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新华网石家庄6月16日电(记者曲澜娟)记者从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河北省人民政府日前正式批准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第三批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了解,此次获准入选的17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民间文学14项,传统音乐21项,传统舞蹈18项,传统戏剧20项,曲艺8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30项,传统美术8项,传统技艺30项,民俗24项。 项目包括石家庄新乐市的伏羲文化、...
6月13日,来自吐鲁番市葡萄乡的维吾尔族民间刺绣传承人古丽萨力汗(左一)向参观者表演民间刺绣手艺。为迎接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新疆文化厅等单位在新疆博物馆举办“新疆记忆———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荟萃”展览,展示新疆丰富的的历史文化。新疆已有55项历史文化遗迹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华社记者 沈桥摄 ...
憾的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怎样为旅游所用并在旅游中传扬?成为专家和业界关注的话题。 位于西四十字路口的胜利电影院经过装修一新,6月12日在一片喜庆气氛中换上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门牌,成为北京市的首家非遗展示中心。 在文化遗产日当天,非遗展示中心正式向公众开放,二楼的菲怡阁茶馆中正在上演京东大鼓《老来难》和其他一些快板、双簧、京剧清唱等传统曲艺节目。演出的上座率很高,不过来的观众大多是发过请柬...
关注村落文化遗产 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政府、文化遗产项目核心组织申报者和老百姓不是三方对弈,而是形成三者水乳交融的格局,最终在促进文化健康发展的同时,文化遗产的拥有者老百姓得到最大的实惠。省文物局局长王洪光说。 贵州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但文红长年致力于文化地理、农村发展、区域发展规划、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研究。她与20余名研究生一起成立了文化遗产...
6月13日是第四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中国是文物大国,在国家加大文物保护力度的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在利益的诱惑下,频频通过货运渠道夹藏、随身携带,将“国宝”走私出境。 1635件雕工精美、描金涂彩的古董木雕花板竟藏身在一些不起眼的出境普通邮包中险些“混”出国门!3000枚古钱币,被放在出境快件里企图分批寄出…...
6月8日,云南省丽江市古城保护管理局对外宣布,将于6月底7月初在丽江大研古城6个主要入口,开展古维费的征收和查验(针对游客),“围城”解决“偷逃”难题。当地部门认为古城维护费收取后,“有力呵护了丽江古城这座拥有8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围城”一经公布便引来诸多争论,很多人认为当年征收古维...
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13日在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开幕并圆满成功,一批为中国文物、博物馆工作60年和30年的老专家受到国家表彰,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活动闭幕式上宣布2010年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确定为苏州。 首届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13日9时在杭州西湖涌金广场拉开帷幕。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童明康,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国平,浙江省委常委、副省长...
本报讯 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北京市东城区政府日前在王府井步行街隆重举办“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集中展示并演绎北京33家老字号企业、36项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历史风貌、工艺流程、文化内涵。 据了解,“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分为图片展、技艺现场表演、精品展示三大板块。与此同时,33家北京老字号企业还在现场销售百余种非物质文化特色产品。此次...
中国文化报记者卢毅然 卢旭报道:6月11日,在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即将到来之际,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古籍保护暨文博事业杰出人物表彰、颁证、授牌电视电话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出席会议并讲话。 刘延东指出,文化遗产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是传承中华文明、增强国家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
近年来,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民群众的关心支持。6月13日“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的全面开展,进一步促进了全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关注,对营造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好社会氛围,推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都将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近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和各级文化行政部...
6月13日是中国第4个“文化遗产日”,从秦始皇兵马俑一号坑的第三次发掘,到北京、上海等地的文物古迹开放参观,一股“文化遗产热”扑面而来。不过,一天的“热闹”很快过去,长期参与推进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各地专家学者仍心存一丝隐忧:“文化遗产日”还缺了点什么? “中华元素”的内涵有待再...
中广网北京6月14日消息 2005年12月,国务院为设立“文化遗产日”下发通知,指出“要从对国家和历史负责的高度,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高度,充分认识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决定从2006年起,将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定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 2005年7月19日,国家文物局前顾问谢辰生,联名舒乙、吴良镛等11名学者致信胡锦...
6月12—13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国农业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自然文化遗产研究中心、青田县人民政府联合在青田飞鹤山庄召开《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乡村博物馆建设》论坛。 联合国粮农组织北京代表处戴卫东、青田县副县长钟秋毫分别讲话、致辞。联合国粮农组织Mary Jane Delacruz(博士)官员作GIAHS项目执行报告。中国农业博物馆研究所、贵州...
6月12日下午,我国第四个“文化遗产日”系列活动之一的 “浙江的恐龙蛋化石”专题讲座,在浙江自然博物馆老馆举行,副馆长、研究馆员金幸生博士担任主讲,来自杭州市区的博物馆志愿者、古生物爱好者及有关专业人员到场听讲。 恐龙蛋化石是极为珍贵的古生物化石,最早发现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的白垩纪地层中。它的发现和研究,对于揭示生活在距今大约2.35亿年至6500...
13日,第二届“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颁奖在无锡举行。10位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人获此殊荣。 他们中既有地方政府的领导——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中共河南省委常委、郑州市委书记王文超,也有工作在文保第一线的基层文物工作者——在汶川大地震中痛失亲人与家园之后依然坚守职责的北川羌族自治县民俗博物馆馆长高泽友;既有高校的教授——拖着年...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