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26日记者从开封市文物管理部门获悉,杞县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一石椁木棺墓葬。 该墓葬位于杞县五里河镇,内为木棺,外包石椁,石椁石材厚约0.1米。普查人员在墓葬现场发现一块墓志铭石碑,碑额文字为篆书,为“明故太学生西埜先生墓志铭”;正文为小楷书,记载墓主人的生前事迹。 这是开封市首次发现石椁木棺墓葬,对于研究开封地方史、明代墓葬葬具及埋葬制度等有着重要的文物...
近日,抚州市城区一工地发现一座明代墓葬,现场出土了2件明代龙泉瓷器。抚州市博物馆获悉后,立即要求施工方停止作业,对现场进行保护,并及时组织工作人员对墓葬进行清理,发掘出墓主人墓志铭一块。此墓对于研究当地墓葬民俗有一定的价值。
古墓挖掘现场 出土的明代浙江龙泉青釉碗 墓碑上的文字验证此为明朝古 昨日上午,3座明代古墓陆续现身抚州市临川大道“临桂花苑”建筑工地,经博物馆工作人员现场挖掘清点,该古墓群共出土3件有价值的明代文物。 昨日上午8时,记者赶到工地现场,只见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墓口研究墓地的砖石。 正在保护古墓现场的青云派出所副所长王良向记者介绍说,19日晚上11时许...
最近,一施工队在江西上犹县东山镇茶亭村山坡上施工时,发现了三座小型明代古墓。施工人员及时向当地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作了报告,该县博物馆专业人员随即赶到现场。经发掘,出土了4件明代陶器。这一发掘对研究上犹县的历史、文化习俗据有一定价值。
11月14日,笔者从清镇市文保部门获悉,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及省文物保护中心专家“领衔”的《清镇市东门广场曹家坡明墓调查与发掘报告》已于近日“出炉”。专家认为,该墓地出土的文物及墓葬方式,对研究当时的社会文化现象有着较为重要的参考作用。 今年4月11日,在清镇市东门桥一建筑工地上,开挖地基的民工发现了一块长4.1米、宽2.1米、厚20厘米的巨大青石,...
手型戒子 正在浸泡消毒的明衣 17日,从市博物馆传出消息,不但在女尸身上发现了罕见的明代手形金戒指,而且在桂花园工地里,又发现了两座新的墓座。经初步推断,其中一座是宋代古墓。 明墓西侧又现宋代古墓 据桂花园工地旁的小霍村民讲,16日中午1点多钟,在明代墓葬往西约70多米处,一台挖掘机在施工中挖出了一些黑色的条砖。接到施工方的报告后,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赶到现场,从一个土坑里发掘出两座...
昨日,在桐梓县夜郎镇宋墓群发掘现场,考古队员又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由此,当地民间流传的“杨八墓”就是八座坟的说法,似乎有了出处。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考古队暂时不打算开启这座新发现的古墓,目前正在对已打开的7座宋墓进行清理。 本次夜郎考古工作队队长李飞告诉记者,从上个月中旬开始,为了抢救性发掘一座省级保护的宋墓,他和一些专家来到“杨八墓”,并在遭...
近日,我市临城县北街村村民在进行施工挖掘时发现一古墓。古墓内有一幅优美的壁画,经专家考察鉴定,该古墓和壁画都出自明代。 古墓是7月17日临城县北街村村民在进行水渠工程施工时发现的,村民发现古墓后立即报告县文物部门,县文物部门马上对该墓实施保护并进行有关考察。记者在县文物局对该墓地清理报告中了解到,该墓墓室为长方形,长5米、宽2.5米,墓道宽1.7米,墓道底部为斜坡形。在墓室北部成东西向有一石棺,...
门头沟区王平镇西马各庄村村民李全忠老汉在自家田地耕种时,无意挖出五块青色古砖,引起该区考古人员的注意。日前,经文物专家鉴定,这些古砖很有可能是明代墓葬之物,其历史至少要追溯到清朝末年。笔者在李全忠家看到,这五块古砖中有四块分别用朱漆写有文字,虽然历经上百年,字迹仍然清晰可辨。出土古砖呈长方形,长约30厘米,宽约15厘米,厚约6厘米。砖上写有约3厘米大小的红色楷体字,这4块有字古砖上自上至下分别写着...
日前,温岭市大溪镇发现了明代墓前石刻。据当地百姓所言,石刻原为明代南京兵部尚书赵大佑父亲墓前所有,早年间因造抽水机埠被移填用,今被挖出。 赵大佑(1510——1569),嘉靖十四年进士,官终南京兵部尚书,为官清正,诗文温雅俊爽,有《燕石集》。赵大佑父赵相(1487——1569),舍仕而农,力田自给,以子大佑贵累封刑部尚书。 石刻已残损大半,仅留一石虎及龟形碑座较完整。其它如石人、石马等,残存...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