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河南省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焦作市温县一建筑工地抢救性发掘了17座涵盖战国、西汉、东汉、北宋、清代等时期的古墓葬,发掘出土陶罐、陶俑、瓷器和铜刀、铜镜、铜首饰等一批珍贵文物。据考古专家介绍,其中在一座东汉墓中出土的绿釉瓷狗、瓷鸡十分罕见。这些出土文物为研究战国至清代时期当地经济社会状况、丧葬风俗、民俗文化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依据。
昨悉,省考古所专家本月中旬在保康县马良镇西坪村进行田野调查后,确定其为东周文化遗址。在马良镇西坪村余家岗老屋场,考古人员挖掘出了东周时期的古陶片,距今大约3000年。 专家学者一般都认为,保康马良镇重阳一带为楚国发源地“丹阳”。1976年,重阳曾出土楚国早期的三足鼎。此次保康县出土的东周时期陶片,佐证了重阳是古楚都丹阳。
记者从河南省巩义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市一座中晚唐时期墓葬中出土的一件唐三彩,日前被专家认定为国内首个再现中国“茶圣”陆羽煮茶形象的唐代三彩器,这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与陆羽形貌相关的实物资料。 这件被专家命名为“陆羽煮茶图”的唐三彩,施黄褐釉和绿釉,粉红色胎,右侧为一坐俑,左侧一风炉上置有茶鍑,二者共坐于一个长方形底板上。坐俑高约11厘米,头裹绿釉襥头,身着一件窄袖圆领长衫,端坐于一亚腰形圆...
近日,市文物管理局在对阜阳城隍庙院内广场进行考古发掘时,出土一块带有 “道光十七年重修城隍庙街道並神…… ”字样碑刻 ,碑刻虽残, 但字迹清晰可辨。据市文物专家判断,这块碑刻的出土,为验证城隍庙历史变迁及周边街区变迁等方面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老挝和澳大利亚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日在老挝北部川圹省石缸平原考古区发掘出三具距今约2500年至3000年的人类遗骸以及一些同时期用品,对研究老挝古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老挝考古部门负责人表示,此次发现的人类遗骸和文物将成为研究石缸平原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是自1930年对石缸平原进行考古发掘工作以来获得的一个重要成果。人类遗骸和文物将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实验室作进一步研究,随后向公众公开展示。 ...
出土大量金饰和龙形器物 (图片来自安徽省文物局) 目前,正在进行的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大墓考古工作备受关注,特别是墓主的身份是不是孙权第六子孙休,让人十分期待。记者从省文物局获悉,目前,“天子坟”东吴大墓的考古发掘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发掘出土包括大量金饰和龙形器物在内的众多文物。 近日,当涂县“天子坟”东吴墓考古发掘取得阶段性成果,已发掘面积263平方米,墓道、墓门、甬道、前后室局部轮廓已基本暴...
河北省临西县后胡村村民日前进行河堤绿化植树开挖树坑时,在清代孙总兵墓附近发现一尊石像,并及时上报当地派出所和文物部门。文物工作者现场考证认为,这是一尊清代康熙年间的文臣石像,距今已有330年的历史。 据临西县文保所专家介绍,该石像为青石材质,文官形态,高1.55米,宽0.76米,重704公斤,雕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石像头戴官帽,胸前双手持笏,五官清晰可辨。 据当地《孙氏族谱》记载,孙总...
1962,在山西省右玉县大川村,一共出土两件国宝胡傅温酒樽。两件胡傅温酒樽几乎完全一样,只有镌刻在口沿上的铭文稍有不同,它们口沿上的铭文均为“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12公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西汉)造。”其中一件的铭文最末多一个“二”字,也许是为了表明这是第二件。两件酒樽造型完全相同,质地为铜器,而之所以看上去熠熠发光,则是因为在铜器表面,通体施以鎏金,金的纯度很高,故而在2000多年后的今天...
