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有数据显示,在全球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这些文物大都是在旧中国时期流失海外的,加上20世纪80年代盗墓、文物盗掘、走私严重,致使中国文物身首异地。 从鸦片战争至今,中国文物有四次外流浪潮。 鸦片战争引发流失大潮 第一次文物流失浪潮是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战争、不正当交易等手段对中国的珍贵文物进行疯狂掠夺。其中广为人知的是,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和八国联...
近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捐赠仪式,四川省抗战老兵救助会会长杨红雷向该馆捐赠5套抗战老兵文物史料。 其中,中国远征军某部连长李清龙在缅甸作战时使用的一副染血绑腿具有特殊的文物价值。该绑腿的主人李清龙,1923年10月2日出生,1943年加入抗日军队,进入新一军山炮营1连,同年,作为中国远征军的一员在印度兰姆加训练。在缅甸缅北和日军的遭遇战中,李清龙亲眼看见孙立人指挥作战,双方的大...
破碎的石柱上雕刻有盘龙纹饰以及人物的画像。 28日傍晚,临沂市区沂蒙路与兰山路交会附近一处供暖管道工地在施工过程中,无意间挖出一座古墓。经文物部门勘查,确定此处为汉代古墓,距今约有1800年。 沂蒙路施工挖到“龙纹墙”古墓 “沂蒙路上一个地下管道施工工地好像挖出了一个古墓,不知道有没有文物出土,现在不少人都在围观。”29日上午,市民伏先生向本报爆料称。 工地位于市区沂蒙路与兰山路交会西侧,...
今年3月,国务院 《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互联网+”行动计划,正在试图打造经济转型升级新引擎。“让文物活起来”的大背景下,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高科技,又能否实现互联网+文物,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有效保护之外“动”起来,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 不可移动文物也应“开口说话” 四川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居全国前列,然而大多数仍停留在如何保护的层面。有的虽然已是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却仍谈不上深度挖掘文化内涵...
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局获悉,为迎接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湖南的各级抗战类文物保护单位将于8月底前全部对外开放。 据介绍,湖南保存了众多的抗战类文物,纳入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达8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分别是南岳忠烈祠、塘田战时讲学院旧址(邵阳县)、抗日胜利芷江洽降旧址、大云山三战三捷摩崖石刻(岳阳县)、黄埔军校第二分校旧址(武冈市)、厂窖惨案遗址(南县)。另有八路军...
7月28日,记者从汉中市文物部门获悉,略阳县村民在修路时发现古墓后主动上报文物部门。当地考古专家抢救性收集回宋代青铜镜等珍贵文物6件,并对墓葬的壁画等进行了保护。目前,该批文物已被转移到略阳县博物馆保管。 7月20日,略阳县文化广电局接报说,白水江镇政府建设工地发现墓葬。随后,县文化广电局、文物旅游局相关人员立即赶往现场。白水江镇党委负责同志及当地公安干警相继赶到现场协助开展工作。据介绍,该文物...
国家文物局网站7月27日消息,国家文物局决定开展2015年度全国博物馆展览季活动。全国各级各类博物馆特别是国家一、二、三级博物馆,凡拟在2015年9月至11月期间策划推出的重要展览项目(不包含基本陈列和出入境展览),均可参与申报。 据中国经济网文化产业频道记者了解,国家文物局决定,从2015年起,将每年9月至11月确定为“全国博物馆展览季”。鼓励全国各地博物馆精心策划、密集推出一系列高水平的展览...
近日,一组流失海外的32件春秋时期的秦人金饰片,由法国漂洋过海回到了祖国的怀抱,并定居于甘肃省博物馆。这是我国首次主动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并取得成功的案例。 据悉,这组秦人金饰片出自甘肃大堡子山遗址,可能是棺饰物或马的盔甲。在上世纪90年代,由盗墓团伙贩卖流失海外。这批金饰片的回归对研究秦人在周朝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我国对海外流失文物的追索提供了范本。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流...
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流失海外文物的追索,“肉身坐佛”的回归、圆明园兔首鼠首的捐赠,都是我国重视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体现。黑龙江文物考古研究所赵评春说:“我国主动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并能获得成功,是综合国力实力的体现。我们需要追索流失海外文物。这是国家、民族的尊严,历史的公正,也是打击盗掘和走私文物的必要手段。” 近日,一组流失海外的32件春秋时期的秦人金饰片,由法国漂洋过海回到了祖...
近日,国家文物局与公安部消防局组成联合检查组,由国家文物局督查司司长刘铭威、公安部消防局防火处处长亓延军带队,到北京市检查抗战遗址及古村落消防安全工作。北京市文物局局长舒小峰与市消防总队防火部长藏桂丛等负责同志参加检查。 检查组先后赴卢沟桥、宛平城、中国人民抗战纪念馆、八路军冀热察挺进军司令部旧址和爨底下村古建筑群等文物单位,对各单位消防安全主体责任落实、人员安全意识和防火技能、消防基础设施建设...
29日从龙口市文广新局获悉,于2014年7月正式启动的龙口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目前进展顺利。据悉,龙口市博物馆作为该市收藏文物最多的单位,共收藏文物11000件。截止到今年6月底,龙口市博物馆共完成了7000件文物的数据采集及照片拍摄工作,并成功上传文物1600余件。 本次普查以全部国有单位为对象,除了国有博物馆等文物收藏机构,还有图书馆、美术馆、档案馆;纳入普查范围的国有文物主要...
近日,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一行就古民居保护工作赴通山县开展专题调研,并现场提出保护意见和帮扶计划。 通山古民居是鄂东南古民居和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遍布全县各个角落,大多数为明清时期建筑,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在选址、布局、工艺方面的智慧和高超水平。现存古民居中,以400年左右的居多,还有700年以上的古遗址。 调研组一行实地考察了通山县通羊镇节山大夫第、黄沙铺镇宋氏新屋、大畈镇谭氏宗祠和王氏...
在鸦片战争爆发至1949年新政建立的动荡年代,美国人来到中国寻找并获取了大量中国文物,而如今这些艺术品大多被安置在美国各大博物馆中。 在《中国收藏者:美国人对亚洲艺术的世纪寻宝》(The China Collectors: America's Century-Long Hunt for Asian Art Treasures)一书中,作者卡尔•梅耶(Karl E. Meyer)和莎朗•布莱赛克(...
修路时发现宋代古墓,村民竟将墓中文物抱回自己家。7月17日,略阳县白水镇一工地发现墓葬,出土文物被村民抱回家。经走访、询问和宣传《文物保护法》,终于在21日将6件文物收回。 开挖路基时发现古墓 7月27日上午,据参与考古发掘的略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徐宁中介绍,7月17日晚10时许,在白水江镇小河村通村公路修建中,工人在开挖路基时发现古墓,随即报告施工方负责人。施工方负责人要求挖掘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