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土城斩龙山遗址出土文物超过5000件,原预定存放十三行博物馆,但经费不足,转存放中研院。图为遗址现况。 从斩龙山遗址出土的大屯山安山岩材质石器。 土城医院预定地原为土城第一公墓,迁葬、整地时意外发现距今3000年的斩龙山遗址,1年多前抢救挖掘完毕,欲交由十三行博物馆修復、典藏,但文化局碍于经费短缺1000万元,文物只能转存放中研院仓库;地方担忧,脆弱的出土文物,多次移动恐折损文化遗產。 ...
日前,在安徽省六安市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六安市白鹭洲古墓葬群保护规划》。该规划是六安市首个文物保护类规划。此次规划范围以考古、调查、发掘确定的 遗址范围及周边相关历史环境要素为基础,规划面积约120亩。规划性质为古墓葬类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属文化资源保护性质。规划内容重点包括六个方面:一是对白鹭洲古墓葬群现状进行评估,包括价值评估,现状问题调查,环境影响等。二是做好保护范围和建...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号”中的珍贵文物,最近两天陆续上水,呈现了致远舰当时的武器装备情况,以及甲午海战的惨烈景象。本年度对“致远号”的考古工作,今天结束了。 2014年,在丹东黄海海域,发现了一艘体量在1600吨左右的沉船。而这片海域,正是121年前甲午海战中,北洋舰队致远、经远、超勇和扬威舰沉没的地方。经过鉴定,9月28日考古学家宣布,这艘沉船正是...
由故宫大铜缸被刻字一事而起的文博单位建立“黑名单”制度的讨论,最近越来越热。青年报记者在对一些业内专家采访中获知,“黑名单”是解决不文明参观问题的一个良方,但操作起来仍有一些障碍需要跨越。 故宫铜钢刻字催生“黑名单”制度 最近故宫一口有近300年历史的救火大铜缸被一对情侣刻字秀恩爱,这事持续发酵,情侣受到了人们的一致谴责。而“黑名单”制度也由此被提起。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透露,故宫其实已经在今...
在叙利亚、伊拉克肆虐的“伊斯兰国”日前又毁掉了一处有2000年历史的古迹,这次遭殃的是叙中部历史古城巴尔米拉(又名台德穆尔)标志性建筑——凯旋门。 叙利亚文物部门主管阿卜杜勒——卡里姆表示,根据交叉验证后的消息,巴尔米拉的凯旋门已于4日被“伊斯兰国”武装分子炸毁。 阿卜杜勒——卡里姆介绍说,凯旋门位于巴尔米拉古城入口处,是古城遗迹中最壮观的建筑之一。 据报道,“伊斯兰国”表示,之所以要炸毁凯...
1991年,美国纽约。中美双方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若干问题进行又一轮谈判。一天,美国政府谈判代表梅西在指责中国盗版问题时,用傲慢狂妄的语气说:“我们是在与小偷谈判!” 面对美国人的挑衅,时任中国外贸部副部长的吴仪马上回应:“我们是在与强盗谈判!请看你们博物馆里的收藏,有多少是从中国搞过来的?据我所知,这些中国珍宝,并没有谁主动奉送给你们,也没有长着翅膀,为什么却越过重洋到了你们手中?这不能不...
通过网络搜集古民居文物资料,而后踩点,趁夜入村盗窃,卖得赃款数万元——这样一个活跃在荥阳、博爱的4人文物盗窃团伙,历经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终审裁定,两名主犯近日分别领刑3年零2个月。 昨日上午,多名郑州古民居保护志愿者向大河报反映了这一事件。随后,大河报记者在中国裁判文书网见到了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于今年9月23日发布的“(2015)郑刑一终字第219号”刑事裁定书。 裁定书显示,2014年9月9...
黄金周期间“民保”协会走进东莞博厦古村。 国庆期间,民间文保团体“省城风物”在广州沙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导赏活动,对沙面文物建筑铭牌进行纠错补遗。另外,广州和东莞一些民间文保团体也联手发起了“莞城导赏活动”,走进东莞博厦古村,共同寻找失落的莞城民间记忆。 沙面是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大批文物建筑。1日上午10时,民间文保团体“省城风物”在成员陈晓平带领下来到了沙面南街,给文物标识“找...
带有玻璃的“致远号”舷窗。新华社发 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一些重要文物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引人关注的是,考古人员在沉船中还发现了北洋海军将士的遗骸。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4日晚表示,考古工作仍在继续。除了发现大量文物外,还在军官舱附近发现了七八具骸骨,这些遗骨被发现时已不完整。 1894年9月17日,在甲午黄海海战中,由舰长邓世昌...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北京故宫博物院即将迎来九十周年华诞,近期一系列精彩展览相继与观众见面。十一黄金周期间,除了“石渠宝笈特展”持续火热外,正在神武门城楼展厅举行的“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也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目光。 此次“文物保护修复技艺特展”共设古书画装裱修复、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木器修复、纺织品修复、陶瓷修复、钟表修复等十一个单元,各单元中,从技艺说明、传承谱系、文物修复...
近日,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的水下考古行动中,又出水一批“丹东一号”水下文物。此前,“丹东一号”已被判断为是在中日甲午海战中沉没的“致远舰”。
为促进中俄文化交流,7日下午,参加第二届中国—俄罗斯文学合作交流会的俄罗斯学者以及来自世界各地的“俄侨”及其后代们,将一批极其珍贵的俄侨文物捐献给了黑龙江省博物馆。
10月5日,考古人员在水下工作。 当日,在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共同组织开展,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提供支持的“丹东一号”水下考古工作结束前,工作人员在“辽浚9号”作业平台上举行简短的祭拜仪式,告慰英灵。 当天的水下考古工作还出水一枚炮弹,并发现一扇带有玻璃的舷窗。据了解,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发现100多件文物,从打捞起的文物可以断定,“丹东...
随着辽宁丹东港沉船被确认为致远舰,有更多文物陆续出水。5日,参与致远舰考古行动的知名历史学者萨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萨苏说,从这些文物中不仅可以发现致远舰作战的惨烈,更可以发现当时不仅邓世昌,整个致远舰上的官兵忠于职守,战斗到军舰沉没。 1.海底发现了步枪子弹(当时船上可能有“狙击手”) 萨苏说,海底文物让致远舰更多秘密将被揭开。“在海底还发现了步枪子弹,其中一些是使用过的弹壳,当时在船上为什么...
在黄海北部海底发现的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中,舷窗、炮弹等一些重要文物于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再现百年前致远舰的英勇悲壮。5日,考古人员提取出水了一枚152毫米副炮炮弹,结合之前的发现,致远舰的武器配备已经完整展现。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出水的沉船相关文物种类有60余种,数量有100多件。(10月7日《京华时报》) 辽宁丹东东港打捞致远舰的消息,引发全国关注。由于“致远舰上...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