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昨日获悉,应唐山市贸促会邀请,韩国第一瓷器品牌杏南(HAENGNAM)瓷器将参加第十五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 据了解,杏南瓷器作为世界顶级厨房用品品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杏南骨质瓷产品使用世界顶级无铅镉、来自新西兰的优质天然牛骨骨炭以及精制的粘土和石英石制作而成,使用时没有对人体有害的重金属铅、镉析出。杏南瓷器因其精湛的品质、典雅高贵的风格,不仅曾用于诺贝尔颁奖正式晚...
唐山博物馆新馆开馆三个月以来,观众留言簿已写满厚厚三大本,留言总条数为1536条。“感谢”、“自豪”、“骄傲”成了留言中的高频词。三大本留言簿里承载的不仅仅是观众对唐山博物馆的喜爱,更有表达对该馆发展的期许和憧憬。从留言内容来看,既有满怀自豪感的唐山人,又有远道而来的外地观众;既有笔迹稚嫩、言语天真的小学生,又有心有感怀、慷慨留言的老人;既有充满好奇心和新鲜感的新观众,也有带着挑剔眼光的老观众;既...
近日,乐亭县在发展大道建设工程中,发现一盒墓志铭。墓志铭高77公分,长77公分。因为墓志铭腐蚀比较严重,部分字迹模糊不清。经这县有关部门鉴定,碑额书有:明中宪大夫四川马湖府知府王公墓志铭。 据了解,清光绪三年据《乐亭县志》记载,马湖府知府王公乃王浑然,是明代南京户部尚书王好问之子,2011年,在这县古滦河生态公园建设工程中,曾在此处发现王好问的墓志铭和神道碑。 王浑然注重孝道,酷爱读书,明万历...
稀有树洞王树化玉 近日,两件产于亿年前的稀有“虫王”、“树洞王”树化玉亮相凤凰花卉市场大厅西侧林氏奇石展厅,引起唐山奇石收藏专家和爱好者的追崇。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经鉴定约为至今1.8亿年的珍品树化玉“虫王”“树洞王”的发现十分难得,“虫王”树化玉石在...
环渤海新闻网消息(记者单宇)日前,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收藏家协会策划编辑,并由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当代实力派画家精品集《水墨四贤》正式面世,我市著名画家刘福生与黄永玉、王明明、卢禹舜等3位当今画坛大家一并入选。 此次入选《水墨四贤》的4位画家,都是当代绘画艺术的创新者,并且对中国文化艺术作出过杰出贡献的艺术家,代表了中国当代艺术在各个领域的艺术成就。4位艺术家的作品,都表现了当代画坛的笔...
近日,唐山市人大主任张国栋参观唐山博物馆,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张宗宇、熊国祥、唐山博物馆馆长鲁杰陪同。张国栋一行先后参观了《冀东三枝花》、《唐山历史》、《馆藏艺术品》展厅,在参观过程中,对博物馆内陈列的藏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博物馆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并表示唐山博物馆新馆的正式开放让人民群众共享了唐山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文化,为宣传推介唐山发挥了积极作用。(唐山博物馆 李佳潞)
为加强消防安全工作,普及消防安全知识,使职工增强防火意识、掌握消防技能、熟悉突发事件处理方式。日前,唐山博物馆组织了一次消防实战演习。整个演习分为安防人员全体大会、理论学习、实战操作三个部分。此次消防演习,结合博物馆工作实际,开展了应急反应、灭火演练。理论学习讲座上,消防专业人员详细介绍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火灾扑救、火场逃生、建筑火灾、电气火灾的预防、处理以及外出应注意的事项等相关知识。随后...
7月6日晚,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位“非遗”传承人集体亮相唐山丰南运河唐人街,现场演绎展示各自的绝活,包括面塑、人物漫画、毛猴制作、拉洋片、面塑、皮影、吹糖人、泥塑、龙凤字、葫芦雕画、剪纸、骨雕等极富市井文化的非遗项目。 当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有“中华巧女”之称,北京2008奥运会百米剪纸长卷捐赠者,剪纸艺人张月英;曾为姚明等数百...
新水泥厂电厂 遵化洪麟阁旧居 记者今天从唐山市文管处了解到,唐山市人民政府日前公布了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五通碑刻、启新水泥厂电厂等26处文物遗存榜上有名,这是继1988年和1998年后,唐山市公布的又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唐山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础上,经过认真遴选审核,将...
近日,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凤凰山五通碑刻、启新水泥厂电厂等26处文物遗存榜上有名,这是继1988年和1998年后,唐山市公布的又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为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和培育爱国主义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唐山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基础上,经过认真遴选审核,将具有唐山地域特色,且有较高文物研究价值的古遗址、古墓葬、革命纪念地、近现代工业遗...
记者从6月26日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34次会议上获悉,全市目前已发现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重要石刻及革命纪念建筑、纪念地等文物点1321处,收藏传世文物和出土文物4万余件。 唐山历史悠久,文物种类丰富,1321处文物点中,包括世界文化遗产2处(清东陵及辖区内明代长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6处。 多年来,我市各级政府按照“保护为主,...
日前,家住河北唐山市路北区永庆里的读者杨树民投书本报,称自己珍藏了一本抗日名将宋哲元将军赠给其官兵的袖珍本《四书新编》下册。“这本小册子虽已70多年了,但至今读来仍让人对抗日英雄心生深深敬意!”71岁的杨树民老人说。 记者看到,这本小册子长和宽均不足8厘米,是少见的正方体袖珍本。封面烫金字体较为模糊,但依稀可辨:上方印有书名《四书新编》,稍下为“下册̶...
为庆祝第七个“文化遗产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推动唐山市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营造社会各界参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和发展的良好氛围,6月9日,唐山市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宣传展在唐山市博物馆广场隆重举办。此次活动是由唐山市文广新局主办、市文管处和群艺馆承办。分为物质文化展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两部分。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向军、副局长张宗宇等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结束后,领导和嘉宾参观了大型广场...
唐山市民李学明在清理废墟时,发现一块刻有“官铁路界”的石料铁路界碑。据唐山文物部门称,该界碑系130年前修建中国第一条自建铁路唐胥铁路时埋设的铁路界石,是中国最早的铁路界碑。 李学明说,这块界碑是在唐山老火车站即唐山南站南侧100米的地震废墟里面发现的,这块界碑高约1.5米,重达600多公斤。刚发现时看到上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字迹,仔细擦拭后发现,上面清晰刻有“官...
图为合订本封面。 抗日战争时期的著名刊物《新长城》月刊合订本近日亮相唐山。这本合订本集纳了1937年(民国二十八年)下半年至1938年期间的《新长城》月刊,共631页,是珍贵的红色文物。 《新长城》月刊早期是当时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领导下出版的政治理论半月刊,抗战爆发后改为综合月刊。据史料记载,月刊当年发行仅几百册,合订本更为罕见。本书为铅印本,书页有多处“抗敌报社参考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