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杨家大院 房山区文物普查队,近日在南窖乡发现一处古村落——水峪村。这是深山区典型的自然村落,600间、100余套明清时代的四合院民居坐落在水峪村东缓坡之上,目前保留得都比较完整。一条S型的青石砌成的古道贯穿全村,村落成圆形,面南朝北,依山而建,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其最具代表性建筑有杨家大院、瓮门、娘娘庙等。 杨家大院位于水峪西山,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主体建设以北方风格为基准,石砌而成...
清嘉庆黄地粉彩缠枝烛台 烛台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这与蜡烛工艺的改进提高分不开。我国在宋代以前,一直还在使用蜂蜡和白蜡作为蜡烛的主要原料。到明清时,我国南方因地制宜,首先使用植物油制作蜡烛。《天工开物-膏液》还详细记载了用皮油制造蜡烛的方法,这种植物油蜡烛使烛台变得更为普及。 八方蜡台的异域风情 明代初年流行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这种烛台是明代早期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一种烛台样式...
图为挖掘现场。邵丹 摄 经过为期近两个月的正式发掘,南京近郊最大规模的商周遗址———郭家山坑商周遗址日前已经进入了清底阶段。考古人员表示,从目前已发掘出土文物来推断,现在可以看到的近2万平方米遗址只是郭家山坑的这个新石器———青铜器南京先民的居住村落的边缘地带,整个村落的面积至少达到了5万-6万平方米。 300名工人一起开工 商周文化遗址正好位于国家重点工程京沪高铁沿线上,虽然施工方为遗址发...
“清宫散佚书画国宝展”在天津博物馆的展出令人大开眼界,虽然如此规模,甚至规模、水准更大的展览也曾经见过——比如上海博物馆不久之前的“中日合展”——而且其中的一些作品也是印刷品中可以常见的,但是突然面对这样几十件晋唐以来的名家巨迹,还是不免令人怦然心动。面对真迹,感觉是那样的亲切、鲜活,与之前对帖临习炯然不同。 此次展览中,时间最早的应该是《曹娥诔辞...
(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 砚台为文房四宝之一,是中国特有的具有特殊风格的一个文书工具,在北京翰海举行的一次拍卖会上,一方清康熙时期的绿端石夔龙纹砚估价为40万至60万元,结果被买家以176万元拍走。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张淑芬说,唐代是砚台的重要发展时期,出现了端石和歙石两大砚材。唐宋时期端砚的形制较为简单古朴,注重实用。明清两代是我国文房清供发展的鼎盛时期,明清时期制砚的材质更加丰富,...
外面由真皮包裹,里面用木板制造的保险箱被一把清朝时期的老锁锁住,钥匙几十年前被弄丢了,为了保持原样,几十年来一直没被主人打开过。 “这个东西在民国以前叫孤守。”厚街新围60多岁的李先生告诉记者,他说孤守在当时比较稀奇,要专门坐船到广州才有得卖,而且非常不便宜,要几担谷子的价钱才能买得到。 “这个孤守是我家先人遗留下来的,掐指一算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是清末...
堪称佛教百科全书的清乾隆版《大藏经》即将重印出版。 清乾隆版《大藏经》重印出版工作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在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中国佛教协会等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由文物出版社和北京经律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单位通力合作,使这套传奇般的佛教宝典即将得以重现社会。 《大藏经》是佛教典籍,内容包括:经(释迦牟尼在世时的说教以及后来增加的少数佛教徒———阿里汉或菩萨的说教在内)、律(释加牟尼为信徒制定的...
明清时期,德化窑烧造的白瓷佛像,历来为收藏界所看重。特别是明万历年间瓷塑大师何朝宗所制白瓷佛像,更是享誉世界,为世界各地的博物馆所争相收藏。那怕明知是晚清和民国初的仿品,也在所不惜。据说,何氏当年所制佛像也就200件左右,而欧美各国博物馆、艺术馆及私人所收藏形神逼真的瓷雕佛像已逾2000余件。现下市场上出售的德化窑瓷塑佛像不少,不少在佛像背部还盖有“何朝宗”字样的印鉴,但这...