河北省临西县后胡村村民日前进行河堤绿化植树开挖树坑时,在清代孙总兵墓附近发现一尊石像,并及时上报当地派出所和文物部门。文物工作者现场考证认为,这是一尊清代康熙年间的文臣石像,距今已有330年的历史。 据临西县文保所专家介绍,该石像为青石材质,文官形态,高1.55米,宽0.76米,重704公斤,雕工细致,线条流畅,形象逼真。石像头戴官帽,胸前双手持笏,五官清晰可辨。据当地《孙氏族谱》记载,孙总兵,...
崆峒区崆峒镇太统村南坡社的一块田地里,村民们围了个水泄不通的大圆圈,原来他们正在围观正平田整地时挖出来的青铜器。 村民兰清向记者介绍说,这是他家的耕地,今年村上在搞梯田平地,看到有个土包没有推平,就叫推土机来推。在推的过程中,发现了青铜器。随后这一发现逐级上报到了崆峒区文化局、博物馆。 考古人员到达后取出专业工具进行挖掘。慢慢的青铜器出现在人们眼前,像一条龙,残留了四个触角,摆放位置是头朝西(...
三云·井原遗址出土的砚台残片 日本福冈县丝岛市教育委员会日前宣布,该市三云·井原遗址出土了日本国内最古老的用于书写的砚台残片。该砚台属于弥生时代(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3世纪)后期(公元1世纪至公元2世纪),这证实了当时日本已开始使用文字进行外交活动,对于弄清日本文字文化的起源是一个重要线索。 出土的砚台残片于2015年12月被发现,长6厘米、宽4.3厘米、厚约6毫米,一面被研磨过,与汉王朝在朝鲜...
在一座3400年前的丹麦坟墓中发现的玻璃珠原来是埃及人在图坦卡蒙法老的工场里制造的。 这些埋藏在北欧墓葬遗址中的珠子是由丹麦和法国考古学家发现的,其中有二十多个珠子都是蓝色的,这在铜器时代是很罕见的颜色。它们的发现说明早在公元前13世纪,黎凡特地区和北欧之间就建立了贸易路线。 考古学家,Moesgaard博物馆馆长Jeanette Varberg参与了这次研究,他告诉《 Haaretz 》这些...
长沙铜官窑自唐代中期兴起后,一直以外销瓷而著称。记者今天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专家在长沙铜官窑的考古发掘中,首次出土“吉利利市”书款残片,表达了作坊主对市场繁荣、瓷器畅销的期许。 在最近一次对长沙铜官窑遗址的考古发掘中,考古工作者从一处制瓷作坊出土大量碗、壶、罐、瓷塑等,彩绘、诗文、贴花等典型长沙铜官窑装饰技法一应俱全。此外还出土一件刻有“张元誉”的窑具和不少刻划或印有“张”字的产品,...
【摘要】学术界的传统观点认为召公是文王之子,与周公为兄弟。但是,研究周代历史比较可靠的传世文献,不能为召公为文王之子提供可靠的文字依据;出土的有关召公家族的青铜器上所见"日名"与"族徽"符号,表明召公家族属于殷商文化圈而非姬周文化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综合证明,召公在周初分封赏赐活动中,被排除在宝物赏赐之列。综合权衡,召公不是文王之子,其真实身份应当是周初开国之异族功臣。 【关键词】周代 召公 ...
近日,安徽马鞍山市当涂县一座东吴大墓的考古工作备受关注,在当地人称之为“天子坟”的发掘现场,一座距今1700多年的东吴大墓已初露轮廓。这座墓葬规格甚至超过该市曾发掘过的三国东吴名将朱然墓。 昨天下午在当涂县姑孰工业园的发掘现场记者看到,距今1700多年的东吴大墓已经初有轮廓。墓室是由砖砌造的,由南到北依次为甬道、前室、后室,东西分别有耳室。从外部测量来看,南北总长44米,东西宽是30多米,采取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