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2012学院力量年度艺术精品鉴赏会”在罗湖创意文化广场举办,本次品鉴会由深圳公益性文化艺术组织“雏声初引艺术中心”主办,现场共有来自中央美院、四川美院在校师生以及深圳本土青年艺术家的80件油画、国画和雕塑作品展出,为了更好地将青年艺术家作品推向市场,品鉴会现场还对这些作品进行了“免佣金”拍卖。 作为一家今年年初成立的艺术机构,“雏声初引艺术中心”一直充当着全国美院在校生与公众共享、与社...
青年艺术家俞洁作品 文_高勇 在充满迷茫的现代都市,在如潮如水的人流中,我们常自发感慨: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去哪里?单一的问题,回应却可能千千万万种,这更让我们不知所从。其实答案可能就一个:我是谁并不重要。 俞洁在玉兰堂画廊的展览,让我们突然间没有了任何身份,甚至迷失了自我。这种“迷失”与其说是陶醉,倒不如说是一种游戏,没有成败输赢,它...
图片资料 与如今中国艺术市场上叱咤风云的前辈相比,70后、80后乃至90后青年艺术家们确实更有个性,并行在一条与前辈们所不同的道路上。 与此前相比,这些年轻人的竞争更激烈:每年大量美术院校的考生将中国青年艺术群体推向一个令人吃惊的规模。 与此前相比,这些年轻人受到的教育更系统:大量科班出身背景让他们拥有着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 更重要的是...
随着资本的日渐深入,像陈星州这样的青年艺术家都通过各种方式在寻找自己的“伯乐”。如何通过各种方式来帮助年轻艺术家探索自己的艺术之路,同时青年艺术家如何摒弃资本的引导专于自己的创作,这是双方需要平衡的问题。 80后青年艺术家陈星州的一件2009年的油画作品《东方既白》以115,000元人民币成交,这是他几年前都无法想象的数字,他认为这归功于多项青年艺术家推广计划。 谁都不知道,陈星州的油画是...
基金看好“青年”三大诱因 投资青年板块的优势到底在哪里?门槛低、易操作、创新多成为目前艺术品基金开拓青年艺术家板块的最大诱因。 歌德曾经说过:“创造一切非凡事物的那种神圣的爽朗精神,总是同青年时代的创造力联系在一起的。” 目前艺术市场青年板块的火热,正好印证了这句话。投资青年板块的优势到底在哪里?门槛低、易操作、创新多成为目前艺术...
青年艺术家选择题 资本在左 艺术在右 到底艺术金融市场青睐于哪些青年艺术家?实际上,对于青年艺术家创作思路及其作品所反映的内容,一直是众多机构关注的重点以及选择的关键。 在青年艺术家推送板块中,谁是伯乐?谁是千里马?这是需要博弈的。或许你碰巧找到了一匹暗藏的千里马,于是乎你便成为了伯乐。 这就是青年艺术家投资机构与青年艺术家之间的关系。投资...
文_高勇 从种子到参天大树,需要经历无数次的风雨考验。青年艺术家刚刚踏上艺术创作之路,风格或许不明显,想法或许不确定,但通往成功,唯一能做的除了坚持还是坚持。当代社会,诱惑无处不在,如何在一个相对纯粹的环境中提炼信心,提升艺术,显得尤为重要。显然,“中国青年艺术家扶持推广计划”(以下简称“CYAP”)就是旨在为青年艺术家提供这样一个稳定的艺术创作平台。2012年7月18日,由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
在文化部指导下,中国对外文化集团将于2010年10月23日至2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2012中国国际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这是中国首次举办美术馆艺术产品博览会,将汇聚国内外知名博物馆、美术馆和艺术界、设计界、产业界精英参与,是本年度最受瞩目的艺术展会之一。展会组委会出于推动当代创意发展和青年艺术进步,特别开辟1000平米空间用于同期推出特别展览项目——中国当代青年艺术家推荐展,展出约40位当前...
2012年10月20日下午4点,北京东站画廊举办了“末日景观”为主题的艺术家群展,五位青年艺术家分别是:薛珺、陳春木、尹湘齐、康妮、彭湃。2012,作为被大家假想了很久的世界末日之年,也许最终什么也不会发生,但这个展览可以人们对这一年的特别感受的一个小小的纪念。 薛珺(1975- ) 出生於河北,现工作生活於北京。2003年获得首届“巴黎油画精品展新人奖”。 个展:2011[薛珺个展]...
十几年前,工人体育馆对面的某西班牙餐厅,常混着一些如今牛逼闪闪当年愣头青的艺术家们。这个餐厅的老板文少励就是香港少励画廊的创始人,许多混在圆明园的青年艺术家们那会儿受到过他的帮助和推广,比如张晓刚、方力钧、曾梵志、岳敏君、杨少斌、夏小万、刘野等。如今画廊创立20年,当年的青年艺术家已成为艺术市场的著名老炮,少励画廊仍将关注点放在正在生长的青年艺术家身上,比如陈飞、韩娅娟、宋琨等。此次为11月底于香...
随着前一阶段国内大规模青年艺术家群展的纷纷落幕,“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艺术品低端市场前景”、“艺术品消费产业化”等成为业内讨论的话题。 那么,大型“汇展”、集中推广的模式,能否真正做到扶持青年艺术家?能否为沉闷、低迷的一级市场带来生机和活力? 汇展+互联网=规模市场 俗话说“物以稀为...
⊙记者 唐子韬 随着前一阶段国内大规模青年艺术家群展的纷纷落幕,“青年艺术家的成长”、“艺术品低端市场前景”、“艺术品消费产业化”等成为业内讨论的话题。 那么,大型“汇展”、集中推广的模式,能否真正做到扶持青年艺术家?能否为沉闷、低迷的一级市场带来生机和活力? 汇展+互联网=规模市场 俗话说“物以稀为贵”,而当艺术品以批量的形式出现在市场上的时候,它所具有的独特性价值,或许将难以实...
在今天这个时代,谁想回避市场都是不可能的。一直以来,我们都把艺术看作是高雅的,是文化人的专利。所以中国古代的艺术要么是沦落为给统治阶级树碑立传的工具,要么是文人士大夫们小圈子内的小玩意儿。即使在北宋以来至明清有几次艺术市场的兴盛期,画家们积极加入市场潮流,为艺术在民间社会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当时,画家们的行为仍然被主流阶层视为低俗。这就是官本位思想影响下的传统艺术观。可以说,市场化是人类社会...
陈可作品《蜗牛的家》于2010年11月在香港佳士得以158万港元成交。(资料图片) 贾蔼力作品《苍白的不只是你》于2012年4月在香港苏富比以538.21万元成交。 (资料图片) 近几年,艺术市场新的审美需求及文化呈现和表达,使75—85年的艺术家逐渐在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中被认知,并逐渐形成了自己...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