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尊是盛行于商周时期的青铜容酒礼器,器形以类似壶的圆体尊和方体尊最多见,也有模拟鸟兽形象的,如鸟尊、羊尊、牛尊、象尊、虎尊等,统称为鸟兽尊。安徽省出土的这件春秋早期龙耳尊,属于创新阶段新形制的青铜尊,考古专家赞誉它是“一件罕见的艺术佳作”。 此尊高28.2厘米,口径27.5厘米,足径23厘米,重9.5公斤。形体较大,器壁厚实,器身呈蓝锈斑,双耳呈铜绿色。大口广肩,肩腹部两侧...
8月11日,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迎来了一对特殊的客人,市民张西宁、靳宝珍夫妇将他们珍藏多年的24件(组)文物,捐赠给了市青铜器博物馆。众人称,这么多值钱宝贝一下子捐给国家了,真是义举呀! 据介绍,此次夫妻俩捐献移交给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馆的文物包括钱模范、钱铸件1组、铜器1件、陶器22件。其中一组十一件货币铸造过程中留下的摇钱树、钱茎和几十块铸币模块都很珍贵,对研究我国古代钱币的生产铸造过程有十分重要...
“这个区域为一重要文物区域,在大渡河流域考古中占有特殊的位置,发现的青铜器等文物,在大渡河上游尚属首次发现。”4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组,对石棉县发现多件战国时期文物的区域进行考察后,作出上述认定。 7月16日,石棉县在实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田湾乡幸福村村民在大岗山水电站库区内发现了一批重要文物,其中包括3件青铜器、4件石器、3件陶器,该县文物管理部...
商代早期,弦纹盉,通高21.2cm,宽14.7cm,重1.36kg。 盉上部为半圆形,顶部有一倾斜的管状流,流的根部有一桃形口,口上有唇边,腹部整体作三个袋状尖足,有一素鋬,颈部有一窄沿,下饰弦纹三道。 此弦纹盉形状较原始,其设计、铸造水平均不高,具有商代早期青铜器的特征。 盉 (音和)《说文》:“盉,调味也。”王国维《说盉》:“盉之为用,在受尊中之酒与...
司母戊大方鼎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而得名。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面四边及足上部饰兽面纹。双耳,外侧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该鼎的化学成分为:铜84.77%,锡11.64%,铅2.79%,其他0.8%。 如今,司母戊鼎收藏在国家博物馆...
点击小图查看详细信息
考古学分期法的一个时期,指主要以青铜为材料制造工具、用具、武器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处于新石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约在公元前2000年左右,中国进入青铜器时代,经夏、商、西周、春秋、战国,大约发展了15个世纪。青铜是红铜和锡或铅的合金,熔点在700~900℃之间,具有优良的铸造性,很高的抗磨性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铸造青铜器必须解决采矿、熔炼、制模、翻范、铜锡铅合金成份的比例配制、熔炉和坩锅的制造...
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有一半是由羽羽生辉的青铜器铸造出来的。从公元前二千年之前,由黄河流域中原二里头文化(即十三朝古都洛阳东郊)和其上游齐家文化为代表的最早面世的青铜器来看,距今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成为延续二千多年的青铜器时代,在中华文明史册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青铜器早期为新石器时代,散见的只有陶器制品,而青铜器时代后期,则被瓷器和铁器制品所代替。所以在二千多年的青铜器历史长河中,其制品五光十色,...
“夏商周断代工程”中“西周列王的年代学研究”课题下的“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专题研究,预定目标是:“以西周青铜器中铭文可供西周历谱研究者为主,就其形制、纹饰作考古学的分期断代研究,为改进西周历谱研究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所谓“铭文可供西周历谱研究”的铜器,是指铭文中王年、月序、月相...
古代青铜器在漫长的岁月里,经受了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成各种各样的锈蚀物。有些锈蚀物在青铜器表面形成了一层稳定的覆盖层,在一般保存环境中不会继续发展,我们称之为无害锈,一般认为铜的氧化物、碱式碳酸铜等是无害的,而且这些锈古香古色,是文物年代久远的象征,一般不必去除,仅在掩盖铭文、纹饰时才去除。但是有些青铜器的腐蚀在一般保存环境中会不断发展、深入,我们称这种锈蚀物为有害锈,必须去除。对青铜器危害最大...
以前,老古董商鉴别青铜器,靠眼看、手摸、耳闻、鼻嗅,甚至舌舔,现在,专家用的是先进的科学仪器,甚至激光。而作为一般的爱好者,要识别一件青铜器的真假,到底该从何入手呢? 一、看锈色 青铜器经过几千年流传,至今大致有三种方式:入土、坠水、传世。行家们说:“(青)铜器坠水千年,则绿如瓜皮,而莹润如玉;未及千年,虽有青绿而不莹;未入土水之传世铜器,其色紫褐,而有朱砂斑,甚至其斑凸起。...
中国汉代青铜器。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县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宫灯灯体为一通体鎏金、双手执灯跽坐的宫女,神态恬静优雅。灯体通高48厘米,重15.85公斤。宫灯长信宫灯设计十分巧妙,宫女一手执灯,另一手袖似在挡风,实为虹管,用以吸收油烟,既防止了空气污染,又有审美价值。此宫灯因曾放置于窦太后(刘胜祖母)的长信宫,故名。现藏河北省博物馆。 通体鎏金,作宫女跽坐持灯状,中空。整体由头部、身躯、右...
《鹿鼎》 青铜器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其以独特的器形、精美的纹饰、典雅的铭文揭示了中华民族的铸造工艺、文化水平和历史渊源。因此,它自古以来不仅深受中国收藏者的喜爱,在世界上也享有盛誉。“长期以来,由于国家文物部门只允许流传有序和海外回流的青铜器在国内拍卖会出现,国内青铜器收藏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而且只是小部分人在收藏。”中国青铜研究会秘书长赵春安日前对记者表示,青铜文化在...
【青铜秘档】 在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宝鸡市考古队在一个仅一米见方的窖藏罕见的连续挖出了24件西周青铜器,数量之多,实属罕见。特别是青铜器上的铭文更揭示了西周末年周历王时期的一段极为隐秘的历史。 罕见青铜器上的神秘铭文 【精彩导读】 2年前,陕西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仿佛过节一样,人声鼎沸,这是由于前一天晚上宝鸡市考古队在一个仅一米见方的窖藏罕见的连续挖出了20多件西周青铜器。特别...
前天,记者从宝鸡市文物局了解到,国家文物局继去年首次公布国家一级博物馆名单后,日前再次公布国家二、三级博物馆名单,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和扶风县博物馆等三家博物馆荣获“国字号”称号。 根据国家文物局规定,国家博物馆等级依次为一级、二级、三级。 2008年 7月,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二、三级博物馆的评估工作。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法门寺博物馆被国家文物局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