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刻有铭文的汉砖。本月15日晚9时,巫山博物馆附属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代墓葬。施工采用的是大型挖掘机作业,为保护被挖开的墓葬及随葬品,巫山县文物管理所立即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清理发现,该墓为刀把形砖室券顶墓,墓葬位于断坎上,距地表约2.5米。 这座古墓出土了铜器、陶器、墓砖等器物10余件。其中,铜器主要有铜碗、铜钫、铜釜、铜洗;陶器主要有陶罐、陶釜等;墓砖分为墙砖和券顶砖,砖上的纹饰以菱...
图:挖掘机正在挖掘古墓 图:文物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挖掘文物 图:已经出土的部分文物 2月19日,湖南省安仁县文物所接到洋际乡村民反映,洋际村村民在基建工地中发现一座砖室墓葬,本着“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原则,县文物部门立即组织专业考古人员进行了抢救性发掘清理。 该墓葬经文物所工作人员鉴定为汉代墓葬,墓口已经暴露,高2.5米,长3.7米,...
大图:县文物所工作人员进行抢救性发掘。 小图:发掘出来的陪葬用品。陈芳 白培生 摄2月19日中午,安仁县文物所接到该县羊际乡阮山村村民电话,在该村村民建房基建工地上,发现一座砖室古墓。县文物所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勘探,发现已暴露的墓口高2.5米、长3.7米,呈拱形,经鉴定为汉代墓葬,当即进行抢救性发掘。共出土9件完整汉代陶器,分别为陶罐、仓、陶灶、甑等。这次古墓发现,为研究安仁汉代历史增...
图为村民们13日挖出的陶罐。最近两天,眉县常兴镇上塬村新闻不断,村民们在猕猴桃园干活,连续两天挖出四个汉代陶罐。其中3个较为完整的已上交文物部门,一个已经成为碎片。 据上塬村主任赵保强介绍说,第一次挖出陶罐是在2月12日17时左右。当时,他带领30多名村民来到四组的猕猴桃园里挖沟准备埋水管,村民李麦转一镢头挖下去,只听“咔嚓”一声,挖出几个烂瓦片,她刨开土一看,原来是3个...
三秦都市报(微博)宝鸡讯(记者 王宝存)最近两天,眉县常兴镇上塬村新闻不断,村民们在猕猴桃园干活,连续两天挖出四个汉代陶罐。其中3个较为完整的已上交文物部门,一个已经成为碎片。 据上塬村主任赵保强介绍说,第一次挖出陶罐是在2月12日17时左右。当时,他带领30多名村民来到四组的猕猴桃园里挖沟准备埋水管,村民李麦转一镢头挖下去,只听“咔嚓”一声,挖出几个烂瓦片,她刨开土一看,原来是3个陶罐,没想...
张宏林 孙一琼 铜镜,是我国古人照面饰容的日常生活用具。它早在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开始出现,发展到战国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期,两汉为第二个高峰期,隋唐则为第三个高峰期,此后一直沿用。至清朝末期到民国初期,因玻璃镜的普遍使用、替代,铜镜才彻底绝迹。其沿用时间约为4000年,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青铜器。 铜镜的正面用于照面,而背面往往饰有各种各样的图案纹饰和铭文。这些美丽奇特的图纹和内容丰富的铭...
汉代流行的辟邪类佩饰除刚卯和严卯外,还有司南和翁仲,这几种佩饰号称“辟邪三宝”。 司南原是古代指南工具,因司南之杓是以磁石仿北斗星而磨制成的匙状磁体,俗称指南勺。把指南勺的造型琢在玉器上,寓意不迷失方向,汉人认为有辟邪、正身、正己的功能,能助人端正品行,所以在汉代颇为流行。司南器形为两个“胜”形长方体,中间有柱相连,上部琢一似司南勺状物,故名司南佩,又名“胜形佩”。 翁仲是一个古代人名。...
汉代玉器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把中国古代玉器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高峰。汉武帝首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于是,以礼器、佩饰为主的儒家玉器体系,也因此得到了大力扶持。汉代玉器的材质主要是和田软玉。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闻名遐迩的“丝绸之路”,新疆和田美玉沿着“丝绸之路”源源不断进入中原,使得玉器制造业得到极大的物质保证,稳固了和田玉在玉器材质中的主流地位。同时,也改变...
“汉代玉凳”引来一片质疑近日,一件在2012年开年以2.2亿元天价成交的“汉代玉凳”被指责为赝品,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质疑。 据了解,此拍品在由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举办的“古玉雅集古代玉器专场拍卖会”上以1.8亿元起拍,最终以2.2亿元成交,创下国内新的玉器拍卖纪录。天价一出则引来了专业人士的质疑。对古代家具有深入研究的学者指出,在中国家具发展史上,汉代人的起居方式为“低坐”,即以席地而坐为...
“汉代玉凳”鉴定主角首度回应质疑—— “拍卖公司每月付给我的报酬只有600元” “汉代玉凳”近日引发热议。该事件不断发酵,各界专家纷纷“发声”,直指“汉代玉凳”为赝品,认为该事件为鉴定界乱象又添一景,因为汉代根本就没有凳子。服装设计师也以古时裤子只有裤筒的观点,断定玉凳作假。而事件漩涡中的人物、为“汉代玉凳”做出鉴定结果的故宫(微博)博物院研究员周南泉,此间一直未有回音。近日,从广东老家过...
汉玉凳到底是真是假,这是个学术问题。而如何去证明真伪,这既是学术问题,也是态度问题。“专家”现在是越来越多了,但这个“多”并不见得就是“繁荣”,在一个监管缺位的环境中,专家身份真伪难辨,必然会进一步使乱象加剧。 毫无疑问,真正的专家仍然是存在的。既然号称专家,必然要在某一领域有过人之处,有令人信服之处。在玉器鉴定这样一个&...
汉代勃海郡(沧州一带)是否铸行铁钱,文献并没有记载。近日,海兴小山乡北村村民在小山东北部平整土地时,出土五六公斤汉代废钱。其中发现汉代铁“半两”、“五铢”、“货泉”等,对研究地方货币史极有意义。 据介绍,国内目前发现较早的铁钱是甘肃陇南文县出土的秦“半两”。汉代“五铢”铁钱也在...
近来舆论对于“汉代玉凳”可谓关注度极高。因为一只“汉代玉凳”拍出了2.2亿元天价而引发广泛质疑。网民和专家均质疑此物件的真实性。南京林业大学教授邵晓峰表示,汉代人席地而坐,不存在这样的“凳子”。 如果这只玉凳被认定是赝品,估计会和那件“金缕玉衣”相提并论了。曾轰动一时的“金缕玉衣”案,当事几位权威专家“隔着玻璃看了看”,就敢给它估出24亿元的天价。随后,案犯就拿着“专家鉴定”取得了银行负责人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