日,重庆市文物局组织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大学建筑有关专家对该市重要革命遗址巴南区三三•一革命烈士李远蓉墓搬迁工程通过综合验收。 三三•一革命烈士李远蓉墓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泉风景区内,2000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址位于南泉景区危旧房拆迁区内,2009年周边房屋拆迁后,地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存在不安全隐患。2009年李远蓉墓搬迁工程纳入重庆市委三届五次全委会决定工...
近日,延安市志丹县一座金代砖室壁画墓经过整体加固、打包,成功搬迁至该县博物馆。 这座金代古墓于今年1月21日在该县延(安)志(丹)吴(起)高速公路施工现场被发现。随后,志丹县及时向省市文物部门上报了有关情况。经过有关部门勘查,决定将古墓整体打包搬迁。据省文物研究院专家介绍,古墓搬迁首先要固定墓室内部,然后在墓室外部浇灌石膏加固,利用钢骨框架将其调离原地。这次成功搬迁在陕北是首次,为以后的砖室壁...
第1页: 第2页: 10月1日,举世瞩目的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将盛大开园,针对市民、特别是网友的各种疑问,大明宫保护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一一解答。 1问:为什么要建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 答:大明宫遗址是周秦汉唐四大遗址之一,是盛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宫殿遗址,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是我国“十一五”大遗址保护的重点工程,是“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来,随着西安...
洛阳一农民在搬迁挖地时,发现宋代壁画墓穴,经考古发现并出土了“二十四孝图”。昨日,记者从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得知:此次发现的壁画墓将整体搬迁至古代艺术博物馆,进行保护展示。 ●土陵迁坟 “二十四孝图”现身 据了解,6月下旬,洛阳宜阳县韩城镇仁厚村的一户村民,在给村北的土陵迁坟时,无意中把旁边的土墙捅出了一个洞。“咦?这土墙壁上咋还有图...
2009年11月3日本报曾报道《杭州张小泉剪刀厂不宜拆迁》,如今杭州张小泉剪刀厂的搬迁已进入倒计时。7月4日,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城市规划专家、杭州市政协常委等6位专家在杭州张小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专家研讨会上联合呼吁:中华老字号张小泉剪刀厂不宜搬迁。 张小泉剪刀厂的前身是明万历年间落户,并创设于杭州大井巷的张大隆剪刀铺,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1956年,国家拨款40万元,地方自筹20万...
6月15日,磁县宋代壁画墓葬整体搬迁至地面。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记者朱峰)河北邯郸市磁县一座宋代砖室壁画墓葬整体搬迁工作日前完成,这是河北省首例同类砖室壁画墓整体搬迁工程,目的是给“南水北调”工程让路。 位于磁县南来村村西的这座宋墓重约35吨,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主为一名40余岁的女性,墓内七幅壁画记录了墓主当时的居家生活。该墓是2006年河北省文物保护...
依石傍水的五棵树村,被一纸拆迁公告打破了以往的平静。 五棵树村的村民没想到,他们的命运,竟和“世界遗产”几个字联系得如此紧密。 这个古老的自然村落,是石林景区内唯一的村子,拥有1000多村民,大多是撒尼人(彝族的一个分支)。2007年6月27日,“中国南方喀斯特”项目终于在第31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上通过,贵州的荔波、重庆的武隆和石林一同&ldqu...
6月18日,河北省文物局局长张立方、文物保护处处长刘志敏、副处长张文瑞等一行赴邯郸磁县,视察了由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承担的宋代壁画墓整体搬迁保护工程。邯郸市文物局局长王兴、磁县文体局副局长赵学锋等陪同,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任亚珊就壁画墓整体搬迁工作做了汇报。磁县宋代壁画墓是2006年配合南水北调工程发现的,墓壁皆有彩绘壁画,内容以宴饮为主,生动描绘了墓主人生前的奢华生活,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因壁...
6月15日,磁县宋代壁画墓葬整体搬迁至地面。新华社发 据新华社电 河北邯郸市磁县一座宋代砖室壁画墓葬整体搬迁工作日前完成,这是河北省首例同类砖室壁画墓整体搬迁工程,目的是给“南水北调”工程让路。 位于磁县南来村村西的这座宋墓重约35吨,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主为一名40余岁的女性,墓内七幅壁画记录了墓主当时的居家生活。该墓是2006年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考古队在磁县南来村村西的“南水北...
本报邯郸16日电昨日,磁县宋代壁画墓葬整体搬迁工作顺利完成,此为我省首例同类砖室壁画墓整体搬迁工程,工程由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考古队完成。 昨日上午8时30分,记者在搬迁现场看到,考古人员用石膏等材料在墓穴外围做了一层防护,在墓穴东北角处搭置有一个平台,平台上放置了4根铁轨作为底座,墓穴整体吊出地面后将放置其上。深坑中的墓室下方已被整体架起,墓室成为一个可以移动的整体。考古发掘前期为了防止墓穴进水...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6月15日,位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南来村村西的宋代砖室壁画墓被成功整体搬迁至地面。该墓重约35吨,由墓道、甬道、墓室三部分组成,墓主为一名四十余岁的女性,七幅壁画记录了墓主当时的居家生活,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研究价值。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