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梁山战国墓出土的原始瓷 关于德清窑的文献记载,寥寥无几,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有关德清窑的大规模考古发现也颇为少见,囿于文献的缺乏和当时考古发掘的现状,人们对德清窑的认识起步较晚,对于德清窑窑址范围的划定、德清窑历史地位的确立和德清窑的产品构成等问题,更是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曲折,最终因近年来古窑址的考古发掘成果,而对德清窑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德清窑的命名与窑址空间范围的突破 据德清县博...
近二三十年来,在浙江德清地区先后发现了大批汉代陶瓷窑址,有的瓷窑生产黑釉和青釉两种瓷器。这为研究我国黑瓷的起源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的资料,是陶瓷史研究中的一个重大发现。
12月4日下午在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铁树斜街116号院的老窑瓷博物馆里,举办了一场“文物专家进社区”公益活动。本次活动由西城区社工委联合大栅栏琉璃厂商会主办,特别邀请到了北京首都博物馆原常务副馆长张宁、北京市文物出境鉴定所所长李晨、中国文物学会副秘书长傅公钺三位文物界资深专家走进社区,来到隶属于北京市西城区大栅栏琉璃厂社区的老窑瓷博物馆,为社区百姓分享文物鉴定及收藏方面的专业知识。
文物收藏神秘而又充满玄机。藏品的真假难辨和一掷千金让收藏成了许多人心中的风险投资。或一夜暴富,或一无所有,收藏从此成了危险却又迷人的游戏。其实,收藏“有道”。如何进行收藏投资,如何火眼金睛辨识真伪,这些在老窑瓷博物馆就能学到。 老窑瓷博物馆位于北京文化核心琉璃厂地区,是北京首家专注老窑瓷学术研究、展览展示和收藏交流的主题性小微博物馆。老窑瓷博物馆以展示老窑瓷精品,推广老窑瓷文化,倡导老窑瓷的...
巩义窑,是中国古代巩义地区窑口的总称,其中以黄治窑和白河窑最为著名。巩义窑创烧于汉代,当时以生产青瓷为主。北魏时烧造技艺逐渐成熟,开始烧造白瓷。到隋唐,以生产白瓷为主,兼烧唐三彩,唐青花,黄釉瓷、绿釉瓷等单色陶瓷和颜色釉瓷。巩义窑以其高超的技艺水平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著称,其产品填补了中国陶瓷史上的诸多空白,被誉为最具创新的窑场。
汝窑是中国传统陶瓷烧制工艺中的珍品。中国宋代五大著名瓷窑之一,始于北宋晚期,因为窑址在汝州境内(今河南省汝州市、宝丰县一带)故名为汝窑。汝窑以烧制青瓷闻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诸品。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并称“宋代五大名窑”。汝窑兴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品亦不多见,流传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仅67件,弥足珍贵。 汝官窑独居众瓷之首,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中掺玛瑙末,其色...
钧瓷发端于东汉,是宋代五台甫窑瓷器之一,汉族传统制瓷技能中的珍品,被称为国宝、瑰宝。以共同的窑变艺术而著称于世,素有“黄金有价钧无价”和“家有万贯,不如钧瓷一件”的美誉。是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特有的国宝瓷器,凭借其古拙的外型、精深的技能、复杂的配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奇特窑变,山清水秀、云霞雾霭、人兽花鸟虫鱼等变化不断的图形颜色和美妙神韵,被誉为中国“五台甫瓷”之首 中国宋元时期北方瓷窑。在钧...
钧瓷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宝贵遗产,尤其北宋后期官钧瓷的制作,无论从造型设计、烧造工艺或品种、釉色、艺术风格、都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以至金元明清各代仿钧之风盛行一时。由于工艺条件和审美的不同,金元以来各地仿钧窑口除继承宋钧的传统工艺,又创烧出一批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品种。 色彩特点:真品釉色釉标准的“蚯蚓走泥纹”,仿品釉色则无此特征。“蚯蚓走泥纹”系因多次施釉,烧成过程中釉层开裂,相互渗透熔烧所致。所...
