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梅花 清 萧晨 《踏雪寻梅图》 青岛博物馆藏 清道光珊瑚红地白梅花纹盖碗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梅花以其艳丽的色彩、浓郁的芳香、婀娜多奇的风姿,自古以来深受文人士大夫青睐。人们赋予梅花以美好的名称, 或称之为“雪中高士”,或与兰、菊、竹并誉为“四君子”, 或与松、竹并称为“岁寒三友”。种梅、育梅、赏梅、画梅、爱梅也成为了文人雅士们的一种独特喜好,也产生了诸多与梅有关...
剔划花是磁州窑的主要装饰手法,多见于瓶类,也有些盆、罐、钵和个别的碗用这种装饰。剔划花有五种不同的种类: 一是在瓷坯上施白色化妆土,待其半干时在上面剔划出花纹,然后罩釉烧成,成品灰地白花。 二是在上述剔划法后加一道工序,即用黑色化妆土填充露胎部分,成品黑地白花,对比鲜明。 三是剔黑花法,即在瓷胎上先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干后再施一层黑色化妆土,待其半干,进行剔划,成品白地黑花,这种方...
初创期白釉剔刻罐,辽代中期,大同窑。山西博物院藏 白釉梅瓶,辽代中晚期,大同窑。山西博物院藏 大同,塞上明珠,位于内外长城之间,是古代汉民族北出大漠和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中转站,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碰撞、交融的结合带。作为北魏帝都、辽金西京、元朝重镇,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为这座文化名城及周边地区留下了丰富的人文遗产和艺术瑰宝。其中,大同地区辽、金、元时期制作的瓷器就极具艺术欣赏和美学...
景德镇青白瓷的出现,可以说是景德镇“弃仿创新”的结果。这里出产的青白釉瓷(影青瓷),为全国诸多青白瓷之魁。 青白瓷是宋代的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瓷器。把“假玉器”和“佳者莹缜如玉”的评语用于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是符合实际的。唐人陆羽在《茶经》一书中对越窑青瓷有过“如玉如冰”的评语。陆羽评的只是青釉温润的程度。而宋代景德镇的青白瓷不仅远远超过了越窑,使釉的质感达到了如玉的要求,并且几乎达到了与玉器无...
中国传统的陶瓷可分为三大类:龙窑(倾斜式隧道窑)、阶级窑(倾斜式冷底多室窑)以及景德镇窑(平焰窑)。 景德镇窑为我国传统窑炉中独具风格的窑。它的烧成室型呈一头大一头小的长椭圆形,近窑门处宽而高,靠近烟囱则逐渐狭窄矮小,故有"鸭蛋窑"之称,全长约15-20米,容积为300-400立方米,是以松柴为燃料,火焰长而灰分少,因不含硫黄或者含量极少,适宜烧还原焰,对于白瓷、青花瓷、颜色釉瓷等传统瓷的釉面呈色...
景德镇是江西的偏僻小镇,也是历史上闻名的瓷都。它在唐朝时就开始生产青瓷,一些瓷器被列入朝廷的贡品;五代时,这里的青瓷和白瓷也有相当大的影响。景德镇原先叫昌南镇,其名犹如英语China的发音。宋真宗景德年问(公元1004 1008年),皇帝对这里生产的瓷器爱不释手,就干脆把自己的年号“景德”赐予了这个小镇,从此它的声名大噪。 景德镇窑自唐代起即烧制青瓷,至北宋时以烧制青白瓷为主。其瓷釉色白...
磁州窑系以位于河北磁县境内的观台镇、鼓城镇的磁州窑为代表,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这个窑系的窑场分布于今河南、河北、山西三省,而以河南为多、为早。它们的早期历史似乎可以追溯到唐代北方烧制白瓷的诸民窑,如河南的鹤壁窑、禹县的扒村窑、登封的曲河窑都创烧于唐。禹县扒林窑的白地黑花,以黑彩醇厚、画笔粗放简练见长;山西介休窑的白釉黑绘划花、白釉褐彩绘花,以深浅咖啡色、黑褐色、桔红色和多变化的色调为特点。洁...
磁州窑是一个范围比较大的指称,涉及南北许多窑口。狭义的磁州窑瓷器(以峰峰彭城镇和磁县观台镇为中心的诸多老窑址)的鉴别有几点要特别注意: 关于化妆土 宋金时期磁州窑瓷器的瓷胎练泥还不够精细,较为粗糙,加之当地土质不像高岭土那样纯白,因此,比较讲究的作品一般要在瓷胎外加上一层稍加提纯细练的化妆土,然后在化妆土上进行作画或书法。由于加了一层化妆土,其在烧制过程中因膨胀系数不同会导致化妆土外的...
