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郭家庙出土的青铜印章 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埋葬着三位春秋早期曾侯,记者昨悉,就在同一个区域,考古工作者同时发掘了三座战国晚期小型墓葬,并出土一方青铜私印。 现场考古工作者称,这方战国晚期的私印,其上刻着篆体“期淈(g)”二字,应是墓主人名 字。此前在我省九店东周 墓地728号墓,也出 土过一方铜印,其上刻“兢人之鉨(玺的异体字)”,则应是一枚官玺。“先秦时代古玺以传世品居多,这方战国私印出...
位于宝鸡的周原,是周文化的发祥地和灭商之前周人的聚居地。昨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公布了周原遗址的考古新发现,在清理几座西周古墓时,惊喜地发现陪葬的鼎内还有鱼骨,可见当时的老陕也爱吃鱼。该考古发现刚刚荣获“2015年度全国六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殊荣。 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王占奎介绍,省考古院联合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三家单位组成的周原考古队,从2014年9月启动了周原遗址新一轮考古工作,去年对...
记者从日前举行的湖南考古汇报会上了解到,湖南常德近日发掘出明代荣王府义官墓群,其墓葬规模之大、保存之好、形制之完整对研究明代义官制度具有重大价值。 据湖南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郭伟民介绍,明代荣王府义官墓群位于常德市区穿紫河东岸、七里桥北部、丹阳路西侧的原常德科技学校内。此次共发掘明代墓葬10座,出土了金挖耳勺、写有“状元台阁”和“姪男登科”铭文的金箔、青花瓷、买地券、宋代铜钱等一大批珍贵文物。 标...
尼罗河女神石像 据英国大英博物馆消息称,位于埃及的古城纳夫克拉蒂斯遗址近日挖掘出约1万件文物,包括希腊船的木制组件和埃及雕像,揭示出当时的繁华景象。大英博物馆馆长汤马斯指出,这批文物种类繁多,反映出纳夫克拉蒂斯在古埃及时期贸易往来频繁、文化交流活跃。 纳夫克拉蒂斯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当时属转口港,集散来自腓尼基、塞浦路斯、希腊及埃及的商品。该城遗址1884年首次出土,学者过去认为其面积仅约30公...
唐定陵周围为什么会有500多座窑址,唐代的工匠又为什么要在砖上印自己的手印?昨日记者从省考古研究院获悉,我省考古人员在“唐代最大规模砖瓦窑场”陕西富平桑园窑址,又新发现了48座窑炉和大量手印砖,其中部分窑炉可能是唐开元年间为修缮遭受火灾的唐定陵需用的砖瓦而开的窑炉。 “唐代最大规模砖瓦窑场” 桑园窑址是迄今已知的唐代规模最大的砖瓦窑场遗址。此前我省考古人员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现了保存完整的窑...
英国东部剑桥郡近日挖掘出一处木质民居,考古学家称此遗址为英国有史以来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不列颠青铜时代(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800年)的房屋。 据悉,出土的木质房屋可追溯到公元前1000年至公元前800年,外形类似“蒙古包”。民居的外墙为圆柱形,屋顶成圆锥状,房屋整体搭建在有木桩支撑的平台上。目前已有5处房屋被发现,但具体还有多少,专家还未确定。 考古学家认为,一场大火导致当时的房屋坍塌陷入...
英国东部剑桥郡近日挖掘出一处木质民居,考古学家称此遗址为英国有史以来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不列颠青铜时代(公元前2500年至公元前800年)的房屋。图为当地时间1月12日,考古学家在现场进行挖掘工作。
最古老茶叶出土,据英国《独立报》1月10日报道,近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推出的期刊《科学报告》上发表的研究指出,考古学家近日发现,汉景帝墓所出土的茶叶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中国古代皇室好饮茶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2150年前。 研究指出,科学家们运用质谱分析法检查了附着于叶子表面的微小晶体后,推断出这些叶子的确是茶叶。汉景帝的墓发掘于上世界90年代,但直到现在墓中所发掘的有机物才被科学鉴定为茶叶。随茶叶...
