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浦口南门发现了韩信大将的墓?昨日,记者闻讯赶到了现场才发现,竟是空欢喜一场。这里正在勘察的,不是大将墓,而是一段明城墙。 “浦口南门发现一个古墓,文物部门正在考古,听说是韩信手下一个大将的!”接到报料后,记者立刻赶往现场。 根据报料,“古墓”就在金汤街的拆迁区。金汤街曲折狭窄,两旁是民居。在快到尽头时,视野突然开阔起来。两旁的房子没了,只有泥土地...
1月18日从南京市文物局获悉,南京市今年将修复玄武门至神策门段城墙。据介绍,明城墙玄武门至神策门段长达2230米,这段城墙与东侧玄武湖相互辉映,而神策门是明代城门中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历史底蕴深厚。但这段城墙目前保护状况不佳,比如玄武门至和平门段至今还不能相通,城墙上年久失修,杂草丛生,连垛口都遭到破坏。此外,在汛期里,这段城墙甚至还出现过坍塌现象。在2004年,这段城墙曾经被列入过2004年老城改...
“南京明城墙作为世界文化遗产,让我时时忧心的是,目前明城墙的管理太复杂了,经过维修的19.6公里城墙,管理单位竟然有10家以上。”南京市政协委员、南京明城垣史博物馆陈列部副主任杨国庆表示,在今年的政协会议上,他将大力呼吁明城墙管理一体化。 多部门交叉管理反而出现真空地带 “中华门现在是秦淮区建设部门在管,汉中门是园林部门下属的管理所,狮子山是下关建设部门,挹...
崇文区政协委员提出建议,应在崇文区原有手工艺遗址点建设永久性标志物或标志牌,并考虑在明城墙遗址公园内建起“崇文区工艺品产业遗迹展览(博物)馆”,推出工艺品遗迹游特色旅游线路。 早在清朝康熙年间,崇文区既是手工业者的聚居处,也是北京民营手工业的主要发源地之一,解放前,聚集在崇文区地域范围内的各种手工业小作坊达数百家之多。 但是,随着城市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崇文区如绢花...
6月底以来,我国南方的广西、江西、湖北等十几个省区因为连日的降水引发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在遭受水患的地区,历史文化遗迹是否受到了影响?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南京:喷水如注的明城墙 7月6日晚至7日,江苏南京遭遇了一场特大暴雨,拥有600多年历史的南京明城墙一部分地段在倾城暴雨的浇灌下出现不规则分布的“喷水”景观,路过的行人看见许多水柱从竖立的墙体上喷出。据南京市城墙管理处...
九江湖口县出土明代城墙砖 专家全方位解密明城墙砖“江西造” 南京明城墙是我国秦长城之后的又一历史奇观,其独一无二的城墙砖却与江西血脉相连。 继2007年南京明城墙砖窑在分宜现身之后,今年5月29日,意义非凡的明城墙砖在九江湖口县再次出土,其发现地距离长江航道不足1公里。600年前,江西有多少明城墙的烧造基地?南京明城墙砖能透露古代江西人怎样的习俗?朱元璋为何选江西烧城...
展览现场 《明皇贵妃马球图》是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一组反映我国古代马球运动的大型群雕,表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联袂打马球的历史题材。雕塑造型生动写实、气势宏大开阔、技法精美细致,是奥林匹克公园内唯一一组与环境景观同时设计的永久性雕塑,也是一组在我国公共艺术作品中罕见的描绘古代体育运动的大型雕塑作品。 雕塑所在区域奥运期间不对公众开放,为使雕塑在奥运期间能在一个开放空间和观众见面,8月24日在明城墙遗...
经过600多年的日晒、雨淋、风蚀,南京明城墙砖有七八成已呈风化状,有些已开始剥落,唯有一种白色城砖至今仍棱角分明,表面光滑,色泽亮丽。近日,南京城垣史博物馆专家杨国庆一行来到江西袁州、分宜考察,证实南京明城墙“白瓷城砖”出自江西,并发现了迄今为止全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南京明城墙砖官窑遗址群—— 白色城砖惊动南京城垣史专家 近年来,南京明城墙风化严重,唯有一种白色城砖历经...
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专家杨国庆在江西考察时,发现了迄今为止全国目前唯一保存完整的南京明城墙砖官窑遗址。昨天,考察队带着收集到的样砖和标本回到南京。城墙专家认为,此次发现意义重大,对推动南京明城墙的申遗将起到积极作用。杨国庆表示,在条件成熟时,将把该窑群中的一座整体搬迁至南京陈列展出。 民间藏家扫墓捡到大青砖 南京明城墙砖官窑的重大发现,得益于江西一位民间收藏爱好者。去年他回老家扫墓时,在山上捡...
600年前,朱元璋修筑南京明城墙全长达35.367公里,这些城砖竟有部分产自江西分宜县。10月31日下午,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馆专家杨国庆一行3人,专程来到分宜县分宜镇芦塘村一块山地的土窑旁考证,当场确认这是全国目前发现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南京皇城城墙砖官窑遗址,并拟将该窑整体搬迁至南京。 据当地老人介绍,这里原先有100多个古窑。记者在现场看到,官窑呈水缸形,保存完好的官窑内有3个烟囱,手可伸入其...
北京市西城区文委8月30日透露,近日在德内大街道路改造的电信施工中,挖出百余块古城砖。经专家初步判断,这些城砖已有500多年历史,为明代之物,系当时德胜门附近的城墙用砖。 这些明代城砖出土于德内大街南口,城砖呈青灰色,长约40厘米,宽约20厘米,高约10厘米,不少砖的侧面都印着“工顺窑细泥停城”字样。据查,“停城”指大型的停泥城砖,“工...
城北狮子山下,一路北行的明城墙拐向东而去。拐角前,一块石碑赫然刻着“城之角”三个大字。这里就是明城墙的西北拐角。600年来它一直是南京城的最北端。不久前,当南京邮电大学业余考古研究者韦世林见到这块碑时,一个疑问闪现出来:“这个‘城之角’是不是南京城最早的西北拐角呢?如果不是,哪里才称得上南京城最早的‘城之角’?南京...
沧桑的明城墙中山陵段 施工现场 工人在运取下的墙砖 12月15日一早,笔者经过南京紫金山下,发现几名工人正在修缮明城墙中山陵龙脖子段。工人们用铁撬、榔头、瓦刀等工具将被风化的墙砖取下,由于没有技术人员在现场指导,工人施工也很随意,不少完好的墙砖也遭受不同程度损坏,让人心疼。工人说,由于要赶在元旦前后完工,他们从加班加点地从早上六点上工直到晚上5点下班,劳动强度很大,施工中也顾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