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良渚文化 酒器 1955年浙江省杭州市出土 高12.3厘米 良渚文化的陶器,以夹细砂的灰黑陶和泥制灰胎黑皮陶为主,这件黑陶尊是典型的器物。有人根据良渚文化和山东龙山文化陶器都普遍采用轮制,黑陶均占有一定的地位的现象,认为良渚文化与山东一代的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存在着密密的关系。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崧泽文化 水器或酒器 1961年上海青浦崧泽出土 通高12.8厘米,口径7.5厘米,足径7.3厘米 这件陶壶直口,鼓腹,花瓣形圈足,上配尖钮器盖。泥质黑陶,外施黄红彩,是崧泽文化的典型器物。 崧泽文化是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太湖流域的一种新石器时代文化。年代约为公元前3900——前3300年。崧泽文化中的陶器种类有罐形或盆形鼎、细高或粗矮的喇叭形座...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屈家岭文化 湖北省天门市石家河邓家湾出土 屈家岭文化因首先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县屈家岭遗址而得名,其分布以江汉平原为中心,东起大别山南麓,西至三峡,北到豫西南,南抵洞庭湖北岸。经放射性碳素测定,屈家岭文化时期约为公元前3000——前2600年左右。当时居民以种植水稻为主,也兼营渔猎和采集,已饲养了猪、狗、鸡等动物。这样的陶鸟、陶鸡和陶狗在屈家岭文化地域出土极多。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龙山文化 生活用具 1974-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双耳杯高13厘米,口径8.1厘米,底径5.2厘米;单耳杯高8.5厘米,口径5.6厘米,底径4.3厘米;陶盒高6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5.8厘米 陶杯与陶盒均以快轮制成,制作精美,器形规整,外表黑亮如漆,是龙山文化的典型陶器。双耳杯腹部浅刻网格纹,单耳杯为纵向压印纹,陶盒口沿钻等距小孔,...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龙山文化 食器 1974——1975年山东省胶县三里河出土 高22厘米,口径13.3厘米,底径6.3厘米 这件黑陶罐轮制规整,器壁薄而匀实,打磨光滑,通体黝黑发亮,造型典雅,线条优美,质感细腻,虽然素面无华,却给人一种完美的感受,是龙山文化黑陶中的典型器物。 龙山文化之前,制陶工艺一直处于手制阶段,仰韶文化晚期出现了慢轮修治技术,到了龙山文化时...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盛水器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墓地第10号墓出土 高16.9厘米,口径7厘米,底径6厘米 此彩陶背壶呈红色,高领、圆腹、平底。壶的腹部很有特色,一面鼓腹,另一面扁平,两侧各有一个对称的环状耳,鼓腹中部与扁平面相对的部位还有一个带横向穿孔的鼻形小钮。壶面施彩,图案绚丽。先以黑彩描绘出基本的图案花纹,再用白彩在黑彩上勾勒轮廓或以圆点纹饰...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大汶口文化 水器或酒器 1959年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出土 高14.8厘米 此陶鬶呈灰白色。颈部粗短似漏斗状,顶部有斜向的流伸向器身前部。圆环形提梁,上联颈部,下接器身,表面按压成绞索状。腹部略呈球状,腰部有一周横向附加堆纹,表面压印成花边形的装饰。三个肥大的空袋足,呈鼎立形式均匀分布于腹部下方。 陶鬶是远古时期人们用来烧水或温酒的容器,白陶鬶则...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仰韶文化 炊具 1957年河南省陕县庙底沟出土 釜高10.9厘米,口径16.2厘米;灶高15.8厘米,口径29.7厘米 此釜灶由釜和灶两种器具组合而成。上部为釜,广口圜底,有明显的折肩,肩部装饰弦纹。下部为灶,圆口平底,底部有低矮的足钉。侧壁开一个上窄下宽的方形口,直通灶的内部。灶口处按压出波浪状花边装饰。 新石器时代的烹饪技术已经得到一定的发...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仰韶文化 水器 1957年河南省陕县庙底沟出土 高22.6厘米,口径38.2厘米 此彩陶盆呈红色。敞口鼓腹,下腹内收成平底。外壁下半部素面,上半部饰黑彩的涡纹、圆点纹与弧线三角纹等图案,构成组合变化十分复杂的纹饰带。图案强调深黑彩与浅色地之间的明暗对比,运用柔美的曲线进行绘画,以多样化的图形元素进行排列组合,打破等分与对称布局手法,实现图案旋转与流动...
汉 新朝 西汉末年,王莽当政,企图通过货币改革,摆脱当时严重的社会危机。公元7年摄政期间,王莽下令在当时流通的“五铢”钱以外,另外增发“大泉五十”、“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三种货币,这些货币的面值分别相当于五十、五百和五千枚“五铢”青铜钱,同时宣布禁止列侯以下携带黄金,黄金归国所有。新朝建立后,王莽于公元9年废弃与刘字有关的“五铢”、“契刀五百”、“一刀平五千”等货币,增发“小泉直一”...
清 作者: 黄宗羲 黄宗羲(公元1610——1695年),字太冲,号梨洲,又号南雷,余姚(今属浙江省)人,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清兵南下,他于浙东等地组织抗清斗争,失败后隐居著述。他反对宋儒“理在气先”之说,认为“理为气之理,无气则无理”,具有物质决定精神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思想带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民主色彩,认为“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
王希锐 ,字贯一 、玄石,1948年生,甘肃省礼县人 。自幼接受过较严格的书写训练,六十余年来临池不辍,书法兴趣不减,工余闲暇常以习字临帖、研习书论为乐事。从楷书入手,继而行草,兼修篆隶,犹擅草书。学经典摩古意,采百家之长,不拘一格又中规中距,书作曾多次在军内外书展中获奖。 心与理应,含道守贞——王希锐先生书法作品探析 文/ 夏雨 王希锐先生行书风格典雅而舒展,行笔之间的对比明显...
汉 新朝 货币 1921年陕西省西安市城西北隅汉未央宫故址出土 长6.2厘米、重41.7克、圆部直径3.1厘米 此钱上半部为方孔圆形,铸出“国宝金匮”四字,下半部为一正方体,铸出“直万”二字,文字近王莽钱文风格。钱缘流铜参差不齐,显然出型后尚未经过打磨加工,可能未正式流通,所以仅在今天的陕西西安汉城一带出土过数枚。 汉代黄金每斤值万钱,所以此钱可代表黄金一斤,即与一枚...
新石器 新石器时代后期 昙石山文化 农具 1964年福建省闽侯县昙石山出土 到目前为止,考古学家对昙石山文化的了解仅限于闽江下游昙石山的中、下层。这是一处典型的贝丘遗址,遗址中有大量的的海生蚬类贝壳和少量的蛤蜊壳堆积,其年代约为公元前1300年左右。此文化的生产工具中有很多石锛,尤以一面扁平,另面有人字形纵脊的石锛最具有特色,还有少量的有段石锛及石镰、陶网坠、石镞、骨镞等工具。另...
清 作者: 王清任 此医学著作共二卷。王清任(公元1768——1831年),字勋臣,玉田(今属河北省)人。他20岁左右开始学医,发现古代医书中有关人体结构和脏腑功能的记载有不确之处,于是根据自己的多次观察,把人体内脏状况绘成“亲见诸脏腑”图,并与“古人所绘脏腑”图一并附于《医林改错》卷首,以便比较研究。他对人体内脏的认识,确比前人提高很多。他强调了解人体内脏对于医生治病的重要性,即把医...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