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个月底,2007年度浙东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启动仪式在舟山市举行,水下考古队员驻扎在舟山册子岛乡进行水下考古。一个月时间过去了,由于天气等原因,今年的水下考古工作已接近尾声,将等明年春暖后继续开始。那么,此次水下考古工作成果如何?他们是如何进行水下考古的?昨天,本报记者跟随水下考古队出海,探源深藏海底的海上丝绸之路。 两船并进,前往探测区 经过前期调查,这次水下考古的范围主要划分为三大区...
巴蜀符号印 在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博物馆里,静静陈列着数枚战国时期的青铜印章。印章上既没有可以识别的文字,也没有数字,只有太阳、人形、心形和“王”字形等类似文字的神秘符号。 这些青铜印章被称为“巴蜀印章”,于上世纪80年代大量出土于“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荥经县严道古城遗址。 几十年来,围绕“巴蜀印章...
经过7天的发掘,古墓主棺终于露出神秘面纱 罕见四层丝绸棺罩完好如初 专家:棺帷越多说明墓主身份越高贵主棺连夜运往荆州博物馆 29日开棺 昨日,荆州考古专家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小心翼翼地从古墓主棺上取下四层丝绸棺罩。这些棺罩保存非常完整,虽时隔千年但颜色鲜艳如故。据了解,考古队将连夜把主棺运往荆州博物馆,荆州市文物局局长阎频透露,主棺将于29日开棺,届时墓主身份将有定论。 华丽棺罩再现...
古老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合浦港的发掘引起国内外考古界的强烈关注,尤其是国内著名高校开始将古合浦港作为考古专业实习的首选。10月28日,在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吴春明教授率领下,2005级考古专业师生共18人来到合浦实习。这是合浦继1975年中山大学考古专业师生实习以来,迎来的又一次全国重点高校的实习发掘。 汉代,合浦以其毗邻东南亚的独特沿海位置,发展最为抢眼。据《汉书》记载,汉武帝时就在合浦开辟一条通...
在江门市新会区银洲湖的东岸,有一个镇叫古井,镇内有一条村叫官冲,全村人口2369人,耕地面积3096亩。村内有慈元庙、奇石、杨太后陵等古迹,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天祥那首著名的《过零丁洋》诗,就是在官冲对开的海面上写成的。近年这里又开辟为“崖门古战场遗址”,是江门、新会著名的旅游景点。 皇帝碗 官冲村之得名,据《江门市地名志》说:“南宋祥兴二年,南宋军南...
中国考古专家认为,在西安的西市旧址发掘出的紫水晶和蓝宝石等西域舶来品,是其作为“丝绸之路”起点的有力证据,它们表明,唐朝的长安城,是东西方的贸易中心和全世界最繁华的商业城市之一。 唐代的长安城内有东市和西市两大商业中心。西市又被称为“金市”,这里云集了来自西域和中亚、西亚地区的“胡商”,他们带来了中原不出产的各种奇异珍宝,又...
天山网讯(记者龚喜杰李县君报道)新疆文物管理部门昨日开始对丝绸之路最古老的军事报警设施——新疆库车县克孜尔尕哈烽燧实施保护工程。 此次保护工程主要是在烽燧遗址建立工作站,具体包括围墙200米、警卫室、地面硬化1000平方米、周围的绿化和供水系统等,另外还有售票室、水冲式厕所等其他附属设施,总投资45万元。 近年来,随着南疆气候的日渐湿润和游客的增多,克孜尔尕哈烽燧周围的坠落物越来越多,在烽燧西...
经过敦煌研究院保护人员3个多月的精心修复,病害缠身的甘肃省高台县100余件画像砖重现生机,丝绸之路“地下画廊”正在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在修复之前,高台县出土的这批画像砖多有表面泛盐,彩绘起甲、脱落、褪色等病害,在完成修复之后,这批画像砖重现生机,精美的图案再现了千年之前古人的生产和生活的生动场景。 作为墓室四壁上的装饰,在丝绸之路沿线的甘肃河西走廊...
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已就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达成共识,希望她成为全世界的共同遗产而被永世铭记、永远呵护。目前,中国沿线七个省区已就联合申遗机构组建和工作模式等具体事宜进行了协商,申遗工作开始进入实质性筹备状态。 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内蒙古、宁夏、新疆七个省区的代表前两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议,分别阐释了各自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预备名单、所申报的理由和意义,以及自去年八月丝绸之路跨国联合...
海上丝绸之路沿途中国古沉船示意图。 中国考古工作者正在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古沉船进行考察、捞掘,以重现历史上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辉煌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赖少芬、郑天虹、赵叶苹、周慧敏、荆晶、张崇防发自广州、海口、内罗毕 自汉代以来,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前往印度洋和中东地区;或向东航行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贸易、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如今,沿途...
自汉代以来,从中国出发,向西航行前往印度洋和中东地区;或向东航行到达朝鲜半岛和日本,形成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海上贸易、交通路线——“海上丝绸之路”。如今,沿途的古沉船和沉船上的货物成为重现这段历史的最佳证据,中国海洋考古工作者正在“沿海索骥”。 丝路起始:打捞“南海Ⅰ号” 随着巨型沉井在5月17日缓缓下潜,沉没于广东省阳江海...
中国优秀中青年画家刘华龙的重要油画作品《丝绸之路.西出长安》即将于6月11日在中诚信拍卖公司春拍油画精品专场中拍卖。作品尺幅巨大,将近3米长,1.5米高,构图宏伟,大气磅礴,色彩厚重,反映了中国历史上大唐盛世时丝绸之路的辉煌盛况,是不可多得的以西画油彩生动表现中华历史文化的大型精品。作品从1998年构思到2005完稿年前后历时8年,是刘华龙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画家的成名作之一。刘华龙是中国当代...
“华光礁1号”沉船是中国目前在远海海域发现的第一艘古代船体,此次发掘出水珍贵文物近万件。 一艘古代沉船,一段尘封的历史,一次远海探秘。3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水下考古人员,历经55天的艰难探索,结束了在我国西沙群岛海域的首次大规模远海考古。《瞭望》新闻周刊获悉“华光礁1号”沉船遗址的成功探秘,将在深海里沉寂了800多年的历史文化瑰宝真实而生动地展现在人...
在德国专家的参与下,陕西省考古所文物保护专家目前已完成法门寺博物馆馆藏的10件丝绸的保护工作,标志着唐代丝绸保护取得了重大进展。 法门寺博物馆馆长姜捷介绍说,法门寺唐代地宫自1987年出土武则天等人供奉的700余件锦、罗、纱、绢、绮等丝绸物品以来,一直是海内外文物保护界关注的焦点之一。由于丝绸文物保护是困扰文物考古界的一大难题,陕西省考古所文物保护人员在与德国合作的情况下,对如何保护法门寺地宫...
目前,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工程正在丝绸之路曾途经的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吐鲁番、阿克苏、喀什、和田地区全面铺开。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技术保护室主任殷弘承说,这项工程带来的是“新疆文物保护的春天”。 据了解,为保护日渐消损的文物古迹,国家计划在5至8年内投资4.2亿多元对丝绸之路新疆段重点文物保护项目进行抢救保护。交河、高昌故城遗址、楼兰故城遗址、七个星佛寺遗址、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