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书法家刘仁刚马年新作—《墨线溢香·刘仁刚大英博物馆馆藏书法作品集字法帖》,日前由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并由中国图书进出口总公司在海内外限量发行。 作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书法家协会理事,刘仁刚的书法行楷长卷作品被收入大英博物馆、美国杭庭顿图书馆、西安碑林博物馆等国内外著名博物馆。该帖是从上述馆藏作品中集字而成。
项氏墓出土的一组小型木质家具 四季花蜂缎大袖衫 白釉葵花瓜棱盅 冬青釉长颈小瓶 400多年前的明朝,江南是一个富庶的地方。有钱人腰缠白玉带,妇人们身着丝绸花冠裙袄、头戴金银首饰,在桨声欸乃中踏青,在丝竹唱酬中寻欢。就是家境一般的人家,也能拿出精美的青花碗碟,盛满鱼肉,招待远方来的客人。 一段岁月,或长或短;一个故事,或精彩或平凡。但如今,我们只能从前人纸面上的记载来看尽明朝...
为贯彻落实省普查办《关于做好河南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认定和鉴定工作的通知》精神,进一步促进许昌市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自6月18日至6月25日许昌市普查办组织我市可移动文物普查专家组,对许昌市博物馆、许昌市文物工作队、春秋楼文物管理处、灞陵桥文物管理处等四家文博单位所藏的可移动文物进行鉴定定级工作。通过前期的清库整理,市直文博单位有1500余件(套)文物需要鉴定定级,专家们从文物...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通高27厘米口长20.3厘米口宽9.8厘米 1986年河南省信阳浉河港出土 角为饮酒器。上有盖,盖顶有脊,脊的中部有桥形钮。器口呈橄榄形,颈部收敛,腹壁微鼓。一侧有首状 ,圜底,三棱锥状足。盖与器身饰以雷纹衬底的饕餮纹与蕉叶。盖内与器身壁对铭12字:“晨肇贮用作父宝尊彝 册”。 由于青铜角流行的时间短,仅见于商末周初,出土器物...
春秋(公元前771年——前476年) 1923年河南新郑李家园出土 通高117厘米 口长30.5厘米 口宽24.9厘米 壶上有冠盖,器身长颈、垂腹、圈足。该壶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冠呈双层盛开的莲瓣形,中间平盖上立一展翅欲飞之鹤;壶颈两侧用附壁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器身满饰蟠螭纹,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小兽,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倾其全力承托重器。其构思新...
西周(约公元前11世纪——771年) 通高25.2厘米 长31.8厘米 1988年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 盉与爵配套可以盛酒,与盘配套亦可盛水。鸭形盉以鸭腹为器身,背部开口,上面加盖,腹下铸柱状足,鸭首当流,鸭尾作鋬,鋬上站立一小铜人,以其手足将器身与器盖巧妙地连为一体。盖沿与口下饰长尾凤鸟纹一周。盖内有阴刻铭文43字,笔画均匀,字迹清晰。铭文记述应国使者“匍”到氐这个地...
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4年) 1974年河南偃师寇店出土 高5.9厘米长6.2厘米 马呈立姿,昂首挺胸,张口翘尾,周身鎏以 金银,黄白中相间线刻花纹,清新明快,小巧玲珑,为汉代工艺中的佳品。
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纪)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45.9厘米口长16.4厘米 盛酒器,形体呈猫头鹰状,昂首、圆目、宽喙、小耳、高冠,双翅并拢,双足与垂尾共为三点支撑,后颈有口,上有盖,内壁铸“妇好”二字铭文。背有兽首弓形鋬。器身满布缛丽的纹饰,造型典雅凝重,为商器之精品。
商代晚期(公元前11世纪) 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通高36厘米通长46.5厘米 盛酒器,器身奇特,前部似牛呈立兽状,头上有卷曲的犄角,中脊至尾为卷龙纹,后部呈鸟状,足为两蹄两爪,尾部有兽首形扳。通体饰细腻精致的纹饰,盖内与器身内均有“司母辛”三字铭文。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36年河南辉县琉璃阁出土 通高30.5厘米 口径20.3厘米 底径18.2厘米 盛酒器,此器敛口、折沿、短颈、圆肩、平底,腹上部铸带有活环的兽耳一对,小兽躬身攀壁,回首翘尾。两耳间另饰一兽形扉棱,器身布满绦索纹构成的网格,格中填满细密的羽纹,纹间许多圆涡,内中镶嵌物已脱落。
春秋中期(公元前620年——前467年) 1978年河南淅川出土 最大钟通高120.4厘米 舞修52.3厘米 铣间59.7厘米 该钟一组26件,形制相同,大小依次递减。钟身呈合瓦状,舞中有柱形甬,甬下部有环带形旋及长方形斡。钟腔正背两面共有柱形枚36个,口为弧形,内壁口边有调音所致的锉磨痕迹。这套编钟铸铭17篇,每篇内容相同,长达117字。这是目前春秋时期数量最多...
春秋(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高48厘米 1990年河南省淅川徐家岭楚墓出土 龙首、虎颈、虎身、虎尾、龟足,张口吐舌,牙齿犀利。龙首上附六条蛇形龙。脊背上有有一方座,座上有一神兽也为龙首,口衔一条龙,龙首。通身饰动物纹和云纹,满嵌绿松石。 此神兽形象诡谲,制作精美,绿松石镶嵌精细,绿石莹莹,极为美观,实属罕见之物。对于它的用途,学术界尚有分,有的学者认为可能...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35年河南汲县山彪镇出土 通高24.5厘米口边长12.5厘米 豆上有覆斗形盖,盖顶有圆形捉手,豆盘方斗形,以细柄支撑,下为圆牌状座。器身满饰红铜丝嵌错的云纹,并镶有各种形状的绿松石。
战国(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1974年河南三门峡上村岭出土 通高48.9厘米灯盘径23.7厘米 此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跽坐人偏髻、束冠、身着长袍,腰系宽带,以带钩扣合,两臂平伸,手握丫形灯架,架上托环形灯盘,盘内设烛座三个,整体髹漆尽脱。
春秋 (公元前771-前476年) 1953年河南汲县出土 通高34厘米口径8.9X7.6厘米 壶体截面为圆角方形,有盖,束颈鼓腹平底,腹侧各有一兽面纹贯耳。器身以夔纹附地,用浮雕式工艺铸出盖四角的蛙纹、耳下的对虎纹以及腹部的兽面纹、凤鸟纹、虎、鹿等纹饰,动物塑造生趣盎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