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3月9日,记者从南昌市相关部门获悉,南昌民俗博物馆将于明年10月搬至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搬迁后建筑面积近2000平方米,还将开辟新的功能区。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原名豫章民俗博物苑,20多年来一直有馆无址,寄居在贺龙指挥部旧址内。随着南昌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将进行复原重建,而南昌市民俗博物馆也将搬至万寿宫街区,让复原的民俗陈列和古朴典雅的建筑相互映衬,更好地展现南昌的历史与文化。
如今前往贺龙指挥部旧址参观的市民不难发现,原本为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展示区的二楼、三楼,已改头换面,布置成“刘伯承”、“女红军”等红色文化展览区,门口“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的匾额也已拆下。 南昌市民俗博物馆将何去何从呢?昨日,记者从南昌市民俗博物馆获悉,“蜗居”贺龙指挥部旧址27年的南昌市民俗博物馆预计明年10月搬至万寿宫历史文化街区,搬迁后的民俗博物馆不仅将囊括更多的展览材料,还将开辟新的功能...
“我希望子孙后代们能从老祖宗留下的东西中找到乡愁,认得‘回家’的路。”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农民刘阳福字斟句酌地说。春节这几日,他创办的民俗博物馆成为县里节日旅游的新亮点,3000多件寄托着乡愁的老物件让游客流连忘返。 春节期间,民俗馆每天要接待参观者近300人次。古家具、古装、老农具、木雕……面积800余平方米的民俗馆内藏品丰富,涉及古人生活、生产、学习等方面,年代跨越唐宋至新中国成立后。 “乡...
妇女纺线织布用的纺车、织布机,农民种地用的犁子、耧车,磨面用的石碾……如果您打算了解菏泽人民生产生活的历史变迁,请到东明县玉皇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民俗博物馆来。 记者昨日从市旅游局获悉,投资1000多万元、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东明县玉皇生态文化旅游度假村民俗博物馆近日开门迎客。该博物馆位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单位东明县玉皇庙新村内。 据介绍,该博物馆收藏了大量反映鲁西南农耕文...
在青云街道有这样一座民俗博物馆,这里没有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是不少寄托着乡愁的老物件却让大家喜欢得不得了。馆长褚成俭三十年如一日,一点一滴收集来邻村老木匠用了几代的木工用具、解放初期的土地证、上世纪中期的照相机、不常见的农具等大大小小4000余件藏品。 位于新泰市青云街道后孤山村村西头的民俗博物馆,是由石砌的四合院改建而成,分为东西两个院落,一眼望去大大小小琳琅满目的民俗物品分门别类地摆满了...
该馆位于县城南工业园区,展厅面积800余平方米,展示藏品3000余件,有木雕、瓷器、字画、古藉善本、古家具、古装等,涉及古人生活、生产、学习等各个方面,时代跨越唐、宋、明、清、民国和解放初期,较为集中地展示了民间民俗文化。
今天上午,由武进西湖街道聚新社区提供的1300平方米的滆湖民俗博物馆正式开馆。馆内展示有武进博物馆出借的199件民俗文物,以民间资本参与共建的武进第一家民俗博物馆,设有农耕文化展示区、捕鱼文化展示区和市井街道展示区,并高度还原了杂货铺、茶馆、花絮店、布店、药店、南货店和园作铺等武进滆湖地区人们生活实景,用中国传统的建筑材料和蜡像人拟真民俗文化,让参观者切身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博物馆负责...
日前,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发布第七届“薪火相传寻找文化遗产守护者”消息,由山东青岛青西新区文广新局推荐的辛安街道徐福博物馆馆长潘进和入选“薪火相传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年度杰出人物”。潘进和多年来致力于文物保护工作,他发现的台头遗址目前已成为市级文保单位;经过多年收藏积累,利用收藏文物数千件合作建成黄岛徐福民俗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开放,年接待观众上万人次。昨天,本报记者走进他的博物馆,听他讲述收藏的故事。 ...
12月23日,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占地1000余平方米两个展厅的省级民俗基本陈列开始预展,这是山西省首次推出以本地民俗基本特征为主的陈列项目。 山西省民俗博物馆的前身是建于清光绪8年的文庙,1996年被列入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一直缺少山西省民俗的相关内容。此次落成的省级民俗基本陈列展厅,分为市井记忆陈列、灯烛记忆陈列、乐飨四方陈列、孩童记忆陈列四个单元,共展出了509件老物件,118幅老...
梁山民俗博物馆近日获省文物局批复设立。 据介绍,梁山民俗博物馆位于梁山县水泊南路南首,东临水泊梁山风景名胜区,是我省第一批获得批准的民间博物馆。 梁山民俗博物馆按照北宋乡风民俗、水浒酒肆、客栈和市井文化风貌特点进行设计装饰。一期工程建筑面积9115平方米,主要包括序厅区、酒文化知识展区、酒器酒具展区、水浒名酒展区、北宋酒店体验区、水浒酒作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12大功能区。
当汉、唐两代,南京处于没落时,隔江相望的扬州恰恰发展成为大都市。近年来出土大量精美铜镜,就是这段繁华的佐证。11月29日,《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在市民俗博物馆(甘家大院)的临时展厅开展,展期为20天。 此次展出的铜镜共计60面,均是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于汉代、唐代两个时期的遗址与墓葬中。在这两个大一统的时代,扬州先后是西汉封国广陵国国都,以及隋唐建成的国际化大都市。政治经...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传统农村的一些印记也在慢慢消失。高台一位土生土长的农民,通过创办民俗博物馆,将逐渐远离人们视线的农村记忆和民俗文化,收集整理,进行留存和再现。 这位平素酷爱收藏的农民名叫郑少华。他常年走村串户,收集农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民俗文物等,利用打工、创业挣来的积蓄,已经收藏展示各类民俗文物1800多件套。 具有“乡土味”的博物馆 11月22日,记者来到位于...
当汉、唐两代,南京处于没落时,隔江相望的扬州恰恰发展成为大都市。近年来出土了大量精美铜镜,就是这段繁华的佐证。12月29日,《镜华流光——扬州博物馆藏汉唐铜镜展》在南京市民俗博物馆的临时展厅开展,展期为20天。 此次展出的铜镜共计60面,均是在历年来的考古发掘,出土于汉代、唐代两个时期的遗址与墓葬中。在这两个大一统的时代,扬州先后是西汉封国广陵国国都,以及隋唐建成的国际化大都市。政治经济的...
马车、小轿、盘秤、杆秤、渔网、蒜臼、茶壶、连二桌、炕阁……在津南区小站镇,有一家私人博物馆,馆内收藏各式农具、生活用具两万余件。 随着示范镇的推进,津南城市化进程加快,许多村庄消失,许多过去使用的农具、生活用具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被人们废弃、丢掉。作为土生土长的小站人,宗立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决定收藏这些老农具和生活用具。 从五六年前起,他利用业余时间走街串巷,收集旧农具、家具和生...
市民俗博物馆 “米果”展飘香 11月7日是农历立冬之日,上饶民俗博物馆于信州区博物馆内举办了揭牌仪式,并推出品尝麻糍粿、看串堂班表演与“粿味飘香”主题展览。 “立冬打麻糍粿、吃麻糍粿”是上饶特有的民俗文化,当天在民俗博物馆内,前来观展的市民络绎不绝,还有许多家长带着孩子来参观。馆内台上串堂班正热热闹闹地表演,台下由茅家岭街道与汪家园畲族社区表演的“打麻糍粿”吸引了众多市民围观拍照。...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