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浙江大学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会在紫金港校区召开,学校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及省普查办工作人员参加会议。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浙江大学副校长罗卫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首先听取了浙江大学档案馆副馆长胡志富代表浙江大学普查办所做的总结汇报及各相关部门的补充汇报。即将迎来120周年校庆的浙江大学是可移动文物收藏的重要机构,也是本次普查的重点单位,其普查工作在全省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自2013年...
资料图 图文无关 12月22日,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在市图书馆顺利开展,标志着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巡回展正式拉开序幕。 此次展览介绍了慈溪市一普工作的相关情况,根据普查数据显示,慈溪市国有单位中登记有文物收藏单位9家,可移动文物共计3390件(套)(其中国有文博单位藏品3225件(套)),藏品类别涵盖瓷器、书画、钱币等29个类型。巡展按照藏品类别,挑选...
日前,河南省文物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在郑州举办“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平台(二期)骨干培训班”。来自各省辖市、县(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以及省直文博单位的数据管理人员等170余人参加了培训。 培训班传达了国家文物局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平台(二期)骨干培训班”的基本情况,介绍了二期信息平台的功能和特点,培训了《文物局用户功能详解》、《文物收藏单位用户功...
记者12月20日从贵州省政府办公厅获悉,贵州省文化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王红光近日到贵州省人民政府网接受在线访谈时说,通过文物普查,贵州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有14825处。 王红光说,通过文物普查,贵州省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14825处。现有世界文化遗产1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19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400多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2项,国家级名录85项140处,省...
近日,农业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公布2016年全国农业文化遗产普查结果的通知》,向社会公布408项具有潜在保护价值的农业生产系统。 《通知》指出,为贯彻落实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开展农业文化遗产普查与保护”的部署要求,农业部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强化指导、扎实推进,依托专家、科学论证,着力做好普查工作。在各级农业管理部门、各传统农业系统所在地有关部门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专家委员会的共...
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 “南粤藏珍——广东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展”现正在广东省博物馆展出。 广东国宝一次看过瘾 2012年10月,国务院启动对国有单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调查、认定和登记工程,俗称“国宝大调查”。随后,广东省政府亦部署全省文物普查工作。 2013年到2016年的四年间,全省4000多名普查工作者,摸查了403家国有单位的文物收藏情况,记录了82...
日前,我州非遗相关工作人员结束了《五句子山歌》最后一站——建始县长梁乡的普查后,带着满满的收获与感动,回到了州城,开始后续的资料整理工作。 据悉,“五句子山歌”是我州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在整个全州各地均有分布。为切实保护“五句子山歌”,全面摸清我州五句子山歌的分布区域、传唱艺人以及歌词唱腔,州文化馆、州非遗中心自今年11月15日起在全州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普查、采风活动。在宣恩县...
日前,“乐邑嘉藏——乐清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报展”暨《乐邑嘉藏-乐清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编》首发式在乐清市博物馆举行。 为全面摸清乐清国有可移动文物的家底情况和保存现状,乐清市于2013年4月启动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量身高、测“三围”、称体重、判断“年龄”、记录“健康”程度,经过各部门和文物普查队员近四年的共同努力,普查在乐清全面铺开,覆盖了全市590家国有单位...
资料图 日前,乐邑嘉藏——乐清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汇报展开幕式在乐清市博物馆举办。 本次展览是为了总结和宣传乐清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成果,展览精品多、门类全,展出的76件具有代表性的文物,不乏国家二级、三级珍贵文物,有些文物是首次向社会公众展出,体现出乐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此次展览以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的成果为主线,分为“吴带当风”“玉之美者”“...
为摸清家底,全面掌握这些情况,同时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工业遗产资源、制定保护政策和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彰显黄石的底蕴和特色,从现在起到2017年4月,黄石文物部门在黄石市范围内启动工业遗产普查工作。 此次工业遗产大普查,黄石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黄石市工业遗产普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由市发改委、城建委、财政局等20多家单位和部门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黄石市文物局、市经信委相关科室及相关机...
日前,“溪上遗珍——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慈溪市博物馆正式开展,标志着慈溪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并进入成果转化和利用阶段。 自2013年始,慈溪市文广局根据国家文物局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部署,加强领导,精心部署,抽调骨干力量成立专门工作组,历时4年对全市19个行业系统的664家国有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进行了文物收藏情况调查,并完成所有普查文物的藏品认定、信息...
日前,由余杭区文广新局编著,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余杭遗珍——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集萃》一书正式出版。 该书采用了文物质地和功能并举的分类方法,从区内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所收藏的文物中甄选出310件可代表23个类别的珍贵文物。并采用分述的方式,对各类文物的基本概念、发展概况、藏品特征和意义等作了概括性的介绍。同时,对拨交而来的考古发掘品,在“文物来源”中标注出明确的地点、墓号及器...
文物普查数据审核 烟台市博物馆自2013年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来,通过普查馆藏文物达到66421件∕套,实际数量465704件,馆藏文物实际数量跃居全省第二。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为11330件∕套,实际数量28517件,位列全省第二,取得了可喜的普查成果。 在今年的普查审核阶段,烟台市博物馆积极做好普查审核的培训工作,所有审核人员熟练掌握审核流程、评分细则和审核方法,有序完成...
近期,黟县遗产办(文物局)、党史办以及相关部门对黟县境内革命旧址、遗址保护利用情况进行摸底踏勘,目前当地保存的革命旧址包括柯村暴动纪念馆(柯氏宗祠)、竹柯村方志敏故居、三合村孙下组红军医院(孙氏祠堂)等12处;革命遗址包括宏潭乡佘溪皖浙赣前进委员会扩大会议遗址、五溪山革命游击区遗址、石山阻击战遗址等39处。通过此次调查走访,当地进一步充实完善了相关史料内容,为加强红色遗址、旧址的保护与利用奠定基础...
11月22日,由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主办,余杭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承办的“片羽吉光——余杭区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余杭博物馆正式开展。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长曹鸿,杭州市园林文物局副局长卓军,余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姝等领导,以及杭州市部分文博单位、余杭区各国有文物收藏单位的代表出席开幕式,并一起参观了展览。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为全面掌握全区国有可移动文物资源状况,健全文化遗产保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