陶瓷收藏之洪州窑青瓷的特点与鉴别。说到洪州窑青瓷,人们或许早已从唐代陆羽《茶经》的论述中知其一二。《茶经》载:“碗,越州上,婺州次,岳州次,寿州、洪州次。越州瓷、岳州瓷皆青,青则益茶,茶作白红之色,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瓷黄,茶色紫,洪州瓷褐,茶色黑,悉(皆)不宜茶。” 洪州乃隋开皇九年(589年)所置。治所设豫章,即今南昌。洪州窑遗址坐落在南昌南郊30公里的丰城市境内。窑址连绵20余公里,烧造...
宋代之时,随着越窑青瓷的渐趋衰落,浙江龙泉青瓷则逐步兴起,最后取而代之,发展成为江南的两大窑系之一。在宋代,龙泉烧造的青瓷窑中流传得家喻户晓的有两个窑,即哥窑和和弟窑。这弟窑,也就是现在一般所谓的龙泉窑。龙泉窑青瓷和哥窑青瓷两者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点。这里主要介绍龙泉窑的辨别方法。 龙泉青瓷窑在五代时即已开始烧造,只是到了宋代才有了大的发展。不仅产量大,质量高,而且还影响着南北的其他窑口。至...
汝瓷是古瓷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具有极其丰厚的文化艺术内蕴。她既有造型讲究、工艺精湛、技术卓绝之特点;又有釉层匀净、蕴润如玉、青色淡雅、宝光内润之秀丽。特别是她具有极高的文化品位和造型高雅之艺术风格。对汝瓷瓷器佳品的收藏与鉴赏,不仅可以了解汝瓷、认识汝瓷,而更重要的是欣赏汝瓷是一种艺术美的享受,从中领略汝瓷文化的内涵,享受汝瓷文化之精髓。 现将汝窑瓷器辨伪存真的方法提供出来,供识别参考。 制作:真...
自汉代出现瓷器以来,发展到六朝时期,从墓葬出土情况可以看出,青瓷逐渐代替青铜器、漆器。大陆很多省分的汉墓出土的陪葬品以青铜器、漆器占主要比重,而江南六朝时期的墓葬出土的器物绝大部分是青瓷器,它已经成为当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的这一时期的瓷器,其造型、纹饰与汉代陶器、青铜器有很密切的继承关系。 西晋青釉洗,腹部有一条印纹装饰,两面贴铺首衔环,具有明显的汉代特征。这类青釉洗出土数量很多。青釉...
汝瓷是我国宋代“汝、钧、官、哥、定”五大名瓷之一,因产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瓷始烧于唐,兴盛于北宋(公元1086-1106年的二十年间),因专为宫廷烧造御用瓷器,亦称“汝官瓷”。汝瓷制作工艺精湛,用料考究,配方独特,烧成技艺高超,由于铁还原达到了最佳效果,超越了当时所有的窑口,是中国青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创举。北宋后期,由于宋金战乱而失传。元以来,历代仿烧不断均难成功,...
一、 辨态质 首先要看底足无釉的露胎处及器身的缩釉的部分。象元代的青花和釉里红与前代器物相比胎骨洁白。而近现代仿品与元代相比,胎质较为坚密,胎骨颜色更加精纯如玉。 二、 辨纹饰 元青花器物文饰层次多,画面满,但清楚、严谨,大多数繁而不乱。一个器物上所画图案多达七八层,主次分明,釉边角纹饰、主题纹饰和次要纹饰之 分;构图丰满,空间狭窄,显得十分热闹。这个器物上所绘图案最显著的特点是,不管是花瓣...
鉴定南宋早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坯料仍用含铁量较高的瓷石作坯,胎壁普遍比北宋中晚期厚重,加上坯料淘洗后没有认真捣练,胎质不够致密,有较多的气孔。胎色呈灰或浅灰色。 2.釉仍为石灰釉,薄而透明,有玻璃质感。 3.纹饰与北宋明显不同,以刻花为主,划花、蓖花少见。碗类出现葵口,有图章式的文字,如"河滨遗范"、"金玉满堂"等。 鉴定南宋中晚期的龙泉瓷,必须注意: 1. 改进了胎土配方,在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