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彩陶真伪的外表特征 一、白色粉末状碱性皮壳鉴别 白色粉末状碱性皮壳在彩陶上的出现,多因彩陶在含碱性、酸性化学物质较严重的地下埋放之故,形成时间长达千年以上,浸蚀从外涉内。反复清洗都会重复出现,只有用利器反复刮取,后用盐酸力口水清洗,方可达到满意的清除效果。 伪造这类皮壳者,多使用农药中的二铵、尿素、化肥或醋类含碱较强物质,再掺上水,进行多日浸泡后也会出现类似状况的皮壳,但存有刺鼻的气味,而真...
一、老胎老彩相对完整的彩陶 这里指破坏很小,自出土以后其胎质没有破裂,色彩纹饰没有脱落,完好程度在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彩陶,对收藏者而言可算为上品。 二、修复保持原貌的彩陶 彩陶出土时已破碎,但碎片又都保存着,经专业人员修复后,可恢复其形状。但不加修饰,保持拼接处的裂隙和色彩图饰残缺的原貌。 三、修复添彩的彩陶 残破彩陶经修复后,再加以修饰。裂缝内填加密封胶状泥土,然后根据原器上保存的花纹...
l、从手感上看 仰韶彩陶多是细泥红陶,手感非常的滑润、细腻,彩陶的正面较为光滑,反面的光滑程度稍差些,手上如果有汗会明显地感觉到被它吸收,而其它陶器就没有这种感觉。另外,多数彩陶通体光滑,但也有些彩陶的表面有一些非常坚硬如“铁锈”般的小斑点,集中处手下的感觉密密麻麻,但同时也能在没有“铁锈斑”的地方感到十分光滑。 2、从彩绘上看 从彩绘上看仰韶彩陶,较为简单,以红色为主,有的彩陶通体红色,但...
追溯绘画的渊源,首先会想到史前时期那些画在陶瓷上的纹饰。正是由于器表绘有精美的纹饰,考古学家把这些陶器叫作彩陶。 这些彩陶制作的年代在大约距今3000年至5000年间。它们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最集中的地区是青海、甘肃,陕西南部和河南北部。彩陶大多是红色陶质的盆、瓶、盘、豆一类陶瓷日用品,原始艺术家用一种刷笔,醮了黑色、白色以及红色画在器表上。彩陶纹有两大类,一类是抽象的图案,一类是具象的人、动物...
马家窑水波纹牛头罐高31cm腹径35cm口径11cm 禄博斋位于北京天雅古玩城4层436号,店主周快,甘肃临夏人。谈起收藏经历,和许多藏家从小接受古玩熏陶不同,周快是典型的“半路出家”。 由于好友父亲是个有30多年收藏经验的陶器藏家,2000年初,辗转于食品、化妆品、电器、服装行业的周快,毅然投身古玩。于是从学徒做起,周快跟随师傅到处“收货”。淘货是个一揽子工程,往往是门类繁多的各种“宝物”一...
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上繁荣兴盛,文化艺术上群芳争艳,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盛于唐,它以造型生动逼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以黄、白、绿为基本釉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那么唐三彩陶瓷在唐代的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唐三彩陶瓷在唐代的兴起有它的历史原因。首先陶瓷业的飞速发展,以及雕塑、建筑艺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促使它们之间不断结合、不断发展,因此从人物到动物...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因最早发现于马家窑遗址而得名,年代约为公元前3000年——2000年。马家窑遗址位于甘肃省临洮县洮河西岸的马家窑村麻峪沟口,1923——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兼考古学家安特生在甘肃、青海一带调查,其助手在1924年发现马家窑遗址并进行了发掘。1957年开始,甘肃省博物馆对遗址进行了多次调查,发现了马家窑类型叠压在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之上的地层关系。马家窑文化...
吉祥纹饰从古陶开始 制陶是新石器时代出现的最重要的三种手工业之一(另外两种是冶金和纺织),中国人早在8000年前就懂得将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用火烧硬,塑造成经久耐用的日用器皿。在制造陶器时,部分聪明的工匠发现,如果在器物成形时先在胎体上刻画图案,陶器烧成后这些图案也能永久地保留下来。出现在裴李岗、磁山文化陶器上的划纹,篦点纹、指甲纹、乳钉纹、细绳纹、席纹等,就是这一时期工匠们的杰作。古人刻画这些纹...
古彩属于釉上彩装饰,绘制难度较大,是图案与国画相结合的带有装饰性的艺术,是景德镇陶瓷彩绘的一朵奇葩。古彩最突出的特征即是用线,具有鲜明的民族个性和明快鲜艳的色彩表现。余国洲是如何从一个莘莘学子走上古彩传承人的殿堂呢? 出生20世纪60年代的余国洲,从小就在中国瓷都的环境耳濡目染,他喜欢各色各样琳琅满的瓷艺作品,喜欢这些作品带给他的心理愉悦,喜欢瓷艺、从事瓷艺或许对他来说是极其自然的事吧。70年代...
来源:《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摘要】仰韶文化诸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彩陶,故仰韶文化时期是中国的彩陶时代,同时是东方艺术传统奠基的时代。迄今为止,庙底沟遗址发现了大量的彩陶,这些彩陶可分为两个时期,即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和庙底沟二期文化,遗址所出土的彩陶凭借种类多样并富于变化的图案在我国的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庙底沟彩陶基本特征的解读,并结合我国文献中关于先秦时期对原始宇...
《黑龙江史志》2015年05期 【摘要】四坝文化是中国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一支考古学文化,因首次发现于甘肃省山丹县四坝滩而得名。四坝文化彩陶经由马厂晚期"过渡类型"发展而来,并与齐家文化以及新疆天山地区的考古学文化有过密切的接触与交流。四坝文化彩陶对研究中国西北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到青铜时代彩陶的发展演变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四坝文化;彩陶;天山北路;早期中西文化交流
近几年喜爱彩陶的人越来越多,但彩陶造假、贩假之风的盛行使一部分艺术家、收藏者望而却步。 彩陶造假常见的六种手段 一、 照猫画虎 以已发表的考古发掘出土的彩陶为范本进行仿制,其制作成本在10元至30元之间,但要价一般几百元至几千元。对工艺美术大师和收藏家来说,从器形、胎质、色彩、图案和烧制火候上一看即可识破,但一般收藏爱好者却很容易上当。有少量伪作达到了惟妙惟肖的程度,报价也较高,有些比真彩陶...
站在博物馆陈列柜的彩陶面前,历史的风霜呼啸而来。千年前,我们的先民怀着对生活美好的憧憬制作、绘制陶器。千年之后,这些深藏在地下的文明得以重见天日。它们,静默地向世人讲述了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辉煌。甘肃彩陶,以其独有的姿态绽放出"人类童年的智慧之花"之后,又显示出其史诗般厚重的底蕴。 缘起 先民们的生活用品 在讲述彩陶的历史之前,让我们先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场景:暮色降临,一...
①距今约6500年的镂空灰陶罐 6500年前的印度酒杯什么造型,4000年前的漏斗长什么样,会72变的“猴哥”还是泥猴的时候又是什么样呢?如果您想一睹这些珍贵文物的真容,现在就可以去西安半坡博物馆临展厅欣赏了。 ②刻有汉字的印章成为古代中国与印度相互交流的证据 6500年前的镂空酒杯精美绝伦 昨日上午10时许,189件反映古印度文明的珍贵文物在西安半坡博物馆开展。印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