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南文化产业网12月19日消息:12月16日,周口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商水县西客站的文物勘探中发现1座西汉晚期至新莽时期的古墓葬,并及时进行了清理。 该墓葬为半地穴式砖室墓,开口于第三层,开口距地表1.15米。墓室为东西向双室墓,由甬道、前室、耳室、主室构成,墓葬全长4.8米、宽3.4米,墓葬深1.8米。该墓葬遭到严重破坏,仅个别地方存有墓壁,墓顶为弧形顶,东侧券门倒塌于墓室之内。墓底平铺一层砖,...
新华网重庆12月8日专电(记者 张琴)重庆市文物考古部门近日发掘出一批珍贵的陶俑。 记者从重庆市文化广播电视局获悉,文物专家近日在武隆县巷口镇发现两座古墓,初步分析判断该墓年代大致为东汉,发掘出一批极具价值的陶俑。其中,一件吹箫俑,衣褶清晰,神态悠然,做吹箫状。此外,还有少量侍俑出土,这批侍俑保存完整,其发型和衣着迥异,这对复原当地东汉时期居民的生活状况极具科研价值。 此外,墓葬中还清理出...
7日,因为连日的阴雨天气,我市公园桥往二井沟方向20米处,一汉代古墓发生塌方。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本位于古墓洞口上方两块一米见方的巨石发生垮塌,墓穴中已经空无一物。 据附近居民介绍,古墓的发现已经有些时日,相关部门已经前来进行了勘测,墓中物品已经全部移走,只留下几个空墓穴。由于土质疏松,再加上连日的阴雨天气,导致墓穴洞口塌方。村民告诉记者,以前洞内长期有流浪者居住,但幸好近日已搬走,塌方未造成人员...
近年,高古玉因其历史研究价值高、文化内涵丰富、工艺独特等特点成为国内外实力收藏家纷纷追逐的目标。于是也出现了高古玉在 艺术收藏中的顶级奢侈品的说法。不久前,一件西汉时期的黄玉带钩,在伦敦佳士得的秋拍中出现,拍前估价为10万至15万英镑,而经过现场竞拍者激烈竞争,最终的成交价达到了82.525万英镑,创下了汉代玉器拍卖的最高纪录。在高古玉中占据重要位置的汉代玉器再次以其独特魅力受到了人们的关注。 ...
3日,考古工作人员正在清理墓葬中的物品。引江济汉工程荆州区纪南镇高台村施工现场发现三座古墓,文物部门立即赶赴现场发掘。该墓为西汉时期的夫妻合葬墓,目前已出土雕花木板、木质马蹄、五铢钱等54件文物。其中包括记载有汉代隶书文字书写的木牍。
罐身的铭文拓片 昨天,白酒专家陈先润向记者出示了一张出土文物的照片。照片上的实物是一个有着多个铭文的酒罐,这个酒罐是1965年在平坝马场六朝古墓中出土的,距今已有1900多年。 这件文物出土后,围绕着上面的个铭文,许多专家对此进行了研究,并准确翻译出了铭文的意思。经过自己的研究,陈先生认为,这只酒罐当年应该来自数千里外的中原,而且,现在平坝县的酿酒技术可能和这只酒罐有着密切联系。 ̶...
引江济汉工程在荆州区纪南镇施工时,挖掘机一“爪”下去竟然“探”出了古墓。随后,荆州区文物部门立即组织考古工作者对这3座汉代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26日至27日,记者在现场采访获悉,截至27日下午5时许,已经有71件珍贵文物从淤泥中“抢救”出来,暂未发现简牍,其中保存完好的一处墓室将于今日开棺。 两千年前金丝楠木棺 ...
2011年10月20日上午10时,安徽省蚌埠市文物管理处接到举报,在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十一中学对面朝阳路东侧在建工程 “南翔光彩国际家居博览中心”下挖基槽约4.8米后发现古井,蚌埠市文物管理处立即组织人员到现场查看,根据暴露出的井圈的陶质陶色纹饰推断其为一口汉代水井,保存完好,立即组织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完整清理出精美陶井圈9节,同时在井内清理出汉代的汲水壶、板瓦、筒瓦、砖块、石器及木构建等大量器...
这是11月21日拍摄的沈阳上伯官汉代古城遗址发掘现场。 辽宁省沈阳市的考古人员近日在沈阳四环快速路的施工路段发现了一座汉代古城遗址。此次考古发现的区域位于沈阳市东陵区东陵街道上伯官村。经实测,现存南侧墙址残长326米。该城址原为长方形,南北稍宽,周长约2500米。
(文物编辑部,北京市 100007) 关键词:对羊纹 金饰片 盘羊 西汉 KEY WORDS: Dual argali pattern Gold plaque Argali Western Han ABSTRACT: Gold plaque with dual argali pattern was in style during the early Western Han period...
上伯官汉代城址考古发掘正在进行 是沈阳市很重要的遗址 曾有人捡到瓦片 成排的土方边,人们纷纷驻足踮起脚尖,仿佛要看清距今近2000年的古城的模样。 现场:一排青石块引人关注 近日,经过沈阳市东陵区上伯官村的人会发现,路旁整齐的土方中,有工人不断推着推车清理残土,还有戴白手套的工作人员不时端详土方。附近的指示牌告诉人们,这是进行中的上伯官汉代城址考古发掘。 昨日14时许,工人依旧运输着...
丧葬之礼在我国起源很早,在旧石器时代已有随葬的器物及风俗。由于人们相信玉有保护尸体的作用,所以对坚硬不朽的玉,充满迷信,不但把它作为神圣之物消灾辟邪,而且以玉敛葬,祈求再生。葬玉就是指专门为保护尸体而制作的随葬玉器,西晋葛洪在《抱朴子》中说:“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不朽。”这话道出了当时人们使用葬玉的目的。因此,在出土的墓葬中保留了各个时期众多的精美玉器。 汉代厚葬之风日盛,葬玉更是极为普...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