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在中国、东欧、中东和印度这些“新领土”上,私人博物馆已经变得非常重要。在中国,当公共机构还在试图补上关于当代艺术前沿的一课,那些富有的个体已经在填补沟壑。他们开设博物馆,使得公众能够接触到当今最重要的那些艺术家,使其成为一个能够提供学习与教育的场所 私人博物馆不是什么新名词。比如非凡的古根汉姆博物馆(The Guggenheim Museum)以及盖蒂博物馆(TheGet...
2011年,中国嘉德以“大观——中国书画珍品之夜”之名隆重推出中国书画高端夜场,春秋两季应者云集,连续两场成交逾10亿。“大观”夜场严控数量,提升质量,已成为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规格最高、最受瞩目的专场之一。2012春拍,中国嘉德再次从全球征集的千余件珍品中再次精心遴选出26件,质素上乘,以飨藏界。据悉,本专场拍品将于5月8日至...
主旨:今天,所谓的“当代艺术”不仅在中国如火如荼,蔚为壮观,在全球范围内都是声势浩大,言艺术必以“当代艺术”为标识。问题是,当我们回到中国的现场之中时,这个词汇及概念发生了漂移,其指向与内涵不仅含混,而且对于如何把握中国的当下艺术也产生冲突与矛盾。 所谓名归实至并不是艺术要追求的,但我们可以将当下的中国艺术现实放大,将中国语境下发生的事件与国际结合起来思考,没有这样的链接就没有20世纪的艺术历...
温家宝总理在参加中央文史研究馆成立60周年座谈会时,与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对话古村落保护问题。冯骥才曾大声疾呼:“五千年历史留给我们的千姿万态的古村落的存亡,已经到了紧急关头。”总理批评说,强制拆迁,把农民赶上楼,丢掉的不仅是古村落,连现代农村的风光都没有了。 作为研究古村落保护的专家,冯骥才曾在两会上谈到,能代表或体现中国农耕文化的民居、经典建筑、民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村...
英国警方近日逮捕两名男子,他们涉嫌今年4月盗窃剑桥菲茨威廉博物馆的中国文物。有关调查正在进行中。 此前,英国警方已在伦敦东部逮捕了一名28岁男子和一名15岁少年。博物馆监控录像显示,有4名男子与本案有关。 4月13日,菲茨威廉博物馆18件中国文物被盗,其中包括一件16世纪玉雕水牛和一件17世纪玉雕马。被盗文物总价值达1800万英镑(约合1.83亿元人民币)。 这是一个月内发生的第二起类似案件...
本报讯 有捷克“国宝级”艺术品之称的雷聂克系列画作日前在中国美术馆展出。记者了解到,伯胡斯拉夫·雷聂克是一名杰出的现代诗人,也是一位自学成材且具有独创性的天才艺术家,尤其因其游离于艺术与其他学科的边界而闻名遐迩。 雷聂克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隐居在偏远的山林和湖边,过着一种清苦的隐修生活。他对中国文化非常向往和沉醉,所以在其作品中也隐约带有些许东方文化的灵境。策展人认为,“如果说中国的诗人将山水精...
刘半农迫使外国签订协议 禁止掠夺中国文物
中国考古简讯“南澳号”5月开启挖掘工作力争年内打捞完所有文物 今年“南澳号”第三轮水下考古发掘将于5月上旬启动,届时将力争年内完成沉船所有船载文物的发掘工作。承担“南澳号”守护工作的汕头边防支队云澳边防派出所为此专门制定了详细的安保方案。五年来,“南澳号”历经三次试探性发掘和两次大规模打捞,船载文物已...
核心提示:如果说在以往的TEFAF展会上,中国人更多的是在扮演旁观者角色,那么在2012年,他们则成为令人瞩目的参与者。中国藏家与西方艺术市场相遇于马斯特里赫特,是资本与市场的相遇,也是东方审美与西方文化的一次相遇与碰撞。 25岁的TEFAF 每年的3月中旬,只有12万人口的荷兰南部小城马斯特里赫特(Masstricht)便格外热闹,来自欧洲乃至世界各地身份各异的人——艺术品展商、私人收藏...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拜堂是整个婚礼中最高潮的接待,下面就介绍一下拜堂的流程: 迎娶之日,男家发轿之后,傧相就要在男家堂屋布置好拜堂的场所。 当花轿停在堂屋门前,男方请的伴娘站到花轿前时,仪式即已开始。香案上,香烟缭绕,红烛高烧,亲朋戚友、职司人员各就各位。 傧相二人分别以“引赞”和“通赞”的身份出现,开始赞礼。 新郎新娘按引赞和通赞的赞礼开始拜...
传统婚礼一般是女家早晨“出嫁酒”、男家中午摆喜筵;如果是纳婿(招郎——男到女家)则反之。 一切准备就序后,男家鸣炮奏乐,发轿迎亲。媒人先导,接着是新郎、伴娘、花轿、乐队、礼盒队。 女家在花轿到来之前,要准备好喜筵。姑娘要由母亲或姐姐梳好头,用丝线绞去脸上的绒毛,化好妆,谓之“开脸”,然后饰上凤冠霞帔,蒙上红布盖头,等待迎亲...
在中国传统婚俗中,“看亲”、“看当”之后,要履行订婚手续,俗称“过礼”。 “过礼”的第一步,是由媒人把男方的生辰八字送到女方,女方的生辰八送到男方,有些迷信的父母,自认为是对儿女的婚事负责,往往在接到红帖之后要请算命先生推算一下,看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合,如果不合;婚事就要...
说媒的来历:在封建社会男女自有“授受不亲”之说,强调“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的说法。男女双方一般都要经人从中说合,才能够“结丝罗”,“谐秦晋”,“结连理”,“通二姓之好”。这种说合就叫“说媒”。建国之后,“说媒...
在古代,中国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