泡茶法大约始中唐,[南宋]末至[明代]初年,泡茶多用于末茶。明初以后,泡茶用叶茶,流风至今。 十六世纪末的[明代]后期,张源著《茶录》,其书有藏茶、火候、汤辨、泡法、投茶、饮茶、品泉、贮水、茶具、茶道等篇;许次纾著《茶疏》,其书有择水、贮水、舀水、煮水器、火候、烹点、汤候、瓯注、荡涤、饮啜、论客、茶所、洗茶、饮时、宜辍、不宜用、不宜近、良友、出游、权宜、宜节等篇。《茶录》和《茶疏》,共同奠定了泡...
清代紫阳县县衙人员的俸银资料。 近日,安康市收藏爱好者罗先余发现了清代咸丰至同治年间紫阳县衙人员的俸银资料。该资料为手抄本,记录着从知县到轿伞扇夫的“年工资”。 昨日上午,记者在罗先生的家中见到了这本“工资”手抄本,该手抄本白绵纸质,长宽各20厘米,共13张25页,正反两面书写,两页合订处中缝均加盖紫阳县印,县印为6.8厘米×6.8厘米...
因为涉嫌未取得文物拍卖资质而举办文物拍卖会,且涉嫌异地经营,北京市西城区工商分局近日责令原计划12月6日举行清代“龙袍”拍卖的北纬四十度大成国际拍卖公司在一个月内整改,并提示该公司拍卖须向工商部门备案。据悉,18件清代龙袍拍卖目前已确定延期。 此前,北纬四十度大成国际拍卖公司宣布,将于下月举办包括18件清代龙袍在内的拍卖会。其中一件据称清顺治的龙袍估价1500万元。但国家...
11月24日,记者从省文物部门获悉,汉中市文物普查队近日在汉台区普查时,发现清代戏班题记,获得重要成果。题记位于汉中开发区凹口寺村豁口寺戏楼,戏楼也是在本次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古迹。 据介绍,豁口寺戏楼在汉中城西10公里,是汉中至勉县的必经之地。戏楼为土木结构,面阔三间,悬山顶,外墙包砖,高台。戏楼分前台和后台两部分,前后房间用木质挡板隔开。前台口宽4.5米,深4米;后台宽8米,进深2米。据《陕西...
继被指无资质后,欲对18件“龙袍”进行拍卖的北纬四十度大成国际拍卖公司又被发现涉嫌异地经营。昨天,西城工商分局对该公司予以行政提示,要求其在1个月内办理完变更地址手续。 昨天,西城工商合同科执法人员来到北纬四十度大成国际拍卖公司,对其拍卖情况进行检查,结果意外发现该公司还涉嫌异地经营问题。 该公司总策划耕夫解释称,变更手续正在进行中,因为公司刚刚办理完变更法人的手续...
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文物局了解到,在内蒙古自治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过程中,呼和浩特博物馆从民间征集到一批珍贵的清代蒙古族节庆礼佛图卷。据介绍,这批图卷对于研究清代蒙古贵族的风俗文化具有重大价值。 这批图卷被分装在4个大画框中,总长1.2米、宽1.5米,描绘了清代浩浩荡荡的礼佛游行队伍,其中有各种僧俗人物数百个,还有众多车辆、旗幡、伞盖、佛像等。这是我国首次发现的蒙古贵族巨幅礼佛游行长卷。 按照计...
清光绪皇帝出生地——醇亲王府南府西路的一间西厢房将于月底前装修完毕,恢复至清末时的旧貌和格局并对外开放。届时,这里的“清史展室”还将成为金融街社区教育学校的近代史教育基地,社区居民可以免费到这里参观。 醇亲王府南府位于西城区太平湖东里,原为乾隆帝第五子荣亲王永琪的王府,历史上还曾是“民国大学”和“北京第34中学”校址。该府...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