正在进行考古发掘的江西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吸引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上周末在京举办的“第四届中国工艺美术收藏年会”上,“南昌西汉海昏侯墓出土万余件珍贵文物”就入选了“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十大事件”。 据介绍,历时5年的发掘,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海昏侯墓,已经出土了金器、青铜器、铁器、玉器、漆木器、纺织品、陶瓷器等珍贵工艺美术文物1万余件。考古学家认为,海昏侯墓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1月11日报道,新的科学证据显示,中国古代皇室成员好茶——起码在2150年前。 报道称,实际上,他们似乎太喜欢茶了,以致执意要把茶作为随葬品——这样他们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喝上一杯。 这项新发现是由中国科学院的研究人员做出的。 通过研究茶叶表面绒毛间的微小晶体并利用质谱分析法,研究人员得以搞清,随公元前二世纪中期的一位中国古代皇帝埋葬的这些叶子实际上是茶叶。 对这位皇帝墓葬...
1 月 9日, 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 广东省文物局和阳江市人民政府主办,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承办的 “南海Ⅰ号” 保护发掘项目阶段性工作通气会在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召开, 项目领队孙键、 刘成基和项目保护组组长李乃胜现场介绍 “南海Ⅰ号” 保护发掘项目的整体工作情况、 阶段性成果和现场文物保护工作情况。 由此, 备受公众瞩目的宋代沉船 “南海Ⅰ号” 全面保...
记者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正在发掘中的湖北枣阳市郭家庙墓地发现春秋早期的一套钮钟。这套钮钟首次加入“商声”,在西周礼乐“五音不全”的四声格局上,构成了“宫商角徵羽”的“五正声”宫调系统新格局,是揭示编钟发展历程的一次重大发现。 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介绍,钮钟为编钟的一种类型,合瓦形钟体。本次发掘的钮钟位于GM30墓葬南室,共10件,属春秋早期,为目前所知最多的编钮钟。该套钮钟形式...
图为:曾国墓地出土的同姓诸侯国陪嫁青铜器。 昨日,仍在发掘中的枣阳郭家庙春秋早期曾国墓地再现罕见器物,一件青铜器铭文显示其是与曾国同属姬姓的小诸侯国夨(zè,仄字的异体字)国的陪嫁器,学界普遍认为当时同姓不通婚,这件器物何以出现于曾国墓葬?这个疑问昨日引发考古及学界多种解读。 这件青铜匜(yí),是先秦时代用于沃盥之礼的器物,出土于郭家庙43号女性墓葬,与同时出土的盘组合使用。该器物口沿有乳钉...
与曹门湾1号墓相邻的2号墓,为曾侯夫人墓葬。该墓出土一件用作洗盥之礼的陶器,如蜗牛形状的曲柄引人注目(上图)。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方勤称,这种器物多出现在黄国所在的淮河流域,在湖北极为罕见,可以推测这应是墓主人的陪嫁品。 在郭家庙墓地多座女性墓葬中,另发现鼎、盆、壶等青铜器物。其中,郭家庙56号墓出土的壶,铭文明确显示是与曾国通婚的黄国赢姓女子所作之器。“可见,曾、黄两国是通婚关系,从曹门...
【摘要】唐韩休墓墓室北壁出土有一幅独屏山水图。采用"高远"的视角,构图为两山夹一水,溪水两岸建有圆形、方形草庐,远处为正在升起的太阳。通过考古学观察,可知画面每部分代表的意义不同。该幅山水图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独屏山水图,山水图与墓主人的身份息息相关,山水图既是一幅作品,也与墓主人的信仰与追求有关。 【关键词】韩休墓;山水图;考古学观察 【来源】《文博》2015年06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