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瞿昙寺外景 游客在参观瞿昙寺 瞿昙寺壁画走廊 专家近日研究发现,被称为“袖珍故宫”的青海瞿昙寺中保存的巨幅彩色壁画,是迄今为止西北地区发现的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壁画长卷。 始建于1392年的瞿昙寺,是青海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坐落在青海省乐都县境内,其总体结构布局、建筑风格与北京故宫十分相似,历史上又曾是明王朝的皇家寺院,因此被称为青藏高原上的...
在西藏的宫殿、寺院以及藏族居家、庄园的经堂里,都有绘制壁画的传统和悬挂唐卡的习惯。那些著名古代建筑,可谓座座是绘画艺术博物馆。古代画师们创造出许多具有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壮观画卷,其数量之多,非常惊人。大昭寺的壁画面积达4400平方米,如果把它变成一米宽的彩带,可以环绕八角街五圈多。各大寺庙中,都藏有相当数量的唐卡。布达拉宫的二幅大唐卡长达五十余米。为了存放这二幅大唐卡,布达拉宫赛佛台脚下,还专门...
4月22日,肃北蒙古族自治县文化馆工作人员站在实施了安全防护工程后的五个庙石窟内 4月22日,游人在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的五个庙石窟外拍照 五个庙石窟是甘肃敦煌一带石窟的一处分支,位于甘肃省酒泉市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县城西约20公里的党河峡谷内,距敦煌90公里,因在崖壁上开凿有5个洞窟而得名。过去一段时间,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因,五个庙石窟的窟体和石窟内的塑像及壁画受到了一定程...
重庆市近日发现一处明代彩绘壁画墓,考古专家称这是首次在重庆发现这种墓葬。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专家介绍,该墓群位于重庆永川区青峰镇凌阁堂村,初步勘查为五座砖砌卷拱墓,它们呈一字排列,座北朝南。1号墓长约3米、宽约1.3米、高约1.5米,具有明显的明代古墓。 特征,推测该墓群应为明代家族式墓群。 1号墓室内壁描有仕女、仙鹿、骏马、三足鸟、牡丹、荷花、祥云瑞草、楼台亭阁、日、月等吉祥彩绘图案,人物、...
“东北亚的艺术宝库”——高句丽壁画墓 被誉为“东北亚艺术宝库”的高句丽壁画墓,记载了中国古代东北少数民族的特殊文化,是5000年华夏文明的一朵奇葩。包括部分壁画墓在内的中国高句丽贵族墓葬,最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尽管高句丽政权于公元前37年就已建立,壁画墓的出现却是在此之后300多年。考古学家证实,20世纪中、后期,中国和朝鲜境内先后清...
今天上午,记者从甘肃省文化厅了解到,法国巴黎拟举办敦煌艺术展览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为了让广大的法国民众欣赏到灿烂文明的敦煌艺术文化,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交往。目前,前期的相关事宜正在进一步的商谈之中。 据了解:如果此次谈判顺利,活动可以顺利举行,届时,除了敦煌艺术展览以外,敦煌歌舞剧也将在法国上演,与此同时,可能还将伴有一系列的经贸活动。 自公元4世纪开始,人们就开始在敦煌地区的山崖上开窟造...
在古墓外围观的村民 考古专家正在对墓室进行测量 三足人面鸟 墓室中还画有一马一鹿 重庆境内第一座明代壁画古墓惊艳亮相 五六百年来,她们一直藏身冰冷的黄土下,安静地陪着主人。4月10日,挖掘机一铲下去,她们重见天日:靓丽身影震惊了现场的工人,引来了数百人围观…… 一铲下去精美墓室现身 永川青峰镇凌阁堂村2社正...
日前,从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壁画研究保护中心传出好消息,由国家文物局指派该中心修复的德安县宋代彩绘墓壁画已成功修复。 2006年5月19日,德安县博物馆在文物普查中根据群众反映,在该县聂桥镇芦溪村望夫山凤凰嘴发现一座北宋古墓,墓内壁绘有彩色壁画,墨迹清晰,栩栩如生。壁画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对称站立的侍卫图,第二部分为手持宝剑、节杖的仪仗图,第三部分为文臣图像,第四部分为侍女家眷图。特别是内墓顶...