磁州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独特贡献有两点:其一是白地黑褐彩绘,把传统的书画艺术与制瓷工艺结合在一起;其二是把诗词、谚语、警句和文学作品作为纹饰,这是很有历史价值的文化遗产。现藏于广州博物馆的北宋磁州窑“枕赋”铭长方形枕,现藏于广东省博物馆的元磁州窑白地赫彩西游记方型枕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磁州窑的制品构图严谨,典雅古朴,形象生动活泼,情趣盎然,展现了宋元时期的社会风俗,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民...
釉下彩绘 磁州窑的装饰手法主要是釉下彩绘,即用毛笔醮釉料在胎体上绘制花纹。这时期的纹饰题材不拘一格,具有特殊的美感和鲜明的时代性,大部分是来源于民间生活,取材于自然界中的植物、动物和人物故事,生动亲切,情趣浓郁而富有幽默感,表现了当时人民群众传统的审美观念。布局上以传统的中国画写意手法结合图案变化特点,画面既简洁又生动。同时还借鉴其它姐妹艺术的有益经验来丰富自身的装饰,尤其是金银器、漆器和织...
宋代磁州窑瓷器的产量很大,造型也十分丰富,主要生产民间日常用瓷,还有少量的文具、玩具、娱乐用品及各种瓷塑等。常见的器型有:各式的盘、碗、碟、盏、盏托、渣斗、瓶(玉壶春瓶、梅瓶、花口瓶、卷口瓶、瓜棱瓶、多管瓶)、壶、罐、钵、洗、盆、缸、水盂、笔洗、砚滴、镇纸、炉、香薰、唾盂、灯、盖盒,仿古铜器式样的樽、奁等,尤以多种多样的瓷枕最具代表性。瓷枕始见于隋代,最初只是用于陪葬,唐代多为医用脉枕,式样上体轻...
钧瓷起源于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那里地处山区,自然资源丰富,有"南山煤,西山釉,东山瓷土处处有”的传说。据记载:生产钧瓷如果离开这些条件,在任何国家都不会成功。钧窑的兴起在宋徽宗时期。当时,奇花异木聚集京城,器皿需用量急剧增多,钧窑产品供不应求,民间有"纵有家产万贯,不如钧瓷一件"和“黄金有价钧无价”的评说。 据近年考古发掘资料分析:钧窑的烧造历史始于晚唐、盛于北宋、遗续于金元,前后达70...
钧瓷以釉色见长,器表没有任何人为的装饰,但由于釉的活动方式和流纹长短不同,在釉面上形成“泪痕纹”、“兔丝纹”,特别是釉层在干燥时或烧成初期发生干裂,后来在高温阶段又被粘度较低的部分流入而填补裂缝所形成的“蚯蚓走泥纹”为经典。这本是一种缺陷,反而为人们所爱,所谓“有蚯蚓走泥者尤好”。 官钧为多次施釉,虽釉层较厚,但釉面平静肥腻,并时有流淌现象。官钧釉层有曲折的线纹,用手抚之则有感觉,此为官...
金·钧窑天青釉花口瓶 鉴赏:金·钧窑天青釉花口瓶收藏品,花口,长颈,球腹,喇叭高圈足。沿口捺花,肩胫各凸弦纹一道。圈足底露胎一周,余皆满施釉。沿口花边釉薄色黄,口内略呈蓝紫窑变。釉呈天青色,釉下气孔小而深,满布牛毛细纹。釉面亮泽,些许淌釉,铜红釉要烧成如此均匀的天青色,非常不易,及其难得。 宋代官钧的胎是一种浅灰胎,很致密。从胎体观察,钧瓷的原料选择很严,因为从露胎的表面到胎心没有杂质...
窑系是瓷窑体系的简称。民问众多瓷窑中,以一个窑口为代表,产品的胎釉成分、工艺、造型、釉色、装饰等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一批瓷窑,往往被划分为一个窑系。窑系形成和繁荣于民间制瓷业空前发展的宋代,元代继续但已逐渐衰退。重要的窑系有越窑系、定窑系、磁州窑系、耀州窑系、钧窑窑系、景德镇青白瓷窑系、龙泉窑系。各窑系多精于一种或几种产品,如越窑系的青瓷、定窑系的白瓷、磁州窑系的白地黑花瓷、耀州窑系的刻花青瓷等,形成...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