记者从河南省巩义市文物局获悉,一施工铲车前不久在该市涉村镇后村意外挖出一座宋代壁画墓,古墓内壁画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该墓由墓道和墓室组成,墓道口高、宽各约50厘米,墓室为圆形穹顶,高约2米,直径约3米。依据墓室结构和壁画风格,专家初步断定为宋墓。目前,考古人员正对其发掘清理。 据巩义市文物局管理科科长王保仁介绍,在墓道与墓室之间的甬道两侧,各有一幅壁画,一幅是出行图,另一幅描绘了蒸馍的生活场...
日前,西城区金融街丰盛胡同西口某工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经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勘察、鉴定,确认其为唐代壁画墓。 据施工方介绍,工地挖掘机在此地施工时挖出一座白色石碑,随后又挖出了圆形青砖台、方形青砖台等物。 西城区文化委工作人员得知情况后,立即赶到现场,并与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取得了联系。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相关人士经过鉴定、勘察后表示,这是一座砖室墓,但仅存一小部分,墓葬由墓道、甬道、墓室等部...
日本、欧洲和美国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称,他们在阿富汗巴米扬石窟群中发现了人类已知最古老的油画。法新社25日报道,这一发现颠覆了油画起源于欧洲的观点,并把油画技术出现时间推前约600年。 使用油料 巴米扬石窟群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的巴米扬镇东北郊不远的山崖处,包括大小石窟6000余座,其中两尊巨佛,一尊造于公元五世纪,高55米,名为塞尔萨尔;一尊凿于公元一世纪,高38米,名为沙玛玛。这两...
我多年从事敦煌壁画的临摹,在临摹的艺术实践中,不断地观察、分析和临摹体味,逐渐对敦煌壁画有所认识,总体把握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精神,所以我的临摹品不失历史时代的艺术精神,不减弱其艺术性,不失其时代风格。 临摹不是依葫芦画瓢,不是简单的匠人临帖,而是艺术总体把握后的历史作品的艺术再现。这就首先要了解画面的内容及其所表现的佛学思想。这就要多看与佛教、历史有关的书,认清各时代的社会思想主流与佛教思想的关系...
楡林窟第29窟位于榆林窟东崖北端的上层,覆斗顶窟型,创建于西夏。元代在窟内加砌五层圆形中心佛坛,并补画窟顶。四壁绘有壁画,共11铺。北壁以说法图居中,两侧各绘有一铺《水月观音》,东壁北起绘《药师经变》、《文殊变》、《金刚》各一铺,西壁北起绘《阿弥陀经变》、《普贤变》、《金刚》各一铺,南壁门两侧绘供养人像(11幅图)。四披绘有千佛,窟顶绘有。从壁画中可以看到,无论是具有藏密风格的题材内容,还是人物造...
临摹古代绘画,在我国画史上是一件重要的艺术活动。东晋时代的名画家顾恺之已有“摹拓妙法”;南齐谢赫在他的《六法论》里将“传移模写”列为六法之一;张彦远《历代名画记》里讲得更详细:“古时好拓画,十得七八,不失神采笔;亦有御府拓本,谓之官拓。国朝内库,翰林、集贤、秘阁,拓写不辍……”这说明临摹古代名画,一向是...
1月9日,山东省文物局宣布流失海外14年的北魏石刻菩萨造像回归山东的同时透露:本月中下旬还将公布一个令人惊喜的文物新发现。记者随后多方打探,终于获悉这个新发现的内容,原来是2007年10月在东平县一座汉代墓室中发现一组彩绘壁画。据悉,已运至省博物馆保存的这批珍贵汉代壁画将于近日与泉城市民见面。 据专家介绍,出土彩绘壁画的这座汉墓是目前山东发现的保存最完好、内容最丰富的一座壁画墓,它对于研究汉代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